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和源头工程。去年6月,南通市在江苏省率先启动了“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首批统一选聘了399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目前,全市共有1359名大学生“村官”,覆盖1049个村。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探索构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对于推进选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村干部选聘工作的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干部逐渐成为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骨干队伍。大学生村干部的培养使用,不仅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息息相关,同时与农村人才队伍的整体构建密不可分,可谓意义重大。然而,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应当做到“三忌”。一忌粗放式培养。少数地方对于大学生村干部的使用缺乏深入细致研究。尤其是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村干部到村任职后的履职能力缺少针对性的安排,只是简单地按村进行分配后就不再过问其具体分工。部分大学生村干部到村工作后忙于电脑录入、跑腿打杂等事务性工作,缺少独挡一面开展工作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其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针对此类问题,建议出台相关大学生村干部培养使用的中长期规划,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干部的岗位职责,突出大学生村干部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强大学生村干部到村工作的平台建设,为大学生村干部熟悉农村环境、开展致富创业、融入中心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部分地方为缓解机关在编人员较少、工作压力较大的困难,将大学生视为机关干部的重要补充,经常采取借用、挂职等方式抽调大学生村干部到机关工作。这一做法不仅与大学生村干部选聘的初衷背道而驰,也与党政干部的管理要求不相吻合,应当坚决予以制止。值得注意的是,湖北、浙江等地已经对这一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清理整顿,以有效减少此类情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途径。该计划实施以来,为农村增添了新血液,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新希望,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要推进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顺利实施,必须完善各项配套政策,着力加强大学生村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和考核使用,并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相似文献   

4.
随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深入开展,如何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建立健全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作用的长效机制,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干事创业、成长成才。成为摆在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孙安平 《求知》2011,(5):16-18
2008年,中央作出连续5年共选聘20万名大学生“村官”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也强调,大力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这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拓宽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来源都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的途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面临一些难题亟待破解。  相似文献   

6.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为全面了解我县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和管理现状,我们对在临夏县基层工作的37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江宁区现有202个村(社区),大学生“村官”213名。其中,2007至2009年省市选聘的大学生“村官”176名,街道和村(社区)自聘的大学生“村官”37名。近年来,江宁区委、区政府重视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遵循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规律,积极探索创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阶梯式”培养模式,跟踪管理、培养锻炼的“系统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承担着领导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要靠村干部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建设一支善于治村理政的村干部队伍,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求知》2008,(7):32-3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也是由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各方努力的一项系统工程。宁河是传统的农业县,经济发展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还相对落后。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上我们更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区域的特点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条件.选择适合自身优势的发展模式。借鉴盆罐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结合宁河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宁河将实施“四四五”战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互助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地有关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全县共选派大学生“村官”173名。他们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当选为村干部的有89人,占68.5%。其中,村支部书记1人,村主任9人,副书记4人,副主任78人。大学生“村官”是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现的新生事物,既为有效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张雁利  于夫  高嗣文 《团结》2008,(4):30-32
编辑说明:2008年7月8日至10日,民革中央与黑龙江省政府在哈尔滨联合主办“新农村人才战略研讨会”,围绕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推进村村大学生工程、推进百万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工程、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才工程等课题,进行研讨。本刊将陆续刊出研讨会的部分论文,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2.
把农业院校打造成农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团结》2008,(4):37-39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村官”.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村干部队伍的结构、培养党政干部后备人才、以及缓解就业压力和大学生的培养成长。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农业院校应在这一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成为培养农村人才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2008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来信上作了重要批示,指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2008年1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大学生“村官”是加强我党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宝安区委组织部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为此,本刊特约宝安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赵燕民撰文介绍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以期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选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自推行以来,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年轻后备干部队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不断壮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对大学生村官管理不严、保障不够、出口不畅等问题。我们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构建五项机制,不断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11,(3):F0002-F0002
为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闵行区委组织部实施了村(居民区)储备人才三年计划,选拔了200名村(居民区)储备人才。同时,有效整合村(居民区)后备干部、储备人才、大学生“村官”等队伍建设,探索村(居民区)人才的梯次管理。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11,(4):F0002-F0002
为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闵行区委组织部实施了村(居民区)储备人才三年计划,选拔了200名村(居民区)储备人才。同时,有效整合村(居民区)后备干部、储备人才、大学生“村官”等队伍建设,探索村(居民区)人才的梯次管理。  相似文献   

17.
汪丽艳 《求知》2006,(6):31-32
建设新农村,干部是关键。“十一五”期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而培养“想干事、真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村干部,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如何在换届选举、挑选带头人的过程中.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选拔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村官”,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去年以来,灵台县按照“三级联创”的目标要求,以强化村级组织戡为突破口,积极推行村干部目标绩效管理和结构工资制,大力开展村干部“双评双议”(评能力、评作风,议村情民情、议发展思路)活动,由村“两委”班子年初公开承诺、靠实目标责任,年中通报进展、调整工作措施,年终组织广大党员和群众进行评议,有效地促进了村干部能力、素质和作风建设,进一步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村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生力量。目前,全国大学生村干部总人数已达13万人。大学生选择农村,坚持从基层做起,构成新农村建设队伍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他们积极进取,勇于面对挑战和考验,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用勤奋和智慧唱响青春之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但是,大学生村干部的聘期结束,他们面临着留任、考公务员、返城等问题,国家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20.
高怀霞  梅占春 《求知》2008,(8):35-3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需要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尤其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奋斗。武清区大黄堡乡后蒲棒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紧紧抓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关键,大力加强“两委”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进一步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