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阜新是辽宁省西部一个不大的城市,但是在阜新市区的一个广场里,却摆放着一块世界上最大的玛瑙石——阜新玛瑙王,阜新人把这块玛瑙石当作自己城市的标志。这块66吨重的玛瑙王是阜新发现的最大的一块玛瑙原料,在世界矿产史上也闻所未闻。  相似文献   

2.
阜新,被誉为中国玛瑙之都,是中国最主要的玛瑙产地、加工地、玛瑙制品集散地。阜新地区1/2的乡镇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玛瑙石资源。在玛瑙产区的山坡沟壑,田间地头,河床上下,人们都可以拾到玛瑙石。尤其大雨过后,庄稼人拾筐采集玛瑙石的习惯从古至今一直延续。这里有中国最大的玛瑙批发市场和零售专业市场。在中国各地,无论是工艺精品商店,还是旅游景点的摊床上,所见到的玛瑙工艺品几乎都产自阜新,经营者有相当一部分是阜新人。  相似文献   

3.
金秋九月,稻谷飘香。在举国上下喜迎祖国60华诞之际,中国玛瑙之都——阜新,隆重举办了第四届中国·阜新玛瑙博览会。  相似文献   

4.
“阜新玛瑙雕”历经数千年岁月,有着不可忽视的“保护”与“承传”的价值。作为文化遗产,它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奇珍异宝和一个个佳话美谈,也在感悟、创新中将这份手艺世代相传,成为阜新城市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给玛瑙之都以与众不同的鲜活色彩。  相似文献   

5.
9月6日,“2011中国·阜新玛瑙博览会”盛大开幕。与以往相比,本届玛瑙博览会恰逢阜新市经济转型10年,10年的经济转型成果在本届博览会中得以呈现。同时,本届博览会首次举办“玉块杯”辽宁省玉石雕刻大赛和第十届“天工奖”全国玉雕大赛参、平作品初赛,成为阜新玛瑙雕刻成果的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6.
与翡翠、和田玉有所不同的是,玛瑙的原料在世界很多地区都有出产,但只有中国人最擅长在玛瑙上雕刻。看似不起眼的原料在精心雕琢后就变成了千姿百态的艺术品,而阜新是中国主要的玛瑙产地、加工地和玛瑙制品集散地。早在8000多年前,阜新一带就有采集、挖掘、加工玛瑙的生产活动。到了清代,阜新地区玛瑙业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阜新加工的玛瑙已成为宫廷贡品。2006年,阜新玛瑙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7.
阜新地区是汉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好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各个民族在阜新的历史上,一直是比较和谐相处的。被称为七彩玉的玛瑙,也是多种色彩,黑的、红的、白的、蓝的、绿的、黄的都在这里面,一道道非常清晰。它们凝结在一起不能分离。阜新人的性格,表面上是塞北的那种大气张扬狂烈,  相似文献   

8.
十家子玛瑙产业久盛不衰,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堪称中国玛瑙第一镇,拥有中国玛瑙第一市场。全镇已有3500户近万人从事玛瑙行业,带动周边地区3万余人就业。产品可分七大类,多个品种,几千种样式,年产值已达1.5亿元。  相似文献   

9.
福鑫玛瑙工艺品公司成立于1990年代初期,是从事天然玛瑙生产加工和经营的专业企业。主要经营吗瑙石原料,生产加工玛瑙雕件工艺礼品、玛瑙徕垫、枕垫、汽车靠垫、玛瑙手镯、手链。项链,汽车挂件,西藏天珠和装饰材料等十大系列、千余品种的产品。企业不但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更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企业注重文化建设和新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0.
阜新是中国东北地区地质资源最丰富的地方。这座在煤层上建起来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地质开采历史。除了盛产煤炭,地下还藏着丰富的玛瑙矿脉资源,城市里几乎家家都有几件玛瑙艺术品。玛瑙是阜新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11.
天赐之厚     
1897年,彼时的阜新还要有6年才被称为阜新,两千平方公里煤海仍在黑暗之中却即将迎来第一把铁锨,玛瑙虽已闻名在外却依旧是王公贵族的把玩之物。这与后来海州露天矿的世界性声誉和“玛瑙之都”的声名鹄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天赐厚士,在工业化来临之前似乎仅仅是阜新人的梦想;而当现代化车轮隆隆驶来,梦想照进了现实,神奇阜新也被赋予了第一重涵义。  相似文献   

