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作为公司法制度核心的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的有限责任在我国的《公司法》中得以确立,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出现有些人利用公司独立人格及有限责任从事不正当行为的现象,严重危害交易安全,损害债权人利益。为此,借鉴西方国家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解决上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公司法人格制度原本设计好的正义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拟就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的现象、现行《公司法》确立的公司法人人格制度及缺陷、及立法完善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诉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诉讼程序正义是正确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必要条件.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诉讼中,公司利害关系人是诉讼的原告,公司积极股东和公司应是诉讼的共同被告.应当通过建立新的举证责任制度和公益诉讼制度来完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 ,伴随着公司法人制度的建立 ,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成为我国公司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但在公司法人制度发挥其重大作用的同时 ,具有相当普遍性的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制度的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在许多国家提出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以补充公司法人制度的不足。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以求抛砖引玉 ,促进人们对这一理论的研究 ,完善我国现代企业法律制度 ,使公司法人人格制度实现原本的公平、正义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公司的独立人格将公司的责任和股东的责任严格区别开来,有效地降低了股东的风险和责任。但同时,也出现有些人利用公司独立人格逃避法律责任,损害债权人利益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建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而直接要求股东承担责任,以维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维护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5.
程序正义问题是近年来法学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实现社会正义重要程序之一的民事诉讼 ,不仅需要程序正义 ,更需要程序正义得到保障。我国民事诉讼中存在轻程序正义的现象 ,程序正义意识薄弱 ,必须对现行的民事诉讼制度进行改革 ,如确保法院和法官的独立、辩论主义的确立和法官释明权的赋予、直接言词原则的确立和司法公开原则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公司法人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被某些公司股东用作逃避契约或法律义务的工具,我国新《公司法》正式引进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该制度体现了人类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我国在公司法总则中用一个特别的条款明确地规定该制度,这在世界公司法制度中是一个最独特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刑法往往以其刚硬、冷酷昭显于世,然而刑法应该是善良与正义的结合。司法审判中法官对自由裁量权的把握,对于实现刑法的善良与正义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承认法官应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以实现案件处理上的个别正义;另一方面,要警惕权力被滥用,损害法的公平、正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司法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几乎已成为法律研习者、法律实践者最耳熟能详的话语,也是有关裁判功能最基础的共识,但何种裁判才能真正地实现正义?法官在裁判时应如何适用法律?面对这些问题,基于不同的学术脉络,便有着众说纷纭的看法了。对法官究竟应如何裁判的问题,乔治·华盛顿大学特拉亨伯格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布兰德教授也在《法治的界限》(娄曲亢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一书中也提出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9.
法官与法治     
法治是一种理性的社会治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法治社会中,要保证法律权威的实现,当然离不开法官,这是实现法律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法官在法治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法律解释活动中,法官选用不同的解释方法会带来不同的解释结果,但法官对解释方法的选用不是任意的,法官的选择受自身价值取向的支配。法律解释中存在价值取向是由一系列的原因决定的,而且价值取向对法律解释活动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法官需要做的是依据价值取向对法律的意义进行选择,实现个案正义与社会正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维护公司可持续运作的一项法律制度,但是司法适用中的实施效果不尽满意。构建我国完善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应合理界定法人人格滥用行为,并从管辖法院、当事人、举证责任及执行程序的适用等方面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2.
法官责任制度是中国古代刑事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它经历几千年辗转相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鲜明的特点,蕴藏了丰富的内涵。总结我国古代法官责任制度有助于了解古代法官责任制度的精髓,可以为健全我国刑事法律制度提供一定的制度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非常重视人格的和谐、均衡。其和谐的人格素质集中表现在: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高度统一的政治人格;严于律己和宽以待人交相辉映的道德人格;既为真君子,又为大丈夫,“真君子”和“大丈夫”集于一身的志向人格;乐观自信和意志坚定有机结合的心理人格;才华出众、智慧超群和以诚为本相得益彰的智慧人格;欣赏美、创造美和保护美有机统一的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家提供了丰富的人格理论,荀子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个。荀子的理想人格体系分为士、君子和圣人三个层次,在总体人格特征上他强调重智求全,在品质上倡导遵循礼仪。在荣辱观和役物观上,荀子也发展出了自己的见解。荀子的理论对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学阶段是人生社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健康人格的培养关系到每一个大学生能否由不完全独立、不完全成熟的社会人转变成完全独立、成熟的社会人。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必须注重优化家庭、学校以及同龄群体等社会化主体,同时在实践中实现人格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西方人格理论关注个体;中国儒释道的理想人格是圣贤仙佛,是社会理想与集体价值的体现;马克思追求的理想人格是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强调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借鉴这些理想人格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在当代青年理想人格的培育过程申,理想人格的价值取向应体现真善美的统一,理想人格的实现途径应注重自愿与自觉、自律与他律、德育与才育和重义与趋利等四个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民法作为现代法制的基础,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气息。民法理念是人类历史文明在民法上的典型表现,体现着市民社会的价值追求。民法理念的内涵丰富,其本质是正义,其核心表现为私权神圣、人格平等和私法自治。在民法的发展史上,民法理念经历了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的转变,现代民法理念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当代中国,弘扬民法理念对于培育市民社会和建设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只有政策创新才能有效解决转型期新出现的社会问题,但政策创新并不等于新政策制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价值规范,因应了转型期的内在要求.以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来检验和规范政策创新,以民主法治作为公平正义在政策创新中的实现机制,才能确保政策创新沿着有助于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报告描绘了两幅正义社会的图景。正义社会最鲜明的特征是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正当型和谐社会。在特定价值观基础上,法治国家的权力和法律的正当性建立在所有相关人员的利益均衡关系上,信奉在物质不平等的前提下推进和追求政治平等和权利平等,并在推进和追求政治平等和权利平等过程中改变物质不平等。全球正义观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面临重大问题时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当代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