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对汇兴实业有限公司诉上海浦江海关行政赔偿案例的评析,阐述了关于请求行政赔偿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识别。此案例是一起新类型的单独行政赔偿案件,通过对所争议问题的分析,本文作出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探讨,尤其是在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国家赔偿法规定的直接损失范围,请求行政赔偿所依附的基础行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报导审理该类案件具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正> 一、行政损失补偿原理和体系(一)原理1.行政损失补偿产生背景在日本,行政损失补偿是指因合法行使行政权而使国民合法权益受到损失时,由国家给予的补偿.它与因违法行使公共权利造成的行政损害赔偿制度合称为“国家填补制度”。这种行政损失补偿制度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近百年来法律制度的发展和社会实际生活演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王一斌 《法制与社会》2013,(32):152-153
在我国行政补偿制度中,对财产权损失补偿问题较为关注,但是对非财产权损失补偿规定却很少,补偿标准也相对较低。本文从法学角度,时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希望对非财产权损失行政补偿制度发展及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赵元成 《法治研究》2012,(2):119-125
实践中因登记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登记机关未尽到谨慎的审查义务导致登记错误的情形较为常见。由于存在民事赔偿与行政赔偿两种不同性质的赔偿责任,法院认为只有在受害人的损失无法通过民事途径获得赔偿的范围内,才属于受害人在行政赔偿中的实际损失。这种观点和司法实践不利于受害人的权利救济。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按照登记机关在损害中的过错程度及其在损害发生中所起作用确定赔偿责任,对受害人的直接财产损失予以赔偿。  相似文献   

5.
不动产登记行为是行政行为,错误登记发生后,不动产登记机关应当承担国家赔偿责任,归责原则为过错推定原则。赔偿范围仅限于直接损失,并应当结合国家拨款与建立赔偿基金的方式,同时由登记机关向保险公司投保的方式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作为原告某市种苗有限公司诉被告菜技术监督局行政侵权赔偿纠纷一案的诉讼代理人,我完全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判令被告退还给原告不合理收费出0元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000元”。现发表如下代理意见:一、原、被告是本案的诉讼主体。原告是本案的直接受害者,原告的损失是由被告不依法行政造成的。因此,原告的损失与被告的不依法行政有着内在的、必然的因果联系,所以,原。被告主体合格。二、被告封存原告的甜瓜种子缺少事实依据。忡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赔偿     
全国人大七届二次会议通过的行政诉讼法中已确认了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可以用司法判决的形式判令行政机关赔偿因行政行为给相对人造成的损失,这是首次在国家基本法律中确立的国家行政赔偿责任的司法管辖权。在国家行政活动中,由于国家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实际损害,由该行政机关支付一定金钱以弥补相对人的损失,这就是行政法和行政法学上的行政赔偿。行政赔偿法律制度作为整个国家赔偿制度和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医疗纠纷日益增多,一但患者之主张被确认,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则要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实践中,医院、卫生行政部门以及法院所适用的赔偿原则不同。前两者是依照国务院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采用一次性补偿原则,仅对患者的损害进行部分补偿,据笔者所见最高的为捌仟元(北京)。而法院是依据《民法通则》119条所确定的全面赔偿原则,受害者的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经济损失与精神损失均可以给予满额赔偿,甚至必要时还可以追加赔偿。由于法律并未规定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理为终局裁决或诉讼前置程序加之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效力等级不同,法院只有在无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依据行政法规,而规章仅作为参考。因此,如果患者直接提起民事诉讼,或不服行政处理而提起行政诉讼,一旦胜诉,其获得的经济赔偿额往往超过按《办法》所确定的数额,悬殊过大。据报道,邯郸某区法院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认为,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应包括两个方面,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指出:财产上的损失及能用金钱表示的非财产损失都可以属于行政赔偿的范围。文章对行政损害赔偿应具备的法律要件、赔偿方式及方法,应遵循的原则也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薛子进 《法人》2009,(1):87-87
信赖保护原则是指行政管理相对人对行政权力的正当合理信赖应当予以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生效的行政行为,确需改变行政行为的,对于由此给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当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11.
关保英 《法律科学》2008,26(2):104-114
行政直接强制既是行政强制执行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又是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中最难以规范的问题,然而,行政直接强制程序的理论,尤其是行政直接强制程序的法律地位一直是行政法学界比较困惑的,在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法》即将制定之际,系统探讨这一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包括行政直接强制程序立法的现状评价、行政直接强制属性与程序性质确定、行政直接强制程序立法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行政补偿或称行政损失补偿或公法上的损失补偿,是指为了实现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合法地给特定人的财产带来特别损失时,基于保障财产权和平等负担的原则,对该损失予以弥补的行为和制度。这是一种作为权利保障与利益平衡机制的法律制度。中国行政补偿已经有了多年的实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并没有建立起系统的行政补偿的专门法律体系,有关规定只是散见于单行法律、法规之中,有关行政补偿的立法还相当不成体系,不够完善,甚至说还凌乱。对于哪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补偿制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补偿制度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为了较大的利益,致使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经济利益遭受一定的损失,并对其所受的损失给予适当补偿的一种制度.行政补偿制度是一种重要的行政救济制度,它对于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以及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常见的行政行为,行政强制执行直接涉及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大量存在的瑕疵行政强制执行行为,行政相对人急需有效救济途径。由于行政强制执行比行政处理决定对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影响更直接、更现实,赋于相对人针对行政强制执行的行政诉权,更符合行政法治原理。  相似文献   

