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戎装巡礼     
毛泽东夫妇都是典型的红军装束——八角帽、布质红五星和棉布军装;贺子珍扎着腰带,打着绑腿,更是英姿勃勃。 头顶青天白日,那不是投降国民党了吗?在八路军一二○师的战士中,甚至有人用树叶伪装帽套在头上,盖住帽徽。师长贺龙率先戴上了新军帽。  相似文献   

2.
我的老家在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张公乡。1932年12月的一天,当时10岁的我和几个小伙伴正在山上放牛,忽然从远方传来了噼噼啪啪的枪声,不一会,我们就看见三五成群的国民党兵争先恐后地从山的那边跑了过来,边跑还边喊:“快跑啊!红军来啦!”接着,我们又看到一队队戴着红五星八角帽的红军满脸是汗气喘吁吁地追了过来。这是我家乡的人第一次见到红军。  相似文献   

3.
我的老家在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张公乡.1932年12月的一天,当时10岁的我和几个小伙伴正在山上放牛,忽然从远方传来了噼噼啪啪的枪声,不一会,我们就看见三五成群的国民党兵争先恐后地从山的那边跑了过来,边跑还边喊:"快跑啊!红军来啦!"接着,我们又看到一队队戴着红五星八角帽的红军满脸是汗气喘吁吁地追了过来.这是我家乡的人第一次见到红军.  相似文献   

4.
一面迎风飘扬、写着“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的红旗;一位红军小号手头戴八角帽,腰挎手枪,手持军号,举止问透着英武、坚毅、果敢、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5.
正"那时我才十四五岁,过福建与江西交界处的分水关时,一直回头望江西,挂念起家,但为了革命,还是要服从组织调动。路过崇安黄连坑、大安街,看到闽北红军教导队在打野操,他们头上戴着五星八角帽、威武雄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摘自左丰美《少小离家干革命——忆崇安早期的烽火岁月》左丰美(1918-1999),江西铅山县武夷山镇人,祖籍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吴屯乡。  相似文献   

6.
正1986年10月,一位老人,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军装,裹着绑腿,脚蹬麻鞋,红星帽徽红领章——一身红军打扮。他席地而坐,手抚斗笠,在中央统战部他的住所门前照了一张相。童小鹏,这位曾亲历长征的老红军,以这种方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今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童小鹏已于9年前离开我们,但他为我们留  相似文献   

7.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瑞金,踏上了北上征程。女红军身着黑色的列宁装,戴着八角帽.背着约7公斤重的背包,跟着大部队开始长征。女红军行路比男战士更为艰难,一方面是多数女同志体力跟不上,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是女队中还有几双“解放脚”——把裹足的绷带去掉露出小脚,根本不具备走远路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张拍摄于中央红军在于都河畔准备渡河长征时的照片。照片中红军背后所背、头上所戴,正是赣南和闽西地区的农民至今常用的竹斗笠。
  中央红军长征前夕,福建长汀县的斗笠厂火速赶制了20万顶斗笠,以确保红军长征时,每人都能戴上一顶新斗笠。让人惊奇的是,长征历尽千难万险,有的红军战士竟将这种竹斗笠一路带到了延安。斯诺的夫人到访延安时,就曾见到警卫战士中有人保存着从江西带来的旧斗笠。不少红军官兵在回忆文章中,也常常满怀深情地提到这种具有显著苏区特征的斗笠。  相似文献   

9.
红军山:青山有幸埋忠骨 从我们下榻的遵义宾馆,就能看到将遵义城环抱臂中的凤凰山。1953年,因为在山上修建了红军烈士陵园,这一段山麓改称为红军山。红军烈士陵园坐北朝南,前瞰湘江河,与当年红军遵义鏖战的红花岗、老鸭山遥遥相望。遵义人民把在昔日战场上找到的77具红军将士遗骸葬在红军山,并将早已远近闻名的“红军坟”从桑木桠迁入山上的陵园。  相似文献   

