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性工学在现代产品色彩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性工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通过捕捉消费者的感性需求,并加以量化,最后转化为设计的要素。本文运用感性工学方法分析研究了产品设计中的重要因素——色彩,并以诺基亚手机色彩分析为例,详细介绍了感性工学在现代产品色彩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及步骤。  相似文献   

2.
黄洪澜 《学理论》2010,(3):91-92
本文从幽默图形的喜剧性色彩在视觉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入手,针对幽默图形的喜剧性色彩在设计中运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从整体上把握幽默图形的喜剧色彩,以及幽默图形设计的思维与方法,为深入研究图形设计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工学结合已日益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流形式,这一模式的深入推进必然带来高职院校教学各方面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也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趋势,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高职英语工学结合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执行者和实践者,英语教师们必须正视自己存在的困境和问题,努力探索商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律,积极寻找并实践提升和发展自己适应工学结合教育教学要求的综合素质的各种途径和办法,为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专家型教师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了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背景的基础上,根据旅游业发展形式,设计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工学结合为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心思想,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5)
作为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探索实训课程设计方法,探讨实践教学在实施环节中的具体手段,在调研兄弟院校和归纳文献过程中,发现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以工学结合为出发点,以项目导向实训课程设计为研究内容,系统讨论课程开发过程、教学模式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9)
色彩是服饰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而作为传统文化象征的湘绣服饰在色彩的运用上更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服饰设计者应当从各个角度考虑人的肤色、体形,考虑湘绣图案的搭配、材质的运用,通过色彩的运用进行修饰,整体达到统一性。因此,深入分析和解剖湘绣服饰设计上色彩的运用美对于湘绣服饰设计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政泽 《民主》2008,(4):23-24
由中国流行色协会主办的第四届“色彩中国”系列活动于2008年3月26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活动包括2004-2007中国色彩成就展,如意·中国时尚创意论坛,第四届“色彩中国”2007年度色彩大奖颁奖典礼.“色彩中国·如意生活”展览,“曼特劳杯”首届中国休闲裤设计大赛颁奖典礼等。民进中央网站在这次系列活动期间,对民进中央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流行色协会常务副会长梁勇进行了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8.
徐漪平  武银华  王建林 《学理论》2009,(32):217-218
本文分析了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实施“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制度下构建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蔡志刚 《学理论》2015,(5):34-35
审美对象已经成为美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认为审美对象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是由感性要素和意义要素共同构成的。其中,感性是审美对象得以辉煌呈现的基础,即使是审美对象的意义也必须被牢固地放在感性之中加以考虑。与此同时,审美对象诸多感性特质必须由意义来加以安排才能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0.
谭立衡  李钢 《学理论》2013,(7):26-29
马克思在哲学范式方面实现了重大转变,摒弃以往哲学家纯理论推理的思维方式,把哲学的根基建立在人的生命活动方式——实践的基础之上。而实现这一重大转变的关键在于马克思哲学中的感性思想的确立,对马克思哲学的感性思想的研究,有利于挖掘马克思哲学超越于以往哲学家思想的合理性,理清发展脉络,同时,确立感性思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理论意义地位。  相似文献   

11.
白虎 《理论视野》2023,(10):89-95
福柯的生命政治学是一种诞生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生命治理技术,他在生命政治批判范式建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思想史的考察方式,以谱系学为方法对权力作用于生命的机制进行分析,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生命政治批判路径。一方面,这一路径承袭了法国认识论传统中的“断裂”与“非连续性”逻辑,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批判认识论色彩;另一方面,这一路径基于知识、权力与谱系的分析确立了微观权力批判的范式。但它并未真正在差异化或者断裂性的总体性中找到一条主体的解放之路,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批判范式展开认识论反思,而这一反思必然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在后者的批判逻辑中,对资本主义的总体性批判才能展开。  相似文献   

12.
以工学结合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提出高职工学结合体育教学模式应以岗位为导向,开设与专业相合的教学内容,建立职业模式课程体系,开办校企合作的文体活动,构建信息化平台等对策,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重构实践导向提出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变革,从对以往哲学的发展角度来说,就是以"感性现实"为出发点颠覆了形而上学贬抑感性的理性主义传统,又以"感性活动"为主导原则扬弃了费尔巴哈的"感性实体"的直观受动原则,从而宣告了那种脱离感性现实、超越实证科学的玄思哲学和脱离物质生产劳动的被动僵化的人本哲学的终结,实现了哲学致思取向从抽象的概念世界和被动的自在世界,转向作为感性个体的人的自为的现实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4.
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是发展旅游的基础。对于旅游地而言,旅游标志是推广旅游品牌最直接的方式。旅游标志设计应当充分研究地域文化,合理利用地域文化中的典型元素及优秀因子,反映和概括旅游地的地域文化特质。地域文化可以通过图形、色彩、文字、宣传语等方式运用于旅游标志设计当中。本文结合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标志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地域文化在旅游标志设计中的应用,阐述并强调地域文化乃是旅游标志设计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平锋 《学理论》2009,(11):83-84
列维——斯特劳斯在文化人类学中开创了结构主义学派,并使之迅速发展成为了20世纪60年代继存在主义思潮之后西方最为重要的学术思潮之一。然而,列维——斯特劳斯所发现和缔造的“结构”与结构主义人类学,实际上是感性与理性“邂逅”的结晶。本文分别从列维——斯特劳斯对“结构”的发现、结构主义的形成和结构主义的方法等三个方面阐述和论证了这一理性与感性相交和化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陈荣荣 《学理论》2014,(6):233-234
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认识转变、师资队伍组成、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入手,试图构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研究适合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教学运行模式,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蔡莉佳 《学理论》2009,(32):128-128
面对当下全球经济浪潮下的文化交流,中西艺术的相互渗透,如何在我们的创作中找到最有灵感的切入点成为大多数艺术创作者们苦苦寻觅的东西。我认为西方艺术不是我们艺术创新的唯一支持。从自己本土中的古代传统壁画色彩中仔细探究,拥有丰富的色彩素养是我们艺术探求者的基本功之一。因此本课题针对中国古代壁画色彩探析,关注核心是“色彩”。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社会不断变迁的背景下,社会组织不断兴起,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呈现复杂多变的形态。随着社会经济学中“嵌入”理论的传入,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目标嵌入作为政府“看不见的手”成为当今研究的议题之一。为研究社会组织在政府目标嵌入下理性选择与感性认知因素的影响,通过对X市三家社会组织的16名成员进行深度访谈,借助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求政府目标嵌入下影响社会组织感性认知的正向调节因素及负向限制因素、理性选择中的正向驱动因素及负向阻碍因素,试图构建目标嵌入下社会组织感性认知与理性选择的影响因素解释框架,为地方政社关系发展及社会组织成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36)
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较流行的现代学徒制,结合惠州商贸旅游学校酒店和外语类专业的工学结合实践,分析酒店企业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的内涵与特点,并对其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魏海明 《学理论》2012,(33):256-257
在开展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实现工学有机结合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两者的教育培养作用,这是开展有效工学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和有效途径。就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