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传奇的民族。17世纪初期,蒙古贞部落由河套地区东迁至阜新。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与融合,阜新蒙古族人民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敖包祭祀、那达慕大会、安代舞、胡尔沁说书、蒙古剧、马头琴等彰显蒙古族古老文化的礼仪和活动,演绎着阜新的绚丽和神奇。  相似文献   

2.
坐落在阜新境内的查海古人类遗址,被尊称为“中华第一村”,因为早在8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由于出土“世界第一玉”和“华夏第一龙”,阜新被国内外考古学界誉为“玉·龙故乡,文明发端”。已故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生前曾多次考察查海遗址出土文物,认为查海遗址位于红山文化分布区内,时间比红山文化早一个阶段。“有最早的龙纹陶片、最早的玉器,是红山文化的根系”。  相似文献   

3.
虽然日本在战败投降后接受了美式改造,但仍保留了浓厚的传统文化,包括忠诚的集 团文化、纵向社会结构等,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派阀政治文化。自民党能够相对稳定地长期执政, 派阀起着关键的作用。派阀的消长是衡量自民党内部权力以及权力再分配的重要指标。派阀之间 的纵横捭阖造成了各派“轮流坐庄”。现在自民党虽然下野,但自民党派阀不会消失,日本的派阀政 治文化依然在日本政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文之雄     
虽然这片上地的丰厚要到8000年后才被发现,但查海人却凭借过人的创造力为中国的悠长文明开创了重要的源头。“中华第一村”、“世界第一玉”、“华夏第一龙”,毫无疑义地奠定了阜新在中华文明进化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位置。同样,飘逝的契丹王朝,雄武辽阔的蒙古草原文化、东藏第一圣地瑞应寺,都成为解读历史上的人文阜新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5.
赵永胜 《东南亚》2009,(3):80-85
泰国北部诸多山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独特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外部世界的冲击和各种异文化的影响下,泰北山地民族文化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的主要文化却得以传承和延续,成为其作为民族的重要标志,为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按照中国考古文化编年,中华文明应始于公元前3000多年,约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但传统的文学史观中华文明史只是从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算起,考古学的物证也是把距今4000年前的文化作为文明的起点。那么,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考古物证究竟在哪里呢?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都在苦苦地探索着。一个理想、一个信念始终支撑着他们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里程,终于在1980年代,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与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撩开了红山文化的面纱,发现了中华文明的源头,追寻到了中华民族的根。  相似文献   

7.
平民之乐     
无论是追逐深山中的玛瑙宝石、还是张扬自己特有的乡土文化,阜新百姓既享受着平凡的生活,又能豁达乐观地看待未来。而1/3的篮球人口则不仅仅意味着阜新人乐在其中,更意味着有一种团结、拼搏.进取,争先的篮球精神深深植根于他们心底。其实,今日阜新人付出的所有热情、作出的所有努力,目标部落在社会的和谐、百姓的幸福。平民之乐,用来淦释这一目标,锓然最为恰当、准确。  相似文献   

8.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魅力。一个城市的魅力往往源于这个城市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弘扬。塞北之地,辽西阜新,承载着“物阜民丰,焕然一新”的美好愿望,古往今来,生生不息,展开了一幅悠远流长、底蕴丰厚、延绵不断的城市文化卷轴。  相似文献   

9.
每一座城市都在其历史进程中不断演绎出自己的品格和内涵,形成城市的魅力,而这魅力必然源于文化.阜新拥有独特的文化,也就让这座城市拥有了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王秀文 《东北亚论坛》2006,15(5):122-126
中日两国考古学研究结果证明,日本绳文文化(约始于12 000年前)与中国红山文化(约始于8 000年前)均为两国史前文化的代表,二者之间在文化形态方面存在诸多类似性。基于考古学、古地质学等研究成果,调查两种文化存在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比较分析两种文化物质与精神形态的发展进程,可以发现两种文化的类似性产生于同一基因,因始于12 000年前的冰川溶化而导致异地生成,绳文文化源于红山文化,说明中国大陆与日本列岛之间的交流始于冰川溶化之前。  相似文献   

11.
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文艺思想,涵盖以下五方面的内容:第一,如果没有文艺工作者“提供精神食粮”,那么“人们就不能生活”;第二,“同搞创作的人打交道,行政措施总是最有害和最落后的”;第三。提倡文艺创作写真写实,但是反对一味地揭露社会阴暗面;第四,个人的“心情”、“口味”和艺术素养,决定其文艺鉴赏水平;第五,限制文艺家出国交流或者旅行,弊远大于利。可见,赫鲁晓夫文艺思想中不乏闪光且富有启迪意义的成分。  相似文献   

12.
阜新是辽宁省西部一个不大的城市,但是在阜新市区的一个广场里,却摆放着一块世界上最大的玛瑙石——阜新玛瑙王,阜新人把这块玛瑙石当作自己城市的标志。这块66吨重的玛瑙王是阜新发现的最大的一块玛瑙原料,在世界矿产史上也闻所未闻。  相似文献   

13.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不是人为加上去的,而是由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探索、积累、总结、提高之后的共同选择。这种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浸润到城市的各个领域,汇聚成巨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4.
藏传佛教文化以其令人炫目的历史穿透力,赋予阜新这块土地独具魅力的民族宗教风情,数百年来滋养着这里纯朴而热情的人们,也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地无数信众、游客虔诚与向往的脚步。  相似文献   

15.
阜新,被誉为中国玛瑙之都,是中国最主要的玛瑙产地、加工地、玛瑙制品集散地。阜新地区1/2的乡镇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玛瑙石资源。在玛瑙产区的山坡沟壑,田间地头,河床上下,人们都可以拾到玛瑙石。尤其大雨过后,庄稼人拾筐采集玛瑙石的习惯从古至今一直延续。这里有中国最大的玛瑙批发市场和零售专业市场。在中国各地,无论是工艺精品商店,还是旅游景点的摊床上,所见到的玛瑙工艺品几乎都产自阜新,经营者有相当一部分是阜新人。  相似文献   

16.
Following the Renamo/Frelimo conflict and the 1992 Rome Accord ending hostilities, the Christian Council of Mozambique undertook to remove arms from the civilian population by trading them for development tools. The weapons were given to artists associated with a collective in the capital, Maputo. The weapons were cut into pieces and converted to sculptures that subsequently focus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on the Tools for Arms project, or TAE (Transformação de Armas em Enxadas). While succeeding in drawing attention to the proliferation of arms among civilians, and collecting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arms and munitions, the project encountered difficulties in relating the production of art to the overall initiativ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spect of the project that produced art from weapons, with insights and observations based on fieldwork conducted for CUSO and the 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 (CIDA).  相似文献   

17.
曾经世界闻名、亚洲第一的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从艰难起步、辉煌创业到资源枯竭、破产关闭,不仅遗留下一个严重威胁城市地质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世界最大人工废弃矿坑,还由此引发整座城市下岗失业人员骤增、经济迅速衰退等深层次问题。如何经营这座露天矿坑,使其变害为宝,造福百姓,阜新市党政领导经过短暂的痛苦、徘徊、探索后,毅然决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业遗迹,  相似文献   

18.
阜新是中国东北地区地质资源最丰富的地方。这座在煤层上建起来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地质开采历史。除了盛产煤炭,地下还藏着丰富的玛瑙矿脉资源,城市里几乎家家都有几件玛瑙艺术品。玛瑙是阜新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