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二·九”运动前夕的1935年11月,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姚依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位年方18,从皖南贵池县来的热血青年深感国势的内忧外患,积极投身革命洪流,12月9日,北平爆发了党领导下的,主要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生参加的“一二·九”运动,他们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姚依林参加了由党领导的清华大学民族武装自卫会的工作。他和当时的北平学联主席、学联党团书记黄诚一道参加了这次爱国学生运动的领导工作。 黄诚、姚依林等学联党团骨干组织的学生运动,有  相似文献   

2.
霍泛 《党史文汇》2003,(3):20-24
那是北平学生举行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抗日大游行后的第二天,亦即1935年12月17日,北平共青团组织通知我说:明天下午天黑前,你一定要赶到北平农业学院参加“平、津学生南下扩大抗日宣传团”的宣传活动;活动的地区是冀中农村,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把城市和农村的抗日宣传行动结合起来,掀起一个城乡密切结合的新的抗日救国高潮。此次南下扩大抗日宣传活动共组成了三个团,其中第一团由北平城内各大、中学校组成;第二团由城外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两校组成;第三团由天津市各大、中学校组成。我参加的正是第一团。在接受了…  相似文献   

3.
抗日救亡 冲锋在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太原成成中学师生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先后建立了“抗日反帝同盟会”、“抗日反帝大同盟”等党的外围组织。1935年,北平学生“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的消息传来,成中进步学生又马上成立了“成成中学抗日救国会”,并参加了太原市17所学校联合组织的声援北平学生的游行集会。此后,成中又同太原国民师范、太原师范、太原女师联合组成“太原市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继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5,(6)
<正>金汉虚,1912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安乡县城关镇一个教师家庭。先后就读于安乡县中山公学和长沙广雅中学。1933年,考入常德三中师范科。在校期间,他当选为校学生自治会负责人,发动进步学生组织"抗日同盟",积极宣传抗日主张。为声援一二九运动,他发起成立常德中等学校学生联合会,并在常德城内召开千人大会,通电声援北平爱国学生。1936年,他到长沙民本女校任教后,参加进步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不久便  相似文献   

5.
1935年12月9日,为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在北平(今北京)爆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抗日爱国学生运动。时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将军,对“一二·九”运动中的东北大学学生给予了同情、保护和支持。东北大学1923年4月26日在奉天(今沈阳)成立,1928年6月张学良兼任东大校长。“九·一八”事变后该校被迫迁往北平,1935年10月该校工学院随张学良迁往西安,但文、法两院仍留在北平。“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在北平的“东大”爱国学生积极投身这场伟大的抗日爱国运动,遭到国民党北平当局的镇压。远在西安的张学良想方设法营救被捕学生。  相似文献   

6.
黄超 《前线》2011,(6):18-19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领导民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北平沦陷之前,地下党组织领导学生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七七事变后,北平成为抗日的前线。地下党组织不但指导民众抗战,还组织了秘密交通联络站,  相似文献   

7.
1937年北平沦陷后,作为教会大学的燕京大学继续留在北平办学,直至1941年年底被日军关闭。其间,在教会学校背景的保护下,燕京大学师生开展了各种抗日活动:燕京大学中共地下组织发动校内的民先队开展抗日宣传,组织进步读书会;燕京大学校方积极与日伪当局交涉,保护抗日学生,还组织护送学生进入根据地或大后方;司徒雷登、林迈可、赵承信等中外教师也通过不同方式支持了抗日战争。燕京大学的抗日活动成为沦陷区抗日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其特殊性,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东北抗日战争,以其斗争的残酷性和时间的长久性而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位置。李兆须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他在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仪对其在东北抗日武装斗争中的贡献作一初步探讨。一、贯彻党的指示,创建抗日武装“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乃至全国各地立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21岁的李兆国满怀一腔爱国热情,前往北平寻找拯救中华民族危亡之路.在这里,他结识了共产党的地下党员,经介绍加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不久又成为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的会员。此间…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后,在我党“七大”方针指引下,北平学生运动如火如荼。毛泽东同志在《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一文中给予高度评价:“由北平开始的学生运动,已向全国各大城市发展,参加人数达数十万,超过‘一二·九’抗日学生运动的规模。”“解放区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和蒋管区人民运动的发展,预示着  相似文献   

10.
胡开明 《党史博采》2011,(12):38-39
震惊中铃的“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国抗日的新起点,把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抗日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也为其后的抗日战争培养了大批人才。本文作者胡开明便是“一二·九”运动中的一位参与组织者。胡开明少年时期即从事爱国活动,1935年在“一二·九”运动中,在我党的领导下,担任东北大学学生救亡工作委员会常委、北平学联代表。  相似文献   

11.
李兆麟与本溪特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21岁的爱国青年李兆麟怒火满胸,辞别妻儿老母,奔赴抗日呼声很高的北平。在那里,他先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受中共河北省委和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派遣,又回到了家乡——辽阳。志在抗日救国的李兆麟,在家乡联络“燕子队”、“天地荣”、“长江”等地方武装,组织起  相似文献   