10.
红军姐妹分离六十年后重逢余宗琼(羌族)陕西宁强县政协委员、老红军陈亚民,当年她父举家参加了红军长征。陈亚民的父亲陈锦章烈士,是陕西汉中地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的创建人。1935年5月红军长征到阿坝州茂县土门时,陈亚民在当时条件下,不得不把年仅4岁的亲妹妹...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里,陈列着一顶褪了色的浅蓝红星八角帽。这顶帽子的主人即是对中国革命有过一定贡献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05-1972年),毛泽东就戴着这顶帽子拍过一张非常著名的照片。 1936年6月,斯诺为了探求中国希望的真正之所正,历尽艰辛,来到国民党军队层层封锁的陕北,受到红军的热情接待,并送给他一套制服和一顶缀有红五角星的八角帽。斯诺在保安见到了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  相似文献   

12.
在曾是川陕苏区的这片大地上,红军的理想、意志、力量,还有乐观、无畏的气概留了下来,渗进这块土地上人们的血液之中,熔铸成大巴山人的性格,影响过去、今天,乃至永远。  相似文献   

13.
1965年1月初的一天晚上,北京人民大会堂里正上演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当幕布上映出伟大领袖毛主席头戴红军八角帽的巨幅照片时,坐在前排观看的斯诺先生一下子惊呆了。他对着幕布望了很久,忽然才醒悟过来:“那不是我在1936年拍的主席像片吗!”但他从未想到这张照片会  相似文献   

14.
3月初的汀州,春意融融。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结束的第三天,辛耕别墅里又有一件喜事;朱德军长再续良缘。这桩婚姻,是贺子珍、曾志等十几个姐妹配合着快速张罗成的。部队打下汀州城后,筹得大批银元和物资。全军将士首次统一佩戴八角帽,换上红领军服,每个人还破例分得了两块银洋的"伙食尾子"。  相似文献   

15.
5月13日,“中国西部齿轮城”的桂冠戴在了綦江县头上。在此之前,有着80年齿轮生产历史的綦江县,在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的辉煌后也曾路滑落。  相似文献   

16.
写下标题,忙作解释:本文所说的“帽”,乃特指“乌纱帽”,不包括其他种类的帽子。而所谓“以‘帽’取人”,就是以其人头上戴没戴“乌纱帽”为依据,来判断其人的品德和能力,继而决定对其采取的态度。按照这种“取人”的法子,你戴着“乌纱帽”,我就巴结你;你没戴“乌纱帽”,我就鄙夷你。  相似文献   

17.
谢东 《党史文苑》2007,(12):21-24
70多年前,在红军长征的30多万人队伍中,有父子、兄弟和姐妹关系的不少,但最后走完长征全程的却不多。目前健在的就只有一对兄弟,他们是瑞金籍的老红军钟志雄、钟仁辉,现兄弟俩都在北京安享幸福晚年。  相似文献   

18.
1937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成八路军,许多干部、战士想不通,对改编不理解。尤其是对“红军改名”和“穿国民党军服”、“戴国民党帽徽”最反感。他们不能容忍红军的红五星换成“白军”的青天白日“十二角星”。 他们说,过去我们戴着红帽徽为穷人闹翻身,国民党军队打了我们多少年,如今却要摘下红五星,  相似文献   

19.
站在大巴山下诺水和宕水交汇的通江县城红军广场,近观烈焰熊熊的大型火炬雕塑和栩栩如生的红军浮雕墙,远眺广场对面壁山坡上醒目的“争取苏维埃中国”巨幅石刻标语,强烈的红军情愫撼人心魄、荡气回肠。值此红军入川建立苏维埃政权70周年,置身于当年苏区首府,历史的霹雳风暴和当今的改革开放交汇成雄浑的交响曲,无不澎湃着红军传人的心房。沿着当年红军人川的足迹,我们以新世纪的视觉与敬仰对这片红土扫描。两河口:红军入川第一镇两河口,两江汇流,绿荫夹岸,群山环抱,秀水蜿蜒。于川北盆周通江县边缘,控川陕而通湘鄂要津。1932年12月18日,红四…  相似文献   

20.
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并于12月翻越大巴山进入川北地区。经过一番艰苦的反"围剿"斗争后,红军占领了通江、南江和巴中3县的广大地区,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红军迅速发展壮大。红军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成绩,一是归功于中共早期党组织在四川的建立和活动;二是红军始终坚持舆论宣传和物质利益激励相结合的动员手段,获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三是根据地政权建设和民主监督制度的建立保障了民众已经获得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