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征宇 《美国研究》2002,16(1):144-146
整个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历史大致上可以概括为美苏冷战的历史.这场美苏之间的竞争最初集中于欧洲和西亚,但不久以后冷战便呈现出扩、散的趋势,而首先波及的地区就是人口密集、形势复杂的东亚.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蔡佳禾的《双重的遏制: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东亚政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简称为《双重的遏制》一书;对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的东亚政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9月22~24日,"第五届中韩人文学术交流论坛"在四川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主办,四川省区域和国别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韩国》编辑部承办,并得到四川师范大学和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的资助。前四届论坛于2013~2016年分别在中  相似文献   

3.
《当代韩国》2012,(3):129
《当代韩国》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国国内目前唯一定期出版的研究韩国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载介绍和研究韩国以及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社会问题的文章,是我国国内了解和研究韩国及东亚的重要读物。《当代韩国》下设栏目主要有社会·经济展望、改革探索、历史与现状、文化研究,等等。阅读对象为对东亚问题和韩国问题感兴趣的研究人员、高校师生、与韩国相关的企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4.
金成镐  全莹 《当代韩国》2016,(3):112-114
2016年8月13 ~15日,由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主办、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朝鲜史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会员大会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 本次会议以“东亚视野下的中朝(韩)关系史与朝鲜(韩国)史研究”为主题,来自全国16个省、区、市的52所高校及科研机构以及来自韩国、日本等国外的中国学者和留学生共110多位专家学者和会员参会,提交论文共83篇,是研究会36年历史上参会地域最广、参会人员最多、参会青年学者最多、提交论文最多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后期,日本学者把东亚历史研究与西亚历史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研究中亚注重使用俄语、突厥语资料.苏联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时期的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独立国家的涌现,引起了日本学者、学生及普通百姓的极大关注.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的现代中亚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在研究方式、研究范围、学科设置、研究方法等方面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顾少华 《当代韩国》2014,(4):108-117
东亚人之间在"已知"与"欲知"相互作用下建构的认知与记忆矛盾重重,而朝鲜半岛的分段体制更是东亚范围内一大隐忧。韩国著名学者白永瑞巧妙地将"东亚"置于知识论的论述场域,提出极具创见的"作为知性实验的东亚"和"双重周边的视角",试图探寻去中心的东亚秩序及东亚脉络里的和平。这种新的思想视角和维度对当下审视东亚的历史与现状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7.
二战结束以前,受皇国史观的控制,日本史学界的主流态势是基于军国主义分子宣扬的日本的"神国"性,强调日本国家、民族形成过程的独自性,而将日本历史作为东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广阔的东亚历史视域下研究日本社会发展史的研究者极少。二战结束后,受民主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并出于理性把握日本的历史和未来的目的,关于日本历史的发展形式,日本史学界打破以往的"独善"史观,开始较客观地阐释日本历史与古代东亚历史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古代日本国家的形成,是在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国际环境影响下形成。  相似文献   

8.
《东槎日录》作为一部重要的朝鲜通信使文献,详细记录了17世纪后期,朝鲜使臣泛槎海路出使日本的见闻及感受,对于研究日本江户时代的风土民情、朝日邦交,乃至东亚文化格局均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以《东槎日录》为中心,从朝鲜使臣的视角切入,考察在汉文化圈的整体语境之下,中国、朝鲜和日本彼此间的叙述、认识与想象,进而加深对东亚文化格局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卜凤坤 《当代韩国》2010,(4):120-122
东亚区域合作与中日韩关系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11月8~9日在复旦大学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办,由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和韩国韩国学中央研究院资助。  相似文献   

10.
李淑娟 《当代亚太》2006,(11):62-64
2006年10月3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与亚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东亚经济共同体与中国”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印尼、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以及国内知名高校和国家级研究机构的近4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东亚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模式、领导力量、面临的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5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与吉林省延边大学朝鲜半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在延边大学共同主办了"日军‘慰安妇’问题"国际学术会议,来自中、朝、韩三国的相关专家学者30多人参加会议,共同探讨和批判了日本过去侵略战争中犯下的"慰安妇性奴隶"的历史罪行及现时极端错误的历史认识问题。延边大学副校长崔炯谟教授在开幕词中指出:二战时期日本侵略军的"慰安妇"历史问题,它虽是一个沉痛的历史记忆,却牵动着当前东北亚格局中的诸多现实问题,既有学术价值,又有  相似文献   

