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知》2019,(3)
<正>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地把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称作"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是伟大的政治创造,实现了政党关系革新,一是政党政治地位法定的长期合作模式,二是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共进的相互增益模式。同时在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政治前提下,新型政党制度才能发挥最大制度优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党协商才能发挥最大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让政党协商在新时代焕发出最强的生命力,从而促进中国  相似文献   

2.
所谓非对称性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不同政党并非是势均力敌,也不是轮流执政,而是各安其位、各得其所、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不同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呈现出非对称性状态。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可以称之为非对称性政党制度,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优势就在于其非对称性。在中国非对称性政党制度中,参政党以其特有的存在方式在国家政治体系中占据着特殊地位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就必须加强参政党建设。无论从中国非对称性政党制度的的理论逻辑抑或是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来考察,参政党建设都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政党协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制度前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总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的制度化包含着重要的实践维度的政治价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联合理论,颠覆西方政党对抗论,塑造政党通力合作的政治文化,超越共识民主制,实现了非分权下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需要一整套的制度体系来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我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重要,作用重大。一、新型政党制度是体现我国国体、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安排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毛泽东同志在"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国体论基础上提出:"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4)
政治文化构成了政党制度的外在环境和内在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多元一体"文化影响下形成了合作型主次结构,西方国家的多党竞争轮替制度是在"合法反对"文化制约下形成了竞争型平行结构。两大政党制度结构既有共同体现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一致性,又有因政治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通过比较中西两种政党制度,揭示两者的共性和区别,借鉴和继承别国经验,使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更加科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建设在从"中国特色",到"中国方案"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型政党制度的功能优势得到充分彰显。以提升"制度效能"为引领,政党互动模式和互动机制不断探索创新,培育出日益巩固完善的新型政党关系;从内生性、合法性、互动性等三个维度,内在生成并逐步输出政党制度功能优势的基本评价范式,主动把握了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话语权;在时间维度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旧制度相比,在空间维度上与当前西方国家实行的政党制度相比,其独特优势在更大空间、更深层面释放,呈现出更为强大的社会整合、政策优化、政治稳定和民主功能,为催生世界政党政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7.
中西政党政治的治乱对比,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相对于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优势。具体表现为:从领导核心看,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与不断自我革命,展现出卓越领导力;从党群关系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强调真实持久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而不是代表少数人利益;从党际关系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强调多党间肝胆相照的合作,而不是党派之间的恶性竞争;从党政关系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强调负责任的治国理政,而不是利益集团导向的施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增加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是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产生于中国土壤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断发展成熟。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征淡化了长久以来政党制度的"管理"倾向,凸显了"治理"特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所具有的主体多元性、过程协商性和实践合作性等治理特征,使得多党合作的治理效能得以真正发挥,彰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提出,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度定位,同时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制度自信和制度自觉,为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指明了方向,也为催生世界政党政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为实践形态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已然形成,但是作为理论形态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体系,却并没有及时地构建起来,呈现出实践先行于理论话语的状态。因此,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之"新"深刻地揭示出来,进而形成新的政党制度理论,创建新的政党制度话语,用中国先进的政党制度理论和话语表述充实世界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基于中国独特的历史逻辑与社会结构的伟大政治创造。新型政党制度所具有的利益代表优势、多党合作优势和民主协商优势,集中彰显了凝聚国家治理目标和道路共识、提升国家治理主体的社会整合力、保障国家治理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的国家治理效能。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优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治理效能,需要秉持制度内在特质发挥执政党治理核心主体的坚定领导力,激发制度活力优化参政党国家治理重要主体的凝智聚力功能,巩固长期稳定和谐党际关系凝聚国家治理效能强大合力,提升制度执行力完善多党合作治理效能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新型政党制度"的概念,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并用三个"新"和三个"有效避免",系统深刻地概括了新型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这一重要讲话,对于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  相似文献   

12.
政党、政党制度以及评判政党制度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从外国传来的。十七世纪开始,英国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中国历史上也有“党”,如乡党、朋党、“元祐党”、“东林党”等,但它们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而是指同乡、同道和同伙的结合,甚至是一个没有严格组织的学派。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他们的政治主张、维护他们的利益而进行斗争的政治组织政党作为一定阶级、阶层的代表,要实现它的政治目标,要为维护它的利益而进行斗争。这种斗争在很多场合是阶级斗争,但不完全是阶级斗争,还有其他方面的斗争。政党是由它所代表的阶级、阶层当中的中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战略部署,政协作为我国唯一专事协商的政治机构,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然而,目前政协协商民主面临软法制约、主体履职能力不足、界别结构存在弊端等困境。本文从政治生态视角,聚焦政治生态场域性、动态性、程序性与开放性,提出注重处理好界别调整与界别设置、协商主体与协商能力、协商过程与成果转化等四大关系,乃是提升政协协商民主运行机制效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是一个多主体、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性系统问题。从内容层面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由话语主体的权威性、话语内容的可信性、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制度自身的优越性与话语客体的可接受性等要素构成;从体系层面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话语权组成;从层级层面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可以划分为个体层面、政党层面与国家层面的话语权三个层次。这种"结构"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发挥着引导、整合、维护、批判与外交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充分汲取了中国传统民本智慧、和合智慧、包容智慧,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内在优越性,实现了群众根本利益与群体特殊利益的有机统一、实现了政党关系的非对称性和谐、实现了通过政党协商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实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克服了垄断型一党制和竞争型两党制、多党制的固有弊端。作为和谐型多党制的新型政党制度充分展现了中国智慧,为世界政党制度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新方向和新选择。  相似文献   

16.
政党制度话语权不仅指对某种政党制度的发言权、表达权、解释权,更重要的是指阐释该政党制度的话语体系所拥有的影响力、引导力、说服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历经实践检验,内蕴鲜明特色,深深根植于中国社会土壤之中。但由于新型政党制度建构成型较晚等原因,存在不能被完全理解和认同的情况,甚至还衍生了许多偏见和误解。必须树立世界眼光、扩大视域范围,把握"三大要点"、立足"四重维度",科学建构富有中国特色、契合时代要求、具有世界意义的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和话语权,不断增进世界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影响力和认同度。  相似文献   

17.
朱哲  肖宇赫 《理论探讨》2020,(6):138-145
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独特的制度优势,其最为本质的特征就是人民性。对其逻辑展开加以学理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理解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归旨,明确前进方向。从理论逻辑上看,新型政党制度的人民性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论述,源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所蕴含的"民本""和合"思想。从历史逻辑上看,新型政党制度的人民性特质随着这一制度的逐步完善日趋凸显,成为区别于其他政党制度的关键性因素。从实践逻辑上看,新型政党制度的人民性表现为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界群众利益诉求、促进人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推动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从发展逻辑上看,新型政党制度中人民性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派建设;坚持协商民主,提升决策效能;增强政治认同,坚持人民至上。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第一次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精辟地概括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在十六大报告中又重申了这一重要论断。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则是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涵和基本特征的政党制度,我们必须坚持、维护和不断发展这一政党制度。我国这一政党制度首先直接而鲜明地体现了“党的领导”这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突出和首要的基本特征,就是这个特征决定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从而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坚  相似文献   

19.
鲍跃华的“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理性解读”一文从设计理念、制度安排、运作机制三个方面解读了我国政党制度的设置,指出立足我国政党制度的文明视野,从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不断提升其文明水准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蔡达峰 《民主》2016,(4):7-9
正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民主党派作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重要力量,必须及时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充分理解其意义,遵照其规定的活动要求,加强自身相关的制度和能力建设,为政党协商制度发挥建设性的作用。继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