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效遏制腐败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红 《湖湘论坛》2009,22(1):43-45
一般而言,腐败行为的发生有三个决定性条件:掌握权力、腐败动机和腐败机会。有效遏制腐败,需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强化权力监督,使人不敢腐败;加强廉政教育,使人不想腐败;构建制度体系,使人不能腐败。  相似文献   

2.
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本文通过总结腐败问题的现状及其危害,从思想观念蜕化,对腐败问题查处不力,廉政制度建设不健全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并从加强法制建设入手,提出要加大对腐败的法律制裁力度以提高腐败的"成本",加大公权运用的透明度,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建立群众反腐败机制,从而有效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彭云业  张德新 《前进》2002,(11):39-40
所谓权力腐败,是指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也称权力寻租。关于腐败的内涵或解释,可以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有一点是主要的,即腐败总是权力的腐败,尤其是公共行政权力部门的权力的蜕变。我国目前处于体制转轨的历史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又极易给腐败铺设温床,造成消极腐败现象在某些方面呈阶段性高发的态势,如不及时遏制,将会酿成极大恶果。遏制行政权力腐败,可以有多种方法或措施,而综合起来看,既治标,又治本,且快速高效之方法莫过于依靠完善的行政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4.
把任性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防止专制和腐败的根本。但遏制权力任性,仅仅靠法治是不够的,必须坚持两个轮子一齐转,一手抓法治,一手抓民主。搞法治,对作为事务官的普通公务员最管用;搞民主问责,对作为政务官的高级领导干部最管用。遏制权力任性必须立足于坚实的民主土壤,坚持民主和法治并举。  相似文献   

5.
腐败生成、腐败传染与腐败遏制:一种博弈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腐败问题一直是政治学、行政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本文力求用博弈论作为一种解释途径。文章认为 ,腐败实际上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单个权力拥有者的行为 ,而往往是公共权力的授予者 (以监督者为代表 )与权力执行者 (以官员为代表 )之间 ,以及权力执行者 (官员 )之间的一次或多次博弈的结果。要遏制腐败 ,一方面要强化对监督者的监督以免使监督者“打盹”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上加大对各博弈方的奖惩力度 ,改变官员策略选择的收益值 ,形成新的“纳什均衡”解 ,这样就从腐败生成与腐败传染两个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云锡大屯选矿厂大力推进廉洁风险防控机制,着力在管理职能、岗位职责、制度运行等方面强化廉洁风险防控,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权力运行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以教育、监督、制度管理等机制达到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7.
腐败难除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目前在制度上、体制上和秩序上存在着漏洞和缺欠。严惩和重典的威力是很有限的。只有实现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8.
目前制度性腐败的主要形式有各类公务人员职务消费过度、公职世袭及垄断国企高管工薪失控等。制度性腐败的主要成因是部分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高管的思想道德滑坡和缺乏制度约束。为有效遏制制度性腐败,必须创新党内监督体制,推进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健全法律规章,建立以网络监督为基础的全民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9.
李小雨 《桂海论丛》2003,19(4):83-85
我国已经加入了WTO ,必然会对传统体制下的政府产生有力的冲击。WTO规则客观上要求我国的政府必须由过去的无限政府转为有限政府 ,由神秘政府转向透明政府。同时 ,WTO规则还将推动我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 ,打击地方保护主义。这些都将从制度的变革层面有力地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政体属性决定了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所以服务人民是有权者的当然责任。但由于现阶段中国权力监督约束制度尚不健全,有权任性、滥用权力,甚至严重贪腐的现象还广泛存在,对执政党以及政府的形象,还有人民的利益造成严重的危害。只有构建起有效的公共权力监督、约束机制,使有权者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并严格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权力任性的蔓延。  相似文献   