15.
行政民事侵权连带责任是指基于共同的事实原因或法律原因,行政主体违法行使职权侵权与个人侵权相结合造成他人合法权利损害,侵权行政主体和侵权个人对受害人共同承担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形式的责任。其构成要件为侵权主体的复数性、侵权行为的复合性、侵权人过错意思的共同性或各侵权行为结合的特定性以及损害结果的同一不可分性。该类连带责任应用于司法实践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法官可通过"主体、行为、结果"三重标准在个案中识别行政民事侵权连带责任。在诉讼程序上,原则上可采用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模式合并审理行政民事侵权连带责任案件。对于赔偿数额,侵权个人就全部损害对外承担连带责任,侵权行政主体以侵权造成的直接损害为其承担连带责任的最高限额。此外,各侵权主体的追偿路径与传统民事连带责任制度亦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6.
吕斌 《法人》2010,(1):56-57
行政机构的工作失误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或损失时,企业该如何应对?而损失又该由谁来买单  相似文献   

17.
谭佐财 《法学》2022,(4):119-130
未经批准合同的效力及责任是长期困扰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难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探寻私法自治与行政管制的衡平之道。依据我国《民法典》第502条第2款,未经批准的合同应当被认定为合同未生效,不再有合同无效的适用空间。不过仍须从行政审批的规范依据与具体类型这两个基本维度出发确定影响合同生效的行政审批范围:除了法律、行政法规之外,缺乏上位法依据的规章、地方性法规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可以通过“二次引致”的方式成为影响合同生效的依据;影响合同生效的行政审批类型应当被目的性限缩为行政许可审批,属于行政内部管理事项的非行政许可审批则应被排除在外。当事人不履行报批义务与合同未获批准的法律责任应当被区别对待。前者经过法院判决强制执行报批义务未果时产生合同解除权,且损害赔偿范围宜被确定为“信赖利益损失+交易机会损失”,并以合同生效的履行利益为限;后者直接产生合同解除权,并以《民法典》第157条为依据,按照当事人是否存在过错确定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8.
见义勇为行为的行政法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行政法角度分析 ,见义勇为是行政法上的行政协助行为 ,根据行政补偿理论中的公共负担平等说 ,见义勇为者及其家属可以向国家请求行政补偿 ,以弥补见义勇为者因其见义勇为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我对主管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决定不服,是否可以向监察机关寻求救济?四川王颖王颖同志:这里讲的“救济”是指纠正已经发生或者业已造成损失、损害的不当行为。国家公务员不服行政处分决定,通过监察机关寻求救济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公务员对主管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分不服的救济,另一种是公务员对监察机关直接给予的行政处分不服的救济。在这两种情况下,公务员不服行政处分决定时,都可以通过监察机关得到救济。一、当给予处分的决定机关是主管行政机关时,公务员对主管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分不服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  相似文献   

20.
高雅晶 《法制与社会》2013,(30):64-65,73
行政决策关系到国计民生,行政决策的失误造成的损失经常是我们无法估量的,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所带来的损失,我们应该建立事前的制衡机制和事后的责任追究机制来尽可能的杜绝这一情况的发生,本文主要对行政决策的制定以及行政决策失误之后所需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的角度来探究如何减少失误的发生,使得我国的行政决策的制定更科学,能够更好的使得人民的生活创造更好的制度、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