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闲来翻看《论语》,感觉孔子是位善且会饮的老头儿。比如,他在《论语·乡党》篇中说:"唯酒无量,不及乱。"意即"饮酒不限量,却不至于醉"。《论语·子罕》篇还有几句:"子曰:‘入则事公卿,出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大意是说:"在外侍奉君臣,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努力去操办,喝酒不被酒所醉倒,除了这几点以外,一无长处。"对"不为酒困"这句话,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说:"‘不为酒困’——喝酒没有醉过。我  相似文献   

2.
经典语录     
正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战国·商鞅《商君书》)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西汉·刘安《淮南子》)  相似文献   

3.
■计划经济就像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节约也不讲效率;市场经济如同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率。■效率与公平并不发生冲突,将两者对立起来,有点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味道。■企业分配(初次分配)要讲效率,社会分配(再分配)要讲公平。  相似文献   

4.
《前线》2007,(9)
"中国不必到韩国来学习‘新村运动’。"说这句话的是韩国前总理、现任韩国"新村运动"中央会会长李寿成。理由是,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准备好了,农村发展的社会环境已经成熟,不必再学韩国。韩国"新村运动"的起  相似文献   

5.
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意思是说,如果财富可以(正当)求得的话,即使做下等差役,我也愿意做。如果不能(正当)求得钱财,那么我还是做我喜欢做的事。在这儿孔圣人讲了三层意思:首先他肯定了钱财是他所求的;其次他强调了求财方法的“正当”性,只要“正当”做下等差役也愿意。“下等差役”是作为读书人的孔圣人所不齿的,但是与其以不“正当”手段求取钱财,他宁肯做“下等差役”,靠体力劳动收获。其三如果不能(正当)求得钱财,他还是做他喜欢做的。他喜欢做的是什么呢?“饭蔬食、饮水…  相似文献   

6.
成熟     
正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圆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不要因为害怕被别人误会而等待理解,现在生活各自独立,万象共存。东家的柳树矮一点儿,不必向路人解释本来有长高的可能,西家的槐树高一点儿,也不必向邻居说明自己并没有独占风水的企图。做一件新事,大家立即理解,那就不是新事;  相似文献   

7.
孙先富 《新湘评论》2010,(11):34-34
“每事问”出自《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意思是说,孔子一进太庙,就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他都问到了。“每事问”就这样被后人继承下来,指凡遇到不懂的事,就向别人请教。  相似文献   

8.
冠恒 《前线》2015,(2):120
《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说过这么一段话,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在孔子时代,"君子"主要指为官从政者,为官从政的人应当关心为官从政之道,而不要像普通人那样关心衣食。就像普通人种田,就是再努力耕种,一旦遇到天灾,庄稼歉收,还是免不了忍饥挨饿。如果学习为官之道,学成之后出去为官从政,就可以得到丰厚的俸禄;就是遇上灾年,也不会挨饿。所以,为官从政者应当担心为官从政之道有没有掌握,而不必去担心物质的贫穷。  相似文献   

9.
何谓为政之道?古往今来众说纷纭,各有千秋。其中一说乃孔子《论语》所云:“政者,正也。”意即为政之道在于正。孔子这一为政的也。”意即为政之道在于正。孔子这一为政的基本思想,对于几千年来的政治道德有着深远的影响。“正”,是个高度概括的词,正派、正直、正义等,都离不开一个“正”字。不同政党,不同时代,对“正”有不同见解。那么,对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来说,“正”字应作何解?我想是否有三层含义。一是用人上正派公道。用人,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也是当前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课题。唐太宗李世民曾指示房玄龄说:搞政治…  相似文献   

