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绍兴的茶馆大多开设在临水依岸的桥堍头,小巧玲珑,远远看去,像是一座座凉亭,故又有"茶亭"之称.茶馆卖茶颇有特色,不是以壶、瓶为单位,而是茶客早晨天蒙蒙亮进茶馆泡一壶茶,就可以一直坐到晚上天昏昏暗茶馆关门.只要茶客的茶碗盖子还盖着,即使人离开了茶馆一个两个小时,堂倌照样加水不误,若是茶汁淡了,还会重新换泡,且不再收费.  相似文献   

2.
绍兴茶馆的魅力 绍兴的茶馆大多开设在临水依岸的桥堍头,小巧玲珑,远远看去,像是一座座凉亭,故又有“茶亭”之美称;茶馆卖茶颇有趣味,它不是以壶、瓶为单位,而是早晨天蒙蒙亮进茶馆泡一壶茶,就可以直坐到晚上天昏昏暗茶馆关门。只要你的茶碗盖子还盖着,即使人离开了茶馆一个两个钟点,堂倌照样为你掺茶不误,若是茶汁淡了,还会重新换泡,且不再收费。 绍兴的茶馆,始于明清。明末文学家、史学家张岱,一生嗜茶。他在一篇《露兄》的散文中,就记载了绍兴一位茶馆老板请他取名的故事,于是他引米芾的话“茶甘露有兄”,给它取了个“…  相似文献   

3.
在绚丽多彩的中华茶文化中,茶道是其核心。 天府之国四川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和发祥地,在那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好饮茶。早起清肺润喉一碗茶,饭前酒后一碗茶,邻里纠纷释前嫌一碗茶,亲朋好友晤谈聊天一碗茶,劳心劳力一碗茶。在成都,穿城而过的锦江两岸,茶馆、茶楼比比皆是,茶客们在茶馆里品(艹名)、听戏、读书、看报,乐趣无穷。生意人则把茶馆做为交流信息、成交生意的理想场所,比起咖啡厅、舞厅来,茶馆既经济实惠,又不失现代气息。从前巴金、沙丁、  相似文献   

4.
饮茶品人生     
<正> 照例,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茶泡壶吃吃”,这是十多年的老习惯了,谁叫我一不小心变成了一个半拉子茶客,天下能以一片绿叶牵动万众之心的莫过于茶叶,我也被这秀色俘虏了。饮茶之中,常常叫人静静地想点事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7,(14)
正因老掌柜生病,临时接管小茶馆生意的少掌柜,为了应对惹不起、受不了、时常前来白喝的知县老爷,专门选择不开之壶中的水来泡茶,以至让上等的好茶叶也泡不出应有的茶味。久而久之,知县老爷先少来,后就不来了。复出的老掌柜问缘由,少掌柜答道:"我给他沏茶,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一句"哪壶不开提哪壶",是民间智慧与策略的集成,在日后的传播中,远胜于  相似文献   

6.
《人大建设》2014,(5):37-37
<正>如今,办公室一族的烦恼还真不少——见不到阳光,空气不流通,成天面对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有辐射的办公器材。就这么"坦然面对"伤害而不采取任何补救措施的话,无异于慢性自杀。有什么办法保护一下自己?不如就从手边那杯水开始,泡一壶好茶,让生活更健康!  相似文献   

7.
上海的仲夏一入伏就会给人脸色看。尤其是午后,走在马路上,高温和缺水会让人“外脆里焦”,心烦气躁。这当口要是能一头扎进一家小茶馆,孵孵空调,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了。上海的茶馆品类繁多,欧式的、美式的、港式的,还有老上海格调的,一应俱全。一壶好茶、几件点心、三五知己、嘎嘎山河,老搭子们如何不惬意?茶馆是用来孵的,清凉心是需要找的。  相似文献   

8.
酒楼奇遇     
酒楼气派大,茶馆故事多。市井风情,社会变迁,欲晓个中一二,大约是离不得这两处地方的了。老舍先生一出话剧《茶馆》,浓缩从前清到民国末年数十年间的世事沧桑,堪称是一部北京风情的大辞典。川渝之地的茶馆亦然。只是有一点,茶客多寒酸布衣,纵是要操大套,吆喝一声“茶钱  相似文献   

9.
蜀中神屠     
罗巨浪  李威 《协商论坛》2008,(11):59-59
茶馆是一家无名的小茶馆。茶客是一位默默喝茶的无趣老人。 这位老人岂但无趣,简直无趣至极;岂但无趣至极,简直面目可憎。他脸上的油腻不比他衣服上的少,他衣服上的油腻不比桌子上的少,而桌子上的油腻,刮下来炒一顿菜还有余。  相似文献   

10.
盖碗茶     
梁奕 《公民导刊》2013,(8):56-56
<正>广东人用紫砂壶烹红茶,汤润叶鲜,且久贮而不变质;江浙人用透明杯盛绿茶,可观汤色、可赏叶形。而四川人则用盖碗泡花茶,斜叶轻曳、花影浮动、幽香初透,皆在铜壶掺水时那一柱清水的一落一收间,一个"泡"字,尽显川人散淡、闲适、自由的人生态度。"走,口子上坐茶铺子!"一声川味十足的吆喝,街面上一溜串的茶铺就已启了铺板。老茶客们朝着自己惯常坐的茶铺子慢慢踱进去,与堂倌师傅打个招呼,  相似文献   

