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宪法的地位及修宪的重大意义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1982年全面修改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4次修订。每一次宪法的修改都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满足着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权利需求,是党和政府顺应民心民意的结  相似文献   

2.
徐隽 《中国人大》2014,(24):8-8
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  相似文献   

3.
<正>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  相似文献   

4.
王祖强 《今日浙江》2021,(12):20-23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人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中,十分重视宪法制定施行工作,强调开展宪法教育,提倡弘扬宪法精神,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尊重宪法、宪法至上、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5.
《人大论坛》2014,(12):F0002-F0002
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  相似文献   

6.
《今日海南》2014,(12):6-7
<正>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  相似文献   

7.
陈政 《人大论坛》2014,(12):3-3
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宪法目的设立,意味着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马克思曾用“宪法法律的准绳”来说明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习近平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宪法乃九鼎重器。  相似文献   

8.
<正>12月4日,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设立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必将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为法治中国的进程再添新动力。  相似文献   

9.
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修改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相似文献   

10.
现行宪法自1982年制定后,有过几次修改,这一次中共中央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实践提出的修改部分宪法内容的建议,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次修宪,将把我们改革开放20年来的基本经验用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都是治国最根本的大事。从法律结构上讲,宪法是根本大法,是制定一切法律的依据。用宪法的形式把治国的大事定下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正3月7日,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海南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体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海南代表团团长刘赐贵、副团长许俊分别主持审议。刘赐贵在审议时表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  相似文献   

12.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3.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我国现行宪法作了重要修改,这次修宪意义十分重大,必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充分认识这次修宪的重要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所规定的都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所以宪法作为现代社会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具有最大的权威性、稳定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但是宪法也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随着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顺应客观实际的变化,适时地对自身进行修改完善,从而更好地发…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为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第十二届全  相似文献   

15.
论宪政思维     
有观点认为:“依法治国,首要是依宪治国,即运用宪法的民主原则和法治精神来治理国家。”笔者对此十分赞同。因为宪法是诸法之首,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最高法,拥有至上地位和至高权威。我国1982年宪法自颁布以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已先后二次受到修改,有关规范内容日臻完善。然而,我国宪法的实施状况却很不如人意。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2018年2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修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为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全国人民代  相似文献   

17.
杨景字 《半月谈》2004,(8):24-27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的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20多年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连同这次,我国先后四次以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部分内容作了修改或者补充,从而使宪法更加完善,成为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国情、与时俱进的宪法。  相似文献   

18.
正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宪法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是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徒法不足以自行,宪法的力量,不仅在于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在于其全面有效实施。"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宪  相似文献   

19.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可见,宪法的修改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应是我们特别关注的社会热点之一。自1982年现行宪法实施以来,我国先后于1988年、1993年、1999年三次修改宪法。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是1982年宪法实施以来的第四次修宪,本文拟谈谈对这四次修宪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一、思想理论方面1.思想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突出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宪法作出重要论述,对做好宪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