11.
高峰 《政协天地》2011,(1):44-44
中组部、中纪委、国务院、直至中央政治局会议相继在预防腐败和反腐败方面进行的一系列举措,力度不可谓不大。从已查处的贪腐案件来看,目前最重要的特点是一把手已经成为贪污腐败渎职犯罪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12.
《民主与法制》2011年第2期《中国廉政金10年试验》一文,披露了廉政金制度近十年来无数次折戟沉沙的历程。笔者认为,廉政金制度虽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屡败屡战,但在反腐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它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公务员廉政建设,不能仅停留在提倡道德自律和由上而下的监督上。无疑,由权力反腐转向制度反腐更具有进步意义。目前廉政  相似文献   

13.
黎映桃  胡铁民 《前沿》2004,13(1):160-163
腐败 ,这一全球性的政治之癌 ,在我国日益呈现出复杂多样的严峻趋势。面对这一现状 ,总结中外学者关于腐败问题的多维探讨所提供的经验 ,笔者从公共权力的角度对腐败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腐败滋生的公共权力之源应是 :公共权力人的自利性、公共权力的可获利性以及公共权力的易失控性 ,三者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是一个有机整体 ,因此 ,加强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强化对公共权力运行的监督与约束理当是现时中国治理腐败的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针对遏制腐败的难点和新出现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从改革体制、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入手,建立一套反腐败的预警和治理机制。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的要求,在继续抓紧反腐败治标的同时,逐步加大治本力度。从产生腐败的根源上来看,权力的存在使腐败成为可能;个人私欲的膨胀促使腐败的发生;监督不力降低了腐败的风险和代价。因此,限制权力、抑制私欲、强化监督,是遏制权利腐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权力腐败及其成因通常所说的权力,是指一种组织社会秩序、控制社会资源和支配社会财富的力量。这种权力在应然的意义上是一种公共权力,它是公众所赋予或委托的,在本质上它是一种凝聚和体现公共意志的力量。这种权力的公共性质决定了它应当平等地为公众服务。然而,由于权力所固有的扩张本性,使得掌握权力的人总是试图借助权力的力量,把自我凌驾于权力的作用范围之上,从而可能导致权力被滥用。再加上,社会成员往往又事实性地分为强势群体即权力者和富有者阶层和弱势群体即普通老百姓,而强势群体又往往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或所…  相似文献   

16.
以邓小平反腐败理论为指导遏制权力腐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平 《理论月刊》2000,(8):11-14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反腐败斗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在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反腐败理论。这一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败斗争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以邓小平反腐败理论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彻底遏制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7.
翟婷 《桂海论丛》2007,23(1):33-35
文章从公共权力腐败的概念界定出发,阐述了公共权力和腐败的关系;通过对造成公共权力腐败的体制内外因素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提出治理公共权力腐败的思路,即通过限制公共权力扩张、制约权力主体权力行为、完善外部制约监督机制来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8.
《政协天地》2015,(1):53-53
张汉飞在《四川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撰文认为,适时推进以权力重置为核心的体制改革,拓宽公共参与渠道,是使官员不能腐败的防火墙。为此,一是要建设“有限政府”.有序实现政府服务职能转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范围是有限的。有限政府的实质是从集权走向分权,是对公共管理体制的重建。完善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多元化的治...  相似文献   

19.
张红霞 《前沿》2005,(7):105-107
腐败是经济体制不完善的必然产物。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大量腐败现象滋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到位和市场经济体系的不完备。因此,要遏制腐败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以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腐败黑洞:公开披露各类腐败的经济损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大敌 ,给国家和广大人民造成十分惊人的巨大经济损失。估计腐败的经济损失是一项十分困难的研究 ,通常人们把它称之为“腐败黑洞” ,这是指可能是无人知晓的“无底洞”。为了搞清楚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 ,哪些领域和部门最腐败 ,为什么这些领域最容易腐败 ,如何确定防治腐败的重点领域 ,哪些领域反腐败可以明显减少经济损失。有必要对腐败的经济损失作初步估计 ,尽管是比较粗糙和不太准确的计算。根据我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四种主要腐败类型———寻租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税收流失行性腐败、公共投资与公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