11.
罗屿 《小康》2012,(11):39
明星容易被名声、是非所累,谢东娜修炼身心的方式则是画画、运动、泡澡、做菜或是泡一壶茶。在她看来,人生有点像高尔夫,这杆打得很好,下一杆可能打得很烂。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杆会发生什么  相似文献   

12.
《就业与保障》2011,(11):54-55
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在周末休闲的时候.慢,陉地泡一壶茶.享受假日的休闲。不过,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喝茶养生的。我们来看一下.哪些状况下的我们需要和茶叶隔离起来。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在台湾青年萧尧忠来说,却有一肚子念得烂熟的茶经.他出生于台北坪林茶乡,家里世代种茶,从小在茶树下长大,所以现今才三十出头,却已浑身“茶”味十足.由于本身既是茶农,又是茶商,也有收藏茶壶的雅好,谈起传统茶道,滔滔不绝,脍炙人口,其声名,竟也如醇茶飘香,远播四海.泡茶要领一二三茶之学问,莫过于如何冲泡一壶“色、香、味”俱全的好茶,而泡茶虽人人都能操做,但要泡出个出神入化,却非得有  相似文献   

14.
盘点幸福     
周彪 《协商论坛》2007,(12):52-52
老话说,少不入川。为什么呢?因为四川有大茶馆。坐在大茶馆里,一摆龙门阵,时间就过去了,人就老了。除了喝茶,那里还可以打牌、掏耳朵、捶肩捶背、擦皮鞋。总而言之,  相似文献   

15.
茶馆在中国的历史几乎和茶的历史一样久远。围绕着茶和茶馆,诞生了中国独特的茶文化。早在唐、宋时期茶馆就开始遍布于全国城乡。清朝时,北京“坐茶馆”之风相当鼎盛,当时有广阔的大茶馆,也有门面简陋、茶座简单的小茶楼,不少茶馆靠评书、鼓词的艺人说唱烘托气氛。 明末清初,战乱不断,茶馆文化便开始逐渐衰落。 1949年解放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茶馆被认为是带有“封建主义色彩”的东西,因此也就荡然无存了。 现在座落在北京前门箭楼西侧繁华商业地带的“老舍茶馆”,是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名字以及他的名…  相似文献   

16.
吟秋 《协商论坛》2007,(7):57-57
邻居夫妇因为一点小事大吵了起来,爱管闲事的老公过去劝架,而后把那男的带到我们家谈心。只见老公泡了壶好茶,然后开导那男的:总结了一下,我活了近四十年,自感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娶老婆。你想想呀,  相似文献   

17.
老北京茶馆的前世与今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老北京茶馆,人们自然会想到现代著名剧作家老舍和他的三幕话剧《茶馆》。老舍先生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所,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北京茶馆是老北京市民生活的典型环境,整日“泡”在其中的老北京市民其实是在享用一种生活方式。老北京茶馆独具的景观和风貌也折射了老北京与其他城市有别的文化精神。晚清以前流行大茶馆真正行业意义上的茶馆并非始于清代,但在清代发展得最为兴盛。有清一代,战乱结束,社会政治经济趋于稳定,作为都城的北京,人口急剧上升,南北茶商也纷纷进京开茶馆,皇城根下京城茶馆的数量…  相似文献   

18.
赶场天     
赶场天,是孩子的闹热天。赶场天,是大人的喝茶天。赶场天,是人们聊天的天。赶场天的早晨,爷爷爬上茂密多刺的花椒树,用一根木棍拨开带刺的枝丫,手套握住的手指拉下挂着的花椒枝,折一枝几枝挂果的花椒,满脸笑容的装进一个小小的背篓里,踏着山路的弯曲奔向人声鼎沸的乡场上。摆在街上要不了多长的时间,就有喜欢生花椒的顾客来买走,爷爷也不喜欢讲价,只要卖出的生花椒够喝几杯茶。卖完花椒枝,爷节嘴巴叼着叶子烟往河边的茶馆走去,找到临窗临河的桌子坐下,要一壶老荫茶什么的,倒在杯子里慢  相似文献   

19.
孙宇 《两岸关系》2004,(4):65-66
不少游客慕名而至,为的就是那份清净自在的感觉。泡壶茶、拿本书,坐在露台上享受悠闲的惬意;冬天时屋前有大片的李花和樱花,当果实成熟时,游客可以采摘食用;在每年的4、5月份,油桐落花白如雪,晚上时,主人会配合客人要求关灯,只点上一盞小蜡烛、萤火虫就会飞舞在脚边,顽皮地与游客玩闹……  相似文献   

20.
徐冶 《今日民族》2010,(12):29-30
秋游福建武夷山,其间巨石林立,磊落奇秀,穿行“云路”、“云窝”景点,让人感觉山大山高却立于白云之上,云飘云走会藏于山石之中。的确,人走得再远得有住所,云飞得再快也得有歇处。茶棚小坐,一壶山泉大红袍,深切地感到耐泡的是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