10.
名言录     
《前线》1985,(2)
△如果你们试图从这里得出结论说,不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就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那你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如果以为不必领会产生共产主义学说的全部知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08,(7):44-44
钱穆《论语新解》:戴着脚镣起舞!南怀瑾《论语别裁》:深入浅出;于丹《论语心得》:兴也勃焉,亡也忽焉。《论语》到底怎么读?《论语》这部书,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由孔子的学生们分别记录下来的老师的谈话构成的,很多都是当时的口语,生动活泼而富有人间情趣,今天我们读起来也并不特别难懂。倒是后人的许多解释,给《论语》戴了一顶又一顶高帽子,使我们如坠云雾之中,辨不清它的真相了。  相似文献   

12.
<正>《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几乎都是讲如何做人、如何为官,以及做好人再去为官的修养方法与践行的原则、规范。而《论语》尤为强调,做人要注重学习、修养道德,修养要立志,志坚不可更改,"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要  相似文献   

13.
有些人认为,领导干部要抓大事,做大事,谋大事,而对那些零星琐碎的小事,没必要耗心费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说得具体一些,就是要多干事关全局的事,少做局部的工作;多想全体老百姓的事,少管某一个、某几个老百姓的事;多出政策、出思路、出谋略,少做具体的事。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有的领导干部只做大事,不做小事;只做务虚的事,不做务实的事;只做动口的事,不做动手的事;只做宏观的事,不做微观的事。对群众来访这样的小事,以工作忙为借口,让秘书来打发;到农村指导工作,指指手、画画脚,来个“君子动口不动手”;有的连做饭、洗衣、打开水这些事也由秘书或他人代劳,还借用孔子的话说,这叫君子“远农桑”、“远庖厨”……领导干部要想大事、谋大事、做大事,这是对的。但这是不是说领导干部就不必想小事、做小事了呢?显然不是。焦裕禄、孔繁森、  相似文献   

14.
正1952年,吴江县县长杨明突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姐姐陈星……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顾,谢谢你们。……请你们查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陈主任讲,现在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你们至12月份起,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陈主任自行帮助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  相似文献   

15.
正树欲静而风不止。美方再掀贸易战新波澜。面对新的威胁信号,中国政府沉稳应对,态度坚定。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深知自己的大国使命,有着充分自信和应战底气。战略定力:不惹事也不怕事不惹事,也不怕事——这是中国政府一贯的立场。"中国愿意谈判,也体现出足够的诚意,但前提是必须平等相待和信守诺言。面对威胁和讹诈,中国绝不会吞下损害自身核心利  相似文献   

16.
简讯     
《湘潮》1987,(2)
△江永县委党史办编写了《中国共产党江永县地方党史大事表》。该大事表,记录了江永县地方党史从一九二一年到一九四九年的每年要事。全文语句流畅、内容丰富。(何建锋) △一九八六年九月,临武县委党史办收到了中顾委常委肖克同志为该县革命烈士传题写的书名: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一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读懂《论语》,首先就要读懂这个“子曰”。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三单元文选:“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子”,在春秋时代本来是一种爵位,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子”字也随之而降级:“诸侯———微子,箕子;诸侯之大夫———季文子,赵简子;士人———孔子,孟子;乃至于———小子,婊子”(傅斯年《与顾颉刚论古史书》)。这样看,“子”从春秋时代的一种爵位,变成一种对人的尊称,已经是一种降格。以“子曰”开头,是一种偶然呢,…  相似文献   

18.
李琦 《党的文献》2006,(4):86-88
<论语·述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孔子夸奖弟子颜渊,勇猛的子路不服,说:"如果率领三军打仗,挑谁跟着你呢?"孔子回答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意思是说,那种空手与老虎搏斗,徒步去涉湍急河流,死了也不追悔的莽汉,我不赞赏.一定要选择遇事谨慎小心,有了善谋才作决策的人.  相似文献   

19.
古圣先贤的很多话,言简义丰,如果我们粗粗读过.往往会漏掉不少深意。比如,《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相似文献   

20.
隔山 《党课》2013,(9):118-119
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如今已经步入了亿元时代。从横向比,我们已经不必感叹中国艺术家的画价与凡·高、毕加索存在巨大的差距;再从纵向看看中国历代的画价,今天也堪称“与时俱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