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公民教育取代宗教教育实现了法国学校教育的世俗化,从此公民教育就成为法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世纪SO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价值观的多样化和青少年非法行为的增加,公民教育便更加受到国家的关注。重视公民教育甚至成为密特朗教育政策的重要支柱。密特朗时期的一位教育部长在谈到学校教育的职责时就曾经指出:学校教育的使命不仅是培养具有能力素质的劳动者,还在于培养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法国学校的公民教育有四项目标,概括地说,它fi]是:培养公民正确的思想态度;培养公民端正的行为品格;培养公…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着一种责任意识,就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因此,高校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注重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社会责任感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对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已经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目前公民社会责任感的现状,着力培育和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4.
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是现今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它对国家、民族、社会起着重大的作用。为了了解澳门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的状况,以探讨目前澳门公民教育的成效和澳门青少年对澳门社会的认同,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对400位13—29岁的澳门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受访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属于中等偏上,社会责任态度、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社会责任内容得分较高,女性比男性社会责任感高,但是社会责任策略稍显欠缺。此项研究将对改善澳门的公民教育、领导力教育和素质教育能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所谓公民意识,指的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反思今天的社会道德困境,我们可以归责市场,归责传统,归责体制,但是长期以来公民教育的失位恐怕更是难辞其咎。著名教育家肖川说:教育的方向是什么?教育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由此可见,公民  相似文献   

6.
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其内在结构包括责任意识、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青少年时期是责任感培育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的责任教育已成为各国共识。责任教育是美国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的责任教育和实践活动培育青少年的责任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积极吸取美国青少年责任感培育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加以利用,是提升我国青少年责任感培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将家庭、学校和社区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责任教育,培育青少年对于他人、社会、国家的责任感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对青年政治和社会参与热情持续下降将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的担忧,美国政府和公众把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作为最为关心的头等重要问题,重新重视并发展起来.在教育过程中强调积极的参与,重视公民参与和公民品性的培养.在实施路径上主张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注重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社区和家庭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下中国人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但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分层与利益格局的调整,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我国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凸显,社会不和谐的现象增多。发展以平等、自由、理性与共同协商为特征的协商民主能够有效地整合民意,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协调利益冲突,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激发公民政治参与和自治,从而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协调多元化利益、保护弱势群体、稳定社会秩序。因而协商民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培育公民社会、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协商民主,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彭文英 《理论月刊》2008,(1):184-186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在和谐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应当承担的责任.本文以和谐社会为背景,阐述了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和和谐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自建国初,美国的开国元勋就认识到教育在培养民主的公民中的重要作用,托马斯·杰斐逊曾说:在民主社会中,公民知识、技能和行为不会自然形成,须通过有意识的教育和培养。直至一战前,以基督教伦理为基础的古典德育一直在传统公民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学校主要是培养产业工人的基地,对公民教育发展的政策引导和规范未能引起美国联邦政府的充分重视,更未被上升到立法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治理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相对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社会组织的异化程度最小,是人类社会治理的最新也是最重要的尝试.社会组织不仅可以为个人提供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满足个人的公共服务需求,而且可以维护和增进公民的社会权利,促进公众的社会参与,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人格,从而塑造个性和社会性全面发展的“完人”.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坛》2009,(6):43-43
蒋传光在《求是学刊》2009年第1期载文《公民社会与社会转型中法治秩序的构建——以公民责任意识为视角》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是政治国家成员的一种资格,具有独立、自由、平等人格,在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中享有充分的权利。公民责任是公民基于选择的自由以及由此承担的有利或不利的后果。公民责任意识表现为人们对“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和理性自觉,其前提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全球意识的培养成为美国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全球意识是指一种立足于人类社会共同利益,认识、分析和思考世界历史和社会问题,并以此指导行动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从全球意识培养的目的观出发,美国公民教育课程主要包含世界公民意识、交流和合作意识、国际规则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国际参与意识五个方面的内容。解析课程中全球意识教育的内容,可以更深刻地反思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特点,为我国学校的全球意识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孙静 《青年论坛》2008,(2):74-76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情感,真心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社会环境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和情境,以达到“无意识性”的教育;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激发公民自觉践行社会责任,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与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让自觉践行社会责任成为公民的必修课,应改善社会环境、优化内在引领、强化责任教育,进一步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民践行社会责任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教学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往今来,人们对社会责任感相当重视。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慷慨激昂地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今人们将社会责任感、道德、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列为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作为“德育主渠道”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也十分强调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可见大力培养我国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极其重要。如何提高责任感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所有高中政治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1.教师要善于分析、挖掘教材中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樊桂清  陈昀 《前沿》2005,(2):71-73
在我国科技、经济和教育大力发展的同时, 却出现了国民素质普遍不高的现象。这是由于教育目标在落实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错位而造成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 而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又过于功利化。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这个新的历史时期, 社会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时代要求教育为之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因此, 公民教育的实施势在必行。本文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 初步提出了几点实施公民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民教育与大学德育的契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育是公民意识培养的最基本的手段,大学德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大学德育不等于公民教育,大学德育本身还存在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公民教育要融入大学德育之中,使之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大学德育要在坚持高标准的德育目标前提下,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培育"橄榄型社会"是浙江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浙江总体上仍然属于"底层仍然很大、中间阶层成长不良"的"洋葱头型"。该形态是一种不甚合理的甚至混沌的社会结构类型,所反映的是社会阶层生长和发育与社会整体发展的非对称状况。本报告基于"公民权"理论,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职业结构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教育公平化、社会组织发展和公民社会责任感培养等维度提出了浙江省在未来建构"橄榄型"培育的社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美国公民教育的变革客观上已形成与公民文化的协同响应机制,在特定背景下公民文化的维系和发展要求公民教育调整教育理念、目标和方式以适应经济社会的结构调整或迎合社会思潮;而公民教育的变革则推动公民文化的延续或变迁。美国公民教育史上存在三次改革,从20世纪前注重"价值灌输"、20世纪上半叶以课程为中心的探索,发展到20世纪中期以后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重视公民参与实践的教育模式,每次变革都驱动着公民文化的变迁。揭示美国公民教育对公民文化变迁的作用和规律,可以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