12.
再造之妙     
海州矿曾经是阜新巨大的荣耀;海州矿也曾经是阜新巨大的悲伤。再没有哪座城市因为这样一种资源的丰盛和衰败而受到如此影响。这份庞大得近乎无法接纳的工业遗产却在今天被阜新人妙手回春,筹划建成世界工业遗产旅游区。绿色代替烟尘,成为进入崭新时代的关键词。对于地处沙地边缘的阜新,风,以往只意味着灾难。然而在煤炭资源枯竭之后,风能,一字之差,却被阜新人迅速接受。建风电之城,现再造之妙。而“玛瑙之都”的思路,则体现出思变、求变的信心与能力。要再一次提到创造力,我们才能看清这些转变与改造。  相似文献   

13.
平民之乐     
无论是追逐深山中的玛瑙宝石、还是张扬自己特有的乡土文化,阜新百姓既享受着平凡的生活,又能豁达乐观地看待未来。而1/3的篮球人口则不仅仅意味着阜新人乐在其中,更意味着有一种团结、拼搏.进取,争先的篮球精神深深植根于他们心底。其实,今日阜新人付出的所有热情、作出的所有努力,目标部落在社会的和谐、百姓的幸福。平民之乐,用来淦释这一目标,锓然最为恰当、准确。  相似文献   

14.
融合之奇     
阜新所在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阜新大气包容的性格,可以说,是经历了持久而惊心动魄的融合之旅方才造就今日之阜新人。人类与自然的融合、民族的融合、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融合、宗教与比间信仰的融合、煤电大开发的移民融合,乃至血胆玛瑙复杂的物理结构及其万般奥妙的形成之谜,无不塑造了并塑造着今日阜新的多元与宽容。  相似文献   

15.
从古至今,阜新人的生活一直沐浴着玛瑙的宝石光芒。会唱歌的玛瑙石,以它特有的流光溢彩演绎着优美的旋律,传诵着一个个古老动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人文之雄     
虽然这片上地的丰厚要到8000年后才被发现,但查海人却凭借过人的创造力为中国的悠长文明开创了重要的源头。“中华第一村”、“世界第一玉”、“华夏第一龙”,毫无疑义地奠定了阜新在中华文明进化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位置。同样,飘逝的契丹王朝,雄武辽阔的蒙古草原文化、东藏第一圣地瑞应寺,都成为解读历史上的人文阜新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17.
坐落在阜新境内的查海古人类遗址,被尊称为“中华第一村”,因为早在8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由于出土“世界第一玉”和“华夏第一龙”,阜新被国内外考古学界誉为“玉·龙故乡,文明发端”。已故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生前曾多次考察查海遗址出土文物,认为查海遗址位于红山文化分布区内,时间比红山文化早一个阶段。“有最早的龙纹陶片、最早的玉器,是红山文化的根系”。  相似文献   

18.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承载了阜新矿区太多太多的光荣与梦想。作为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始终保持着一个坚定的形象,哪怕是资源枯竭,企业破产。2006年3月20日,内蒙古白音华海州露天煤矿有限公司正式组建,意味着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战略转移拉开了帷幕。从那一天起,海州露天人抛开了阜新的“安乐窝”,踏上在白音华海州露天矿续写辉煌的征程——  相似文献   

19.
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至今已有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的4个煤炭和电力工业项目建在阜新,包括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机械化、电气化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煤矿和当时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阜新发电厂,从而使阜新成为了新中国最早建立起来的能源基地之一。卓新被誉为“煤电之城”和新中国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20.
圣湖神山,密布高原世界颠。雪山在眼前,白云地上卷,湖泊玛瑙串,河流九曲弯。千里奔波达扳翻不完,万里疆土珠峰刺破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