12.
《当代韩国》2011,(2):128
《当代韩国》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国国内目前唯一定期出版的研究韩国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载介绍和研究韩国以及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社会问题的文章,是我国国内了解和研究韩国及东亚的重要读物。《当代韩国》下设栏目主要有社会·经济展望、改革探索、历史与现状、文化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3.
《当代韩国》2011,(4):129
《当代韩国》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国国内目前唯一定期出版的研究韩国的综合性期刊,主要刊载介绍和研究韩国以及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社会问题的文章,是我国国内了解和研究韩国及东亚的重要读物。《当代韩国》下设栏目主要有社会·经济展望、改革探索、历史与现状、文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东移,东亚区域合作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国际关系学界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东亚区域合作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困境,而东亚共同体建设应从经济贸易的东亚一文化东亚一安全与政治的东亚一社会和法律的东亚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因此,文化认同成为了除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之外理解和研究东亚区域合作的另一个视角。如何在文...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东亚认同:意义、问题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 《当代亚太》2007,(6):3-10
构建东亚认同有助于增进东亚的凝聚力、推动区域合作、提高东亚的国际地位.历史上东亚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和现今东亚区域内已有的经济联系,在心理和物质两个方面为东亚认同的构建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东亚认同逐渐浮出水面,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文化交流合作能够推进东亚区域内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与相互影响,增加地区共同文化和区域意识的内涵,唤醒东亚尘封在历史中的集体记忆并培养新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一 对于东亚概念的新理解目前 ,尽管韩国有很多的人文学者或文化研究者对于研究东亚文化交流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在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及对实际研究成果的期待方面 ,仍存在不少困难。原因在于 ,不仅东亚的定义很难界定 ,而且在实际中的文化交流或文化研究中 ,这一研究与所谓东亚地域相结合的尝试本身就相互冲突。因此可以看出 ,东亚这个概念在不同应用上其内涵也不同。所谓的东亚 ,有学者称“东亚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或结构的实体 ,而是根据该地区的主体成员的行为所形成的流动的历史空间” ;也有人主张 :“东亚不能凭经验来界定” ;“按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学习和创新是东亚奇迹的基础,而快速学习和技术创新则源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创新体系建设。这种创新体系主要是由企业能力建设、创新网络的制度建设和强有力的政府作用等要素构成的。与东亚创新体系的成功建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创新体系的建设在拉丁美洲的历史上从未受到过重视,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使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陷入了瘫痪。东亚和拉美创新体系的比较研究,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四点启示:积极获取外国技术但限制外国直接投资;产业发展战略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振兴民族经济的责任感和政策实施的方式很重要;反对新自由主义并加强国家干预。  相似文献   

18.
钟和之 《美国研究》2001,15(2):153-153
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于2000年11月正式成立,隶属同时组建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为系、所一级学术建制.该中心前身为1964年经国家高教部批准成立的南开大学美国史研究室.在杨生茂教授、张友伦教授等前辈学者的带领下,经过30多年的努力,南开大学的美国史学科得到稳步发展,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研究条件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各个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迄今已出版美国史方面的专著20余部,发表专题论文300余篇,还翻译了多种美国学者的论著,编辑了多种资料集和论文集;自1978年以来已培养近60名硕士研究生和19名博士研究生.通过教育部文科专款、"211工程"建设资金的支持和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处、亚洲基金会的捐赠,南开大学的美国史藏书居于全国高校前列.将美国史研究室改组为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是南开大学为扩大美国史研究的优势和特色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儒家文化与东亚的经济腾飞陈恩近30年来,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生的最激动人心变化,是被世人所称誉的“东亚经济奇迹”。东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整体经济实力的迅猛增强,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和新的增长中心,东亚也已形成与欧美经济模式相比独具特色的“东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界过去对印度佛教研究较多,对尼泊尔佛教研究不多;对中印、中尼佛教交流研究较多,而对中、印、尼三国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的研究则不多。2019年11月25日,由中国友谊促进会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加强佛教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融相通——中印尼佛教文化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印度德里大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贝纳勒斯印度教大学、新那烂陀佛教大学、加尔各答城市学院和尼泊尔的特里布文大学、莲花学院、蓝毗尼佛教大学以及中国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上海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三个国家18个单位的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围绕中、印、尼三国"佛教源流与影响"、"佛教传承与艺术"以及"佛教融合与发展"三个议题展开交流,讨论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为三国的友好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三国学者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中、印、尼佛教交流的历史起源、特点、影响、问题和建议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