12.
寇从善,1915年10月28日出生在青海省湟中县上新庄的农户人家。早年就学于西宁,后相继在南京、北平两地的藏蒙学校就读;1935年在北京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1月参加了南下宣传团,深入河北农村,极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联合抗日主张,同年2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投身挽救民族危机的抗日怒潮;1937年“七七”事变后,奔赴延安,在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初,经林伯渠、成仿吾介绍转入中央马列学院;同年3月,由李先念、张明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一二九运动前夕的1935年11月,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姚依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位年方十八,从皖南贵池县来的热血青年深感国势的内忧外患,积极投身革命洪流。12月9日,北平这座文化氛围极浓,知识分子聚集的历史名城,爆发了党领导下的,主要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参加的一二九运动。他们高举抗日救国旗帜,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口号,向国民党反动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姚依林参加了由党领导的清华大学民族武装自卫会的工作,并任北平市学联党团书记。与清华学生会主席黄诚一道参加了北平爱国学生运动的领导工作。 姚依林、黄诚等学联党团骨干组织的爱国学生运动有效地打击了北平反动当局,推动了全民反日抗战形势的发展。一二九示威游行的第二年,北平当局为了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终于撕下伪善面具,直接派军警包围学校抓人。2月29日,正在学校商议对策,欲重新联合起来的部分进步清华学生被反动军队包围,反动当局的这一举动,明摆着要把进步学生一网打尽。对于反动当局包围学校,公然搜捕学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紧急召集有关人士商讨应付办法。当时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吃过晚饭,正欲赶到梅贻琦家中开会。刚要出门,迎面撞上了气喘嘘嘘的两位学生,一位是他认识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几十年来,受到教育和锻炼不少。在党的80周年纪念中,缅旧怀今,多有裨益。 一、入党后,感到上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对自己的影响甚大。我在广东省委青委当秘书时,书记吴华原是1932年中山大学学生,组织“抗日剧社”;在北平上学,是“一二·九”运动负责人之一;回广州组织“民先”,是广东省委委员,青委书记。我在他领导下,筹建“抗先”,后在总队部工作。在对“三青团”斗争中,他一直坚持指导,坚定沉着。他胸襟坦白,对“抗先”总队长邓明达,我们批评过分,可是他始终对邓明达一再劝戒。他兼管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15.
一、他不顾尊师的规劝,坚决走上了那条“危险”的路刘尊棋,又名刘光、刘质文、霁华,原籍湖北鄂州,1911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贫民家庭,5岁时随父母迁居北京.五四运动爆发时,幼小的刘尊棋就积极参加了抵制日货活动.尔后他又多次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对游行运动中那些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共产党员感佩不已.1928年,他从北平基督教青年会财政商业专门学校毕业,随即入燕京大学政治系任秘书,同时旁听燕大的课程.在燕大的两年里,刘尊棋读了很多书,对俄国文学和革命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0年3月,他与北平文化界的娄凝先、谢冰莹、冯仲云、王冶秋等人组织了文学团体“展望社”.1930年5月,刘尊棋被介绍到苏联塔斯通讯社北平分社担任英文翻译和记者.在向系里辞职时,爱惜他的系主任徐淑希教授坚决反对,说:  相似文献   

16.
于时雨是吉林省辉南县人。“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东北锦绣河山,高中毕业不久的于时雨颠沛流离,来到河北饶阳县,经人举荐,在北管庄小学任教。 任教期间,他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向学生灌输抗日救国思想;开办成人夜校,他亲自讲课,并宣传抗日  相似文献   

17.
曾经战斗在平北地区的著名抗日英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团长白乙化,壮烈牺牲已经66个春秋了。但是,白乙化烈士的英名和八路军十团的辉煌战绩,却依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白乙化,1912年生于辽宁省辽阳石场峪村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他七岁开始上学,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沈阳东北军教导队,后升入东北讲武堂步兵本科。1930年,他离开讲武堂赴北平弘达中学继续补习中学课程,同年秋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1931年,他积极参加反帝学生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北平学生反帝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九一八事变后,他满怀激愤,…  相似文献   

18.
晓农 《党史纵横》2001,(2):28-31
巧运电台智救同志 1937年 7月下旬,卢沟桥事变发生不久,国民党天津高等法院,新来了一个叫李时雨的书记长。   书记长正值而立之年。法院只知道他是西安“剿总”调过来的,其他别无所知。   其实,李时雨从 1932年起,就由中共北平市委指派打入东北军。他出生在黑龙江巴彦县万发镇雌凤岗屯的一个大地主家庭。 1929年于省会齐齐哈尔一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在这所高等学府,思想活跃的李时雨,受到了地下党的注意,在林枫的启迪教育下,于 1931年 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张甲洲与市委组织部…  相似文献   

19.
林鸿图烈士于1912年3月16日出生在大田县武陵安百束村一个贫农家庭。1932年秋季,在堂兄林笏隆资助下,他考避了私立福建学院附中,认识了地下党员陈培光,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5年秋,他考进河北省立农学院森林系。时值“一二·九”运动掀起,北平党组织成立了“南下扩大宣传团”  相似文献   

20.
一兵 《党史纵横》2000,(4):48-48
曹国安(1900—1937)吉林永吉人。原名于德俊。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入北平毓文学院学习。1930年毕业,曾去绥远国民党部队任参谋长,因策划兵变被监视,被迫潜回北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北平抗日救亡活动。1932年冬回东北家乡组织抗日武装斗争。1933年初打人伪军做兵运工作;4月下旬率迫击炮连起义,改编为红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迫击炮大队,任大队长;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三团政治委员。1934年11月任第一军二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率部在辉发江南北坚持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春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