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骡体型或肢势不正、削蹄装铁失宜,则运步异常,最常见者有高步、低步、捻转步、蹉跌、追突及交突等。轻者影响运动,重者不能使役,故必须施合理的削蹄与装铁加以矫正。现将异常步的矫正法予以介绍,以供临床应用参考。 (一)高步 指马、骡在运动中,蹄抬举比正常步高的异常步。因之蹄下踏时震荡较剧,易招致肢下部关节挫伤,蹄钉松动和落铁。  相似文献   

2.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金积镇6个村乳牛肢蹄病的发病情况调查表明,447头成年乳牛中发生蹄变形的246头,占550%;表现各种肢势不正的181头,占405%。调查还发现,乳牛产奶量增加与肢蹄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乳牛运动不足、厩舍卫生条件差、饲料单一是肢蹄病发生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治疗某些四肢疾病,配合正确的装蹄和削蹄可提高疗效;有些四肢病药物治疗无效时,应用合理的装蹄、削蹄,能使患畜继续保持役用或繁殖能力。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对一些顽固四肢病采用装、削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7种四肢病的装、削蹄方法介绍于后。(一)掌骨瘤 是掌骨间韧带或肌腱附着部在外力的持续作用和过度牵张下,骨膜发生慢性炎症,继而形成外生骨赘。1.病因:肌、腱、筋膜及韧带过度牵张,使其附着部的骨膜发生炎症;肢势不正,如广踏、外向等;装蹄不当,如蹄内侧削切过多,内蹄踵过低等,均可致发本病。  相似文献   

4.
牛的削蹄     
牛蹄是支撑牛体重、产生力量的起点,在运功上非常重要。蹄角质健全,则有利于体力的发挥。牵引力大的牛,蹄形端正,长短适宜,蹄角质色黑坚韧,富有弹力。如蹄角质延长、磨灭不正或变形,则运动机能障碍,役牛不能正常使役,奶牛则影响乳汁分泌,肉用牛肥育日龄延长,使养牛业遭受损失,故必须注意牛的护蹄工作。  相似文献   

5.
(一)发病情况 我场饲养的黑白花乳牛发生一种蹄病,其临床症状与苏联C·H·克列维尔著的《蹄病与装蹄》一书中介绍的“绵羊化脓性蹄间腺(蹄间囊)炎”相似,故暂名为“牛蹄间腺(蹄间囊)炎”症。 据调查,成年母牛、青年牛、育成牛、犊牛都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我场1980年6月至1981年6月的一年内共发病29头,发病率为9%。病牛蹄部肿胀,患肢跛行,站立和步行困难,不能跟群放牧。在短期内营养剧降,产奶量迅速降低,并影响幼牛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82年开始,四年来以高锰酸钾和碘片单独或合并使用治疗乳牛腐蹄病46头,治愈39头,一次治愈率达86.5%,效果良好。 诊断方法 把患牛保定在二柱栏或专用修蹄架中,固定病肢,先用消毒液将病蹄部洗涤干净,再用蹄刀削铲蹄底,使深部的病灶充分暴露,寻找病位,判定病性。对蹄踵部可用手术刀切开脓肿,切口大小要适中,不宜过大,或用创部探针向里探查,可见黑臭液体和脓汁流出。 用药情况 经铲削牛蹄底部彻底暴露山腐烂、化脓创后,用0.5~2.0克高锰酸钾充填或撒布其内。当病  相似文献   

7.
(一)交突马骡运步时左右两肢在交替前进的过程中,前进肢以蹄尖壁或蹄侧壁或蹄铁碰撞对侧支柱肢的蹄冠、蹄壁或球节等部位者称为交突,又叫碰蹄。有一侧肢蹄碰撞对侧肢,亦有两侧肢蹄互相碰撞者,由此而常发生损伤(称交突伤),并引起跛行。1.原因:肢势不正,如外向、广踏、外弧、严重的狭踏、内弧等肢势,运步时肢蹄划外弧或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兰州地区黑白花奶牛大量发生蹄变形及某些常见蹄病,为了探索发病原因,我们对奶牛蹄角质矿物元素成分进行了测定。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奶牛:选取五泉奶牛场正常蹄奶牛22头,变形蹄奶牛30头,用削蹄刀削取蹄底角质、烘干、粉碎成粉末状备用。 2.测定内容及方法:测定蹄角质中钾、钠、钙、镁、磷、钼、钴、锰、铜、铁、锌、镍元素含量,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WDF-rα型原子分光光度计);硒含量用催化极谱法测定(JP-A型示波极谱仪)。  相似文献   

