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30多年来,党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领导和推动,为我们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完备的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启示。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纪元,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开始复苏的新纪元。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  相似文献   

2.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思路经历了从思变图强——着眼未来——回归本原的演变过程。在相应发展思路的指导下,中国的发展道路亦经历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到实现高素质、可持续的发展,再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这样一个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取向演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盛开  方彬 《求实》2006,3(12):99-102
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就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的策略、方针、措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有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也就是改革。这个政策没有变,变化的是改革过程中农村政策的取向。农村改革不同阶段的农村政策取向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容1978年至1984年底,农村改革的启动与突破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以农民获得自主和实惠为取向;1985年至1992年初,农村改革的探索与展开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以市场化为主要取向;1992年初至2002年底,农村改革的深化与攻坚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主要以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取向;2002年底至今,农村综合改革与创建新制的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取向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4.
方涛 《实事求是》2014,(4):52-55
通过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从会议时间、参会人员、会议内容、历史作用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历次三中全会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三中全会实现了制度化,决策进一步民主化,推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文化政策的演变与党的整个文化政策的演变相一致,但又有自身特点。农村文化政策由强调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占领农村阵地,逐渐转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再转向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农村文化政策既保持了连贯性,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又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调适,为农村社会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农村文化政策需要实现真正的转向,把注意力放到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创新农村文化建设制度上来,以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阐述。这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始,政治体制改革的整体设计,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思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积累了邓小平理论的领导哲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领导哲学和科学发展观的领导哲学这三个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并富有个性特色的领导哲学思想形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经济、政治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党的建设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在国家综合实力中的战略地位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地位认识的高度自觉,也是承担文化使命感的高度自觉,更是文化建设的高度自信,体现了在转型中国文化现代化上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一贯重视思想文化建设,新中国成立以后,从理论建设、学习宣传、文化建设等多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50年代中后期以来,先后由“文化革命、技术革命”发展到“思想上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而发展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文化大革命”,过分甚至极端错误地强调思想革命的重要性,造成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巨大损失。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活动才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1979年叶剑英同志在国庆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概念,随后邓小平等同志反…  相似文献   

10.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的党员发展工作大致可分为“阶梯型”发展特征为主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与“爬坡型”发展特征为主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稳定发展与非均衡发展并存的历程告诉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政策正确与否及对它的把握程度如何对发展党员工作至关重要;发展党员工作最终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但又必须充分体现它自身的规律性;发展党员工作既要贯彻中央的要求,也要结合省情;发展党员工作既要加强宏观控制,也要加强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才政策的历史演变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978年到1983年为“拨乱反正与恢复整顿”阶段;1984年到1991年为“逐步放开与分类管理”阶段;1992年到1999年为“市场取向与政策调整”阶段;2000年至今为“整合力量与全面推进”阶段。这一政策演变,反映出促进了我国人才工作的改革与进步。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指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的运行机制。因此,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乌鲁木齐市结合实际,在机构设置、职能整合、人员编制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为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13.
14.
注重制度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个鲜明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通过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深刻认识到党的制度建设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在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的实践中,积累了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重制度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个鲜明特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的实践中,坚持把制度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制度建设同其他建设结合起来,坚持党规党法与国家法律相协调,根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相配套,立足现实与着眼长远相统一,坚持制定与执行并重,积累了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党政监察制度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相继得到恢复与初步发展.根据党的十三大的有关决定,我国党政监察机关相应地进行了体制变革,党政监察制度建设取得很大进展.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党政监察制度建设逐渐超越苏联模式,开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模式.我国现行党政监察制度在领导体制、职责与权限以及监察立法等方面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17.
就整体的改革开放历程而言,中国40年来的发展是在持续深入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域中生发的,并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方位”这一根本性、终极性问题的持续反思、阐释和回应。经历了“两个基本问题”“两个回归”与“社会主义文明方位”的提出;“二位一体”文明方位与对“资本二重性”的初步认识;“三位一体”文明方位与对改革全面性的深入反思;“四位一体”文明方位与对发展全面性的重新审视的历史过程,并最终完成从“二位一体”文明方位到“五位一体”文明方位的理念和实践的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念、任务、内容、方式方法、机制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实践,不断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本文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的涵义及其实质,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的实践及其经验,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提供了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9.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历史的“转折点”。对于党的建设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同样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特别是在某些重大理论观点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对党的建设有深远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疆农牧区和全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增加,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追求目标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化。新疆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