9.
此项研究对几种镰刀菌代谢产物的毒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①从“烂蹄病”病区采取52份耕牛饲草,共检出真菌3197株,主要是曲霉属、镰刀菌属、青霉属、芽枝孢霉属和交链孢霉属等。其中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的污染率与“烂蹄病”发生呈正相关;②从“烂蹄病”病区耕牛饲草上分离的10种53株镰刀菌的玉米培养物用乙醚提取,其中30份提取物使兔的皮肤出现反应。拟枝孢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的玉米培养物及其乙醚、甲醇-水(95 5)提取物引起大白鼠和小白鼠中毒死亡。用其乙醚粗毒素腹腔注射两只健康杂交公山羊,出现了典型“烂蹄病”病征。  相似文献   

10.
《元亨疗马集》是祖国兽医学宝库中内容最丰富、流传最广的一部兽医经典著作。点痛论是《元亨疗马集》中对马骡疾病诊断方面的部分论述。在点痛论中有症状、有病痛部位的论述计42点痛,其中腰肢蹄病29点痛,内科病13点痛。 祖国兽医对肢蹄病的诊断主要是用眼看,观察瘸腿病马的头颈运动、肢的提伸、蹄的负重、腰部姿势等异常表现,对确定肢部,确定患部,确有独特之处。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我  相似文献   

11.
军马削蹄工作历来是用蹄铲进行的,不仅费力、不安全,而且需要蹄凳配合,携带不方便,不适合战备。为此,我们开始研制电动削蹄机,并于1975年9月制成了74型电动削蹄机。经过二年多的削蹄实践,证明本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容易掌握、安全、便于维修、切迹比较光滑平整、对马匹不需特殊保定、不需携带蹄凳等附属工具,大大地减轻体力劳动等优点。因而很受广大装蹄人员欢迎。  相似文献   

12.
赤霉菌中毒是由产生F—2雌性发情毒素(或称玉米赤霉烯酮)的一类镰刀菌,寄生或腐生于玉米和其他禾本科作物茎叶、种子以及贮藏饲料中,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产生毒素被动物采食而发生中毒。目前关于猪的赤霉菌中毒已有不少报道,但国内引起耕牛中毒则甚少见。 1977年冬我们在进行耕牛“蹄腿肿烂病”的调查中,发现牛饲喂霉稻草后,除普遍发生“蹄腿肿烂病”外,还曾见到不少水牛发生一种不明原因的外阴异常肿大的病例。为此,用霉稻草中分离的镰刀菌制备霉玉米菌饲料,进行牛的饲喂试验,结果复制出水牛赤霉菌中毒的典型病例,并作了临床观察和病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复制试验与临床观察 将霉稻草中分离的禾谷镰刀菌(以下简称F)、串珠F、燕麦F、茄病F、烟草F及尖孢镰刀菌,接种玉米粉培养基中,置22~28℃培养7~10天,再转入2~15℃培养20~40天,收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某工厂化养猪场的迪卡白种公猪40头进行了肢蹄病的观察、诊治和预防,结果:①在40头种公猪中发现32头患有不同程度的肢蹄病变(占80%)。在32头患猪中严重和有跛行的9头(占28.13%),前肢肢蹄病17头(占53.13%),后肢肢蹄病29头(占90.63%);②所检出的肢蹄病按其发生部位和病变不同,共有26种之多。其中在蹄趾(指)部位的病变有蹄壁磨损、蹄踵腐损、蹄踵青肿、趾(指)间腐烂、趾(指)间增殖、蹄裂、假性蹄裂、趾(指)底腐损、蹄冠脓肿、白线病变等20种,在肢体关节部位的病变有腕关节皮肤磨损、感染化脓、跗关节皮肤磨损、化脓与关节炎等6种;③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猪栏环境与地面的质地不良直接引起患部的磨损。继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坏死梭状杆菌和化脓棒状杆菌;④在防治方面采取以蜂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一)锌与肢蹄疾病 动物缺锌对角化过程有影响。严重缺锌的鼠,除脱毛及皮肤炎外,脚掌还会脱落和裂开,并有深的裂口。猪缺锌常以皮肤角化不全症和脱毛为特征。反刍动物缺锌,骨骼发生畸形。绵羊表现为毛及角的变化特别明显,即角化过度,羔羊角的正常环状结构消失,以至脱落。无角品种羊如长期缺锌,会在长角部位发生角质突起,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Miller(1960)发现给犊牛饲喂低锌饲料,引起步态僵硬和后肢弯曲,跗关节、膝关节和球节因积液变得软而膨大。Miller等(1964)提出,山羊缺锌其蹄冠边缘皮肤发生破裂,跗关节肿胀。Bostico等(1964)提出当牧草中锌含量低于50μg/g干物质时,锌量就不足,牛腐蹄病感染率就有增加的趋向。Signorini(1975)报告某农场的牛因缺锌发生了蹄底溃疡、指(趾)间皮肤增殖和腐蹄病。温代如等(1983)测得北京市黑白花乳牛正常蹄角质的含锌量为96.2±28.892ppm,而在变形蹄,特别是严重的变形蹄可减少到67.9±12.968ppm。郭时潮等(1987)测得兰州地区黑白花奶牛变形蹄角质中的锌(194.0417ppm)比正常蹄的(293.5227ppm)低99.4810ppmo  相似文献   

15.
腐蹄病是一肢或数肢蹄冠肿胀跛行,破溃化脓坏死,蹄甲脱落或球节以下全部断离可致耕牛残废的疾病,多发于冬春季节的舍饲牛。系饲喂发霉稻草,食入大量镰刀菌属真菌所致。 临床症状 病初,体温、脉搏、呼吸、食欲、大小便正常,仅精神沉郁、被毛枯燥。患肢球节、蹄冠及膝部发生热痛与硬肿,数日蔓延至腕关节或附关节,出现明显跛行。随后球节等处皮肤变冷,出现横行裂  相似文献   

16.
去年夏忙时节,江西省新建县等地,不少农户因为粮食便宜、饲料充裕,为了增强耕牛体力,不违农时,抢收抢种,就喂给耕牛大量米饭、煮熟的黑豆,导致耕牛“精料病”发生。河南省的农户也有类似作法,给牛喂大量面食,导致耕牛酸中毒。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对牛肉的需求量增大,农户为了快速肥育肉用牛,也都过量地使用精料喂牛,导致肉用牛“精料病”发生,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广大农村干部、兽医和养牛专业户对该病的防制应予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7.
口蹄疫     
(一)病的概要和发生状况 口蹄疫在家畜传染病中是感受性最高、最易传播的疫病之一。自然宿主包括牛、猪、绵羊、山羊等主要家畜在内的偶蹄动物有三十种以上,其生态是多样的。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air-borne),对宿主动物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在突然发高烧的同时,在口、蹄、乳房周围等处发生水泡性病变,可见到明显的流涎和跛行。水泡迅即破裂,广泛出现烂斑,很快转向康复。但也有因细菌继发感染使病情恶化恢复很慢的情  相似文献   

18.
裂蹄是马骡常见的蹄病,在东北地区,发病率较高。据我所1974~1975年对2283匹军马调查,裂蹄发病率达17.39%,约占蹄病总数的23.53%,但其发病原因不明。近年来,随着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技术的发展,家畜体内常量和微量元素分布及其对动物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研究日益深化。温代如(1985)曾对北京黑白花乳牛变形蹄角质中氨基酸和一些常量、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但马骡蹄角质,尤其是裂蹄与体内各微量元素的关系如何,尚未见  相似文献   

19.
马骡蹄叶炎是蹄匣里面血液循环障碍,蹄内压增大,真皮小叶发炎所引起剧烈疼痛的蹄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机械性外伤、继发于结症后期、中毒性疾病和风湿病,以及饲养管理不当,其中最常见的是继发性蹄叶炎,约占发病总数的60~80%。(一)蹄叶炎的症状 以蹄部剧烈疼痛为特征的跛行,可分二种。一种是一肢蹄痛性跛行,病畜站立时患肢提起,不负重;运步时患肢不敢负重,蹄尖着地;患肢蹄部增温,触压敏感;掌、跖动脉搏动亢进。另一种是两肢或四肢同时呈现蹄痛性跛行,病畜有明显全身症状,不能久立,前肢向后,后肢向前;强行运步时全身出汗,常卧地不起;触诊蹄部增温,用物轻轻打击,疼痛明显;掌、跖部血管搏动亢进。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破伤风牛破伤风多由外伤或去势消毒不当所引起,致死率很高。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破伤风8例,治愈5例,取得了较好地效果。发病情况及症状1995年收治患破伤风牛8例,其中5例为锈铁钉、铁器刺伤蹄部,3例为去势消毒和护理不当所引起。临床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