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影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自觉肩负起相应的文化责任和时代使命。中国电影在推动产业前行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电影创作的思想文化价值,以优质的作品引领社会风尚,以文化主体的创新提升电影的思想深度,使之参与到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中来。  相似文献   

2.
电影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影“出海”对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具有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现实社会,为中国电影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用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既要以本土文化为背景,寻找与海外受众的最大情感公约数,实现故事内容和价值理念的共鸣合拍;也要借助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创新传播方式、拓展发行渠道,让电影这一跨文化传播的载体“走出去”,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全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速粗放增长的繁荣景象不能遮掩电影产业和电影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虚火症候,在肯定电影产业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需要我们警惕和反思电影文化的价值危机和产业链缺失票房收入突破百亿、银幕数量节节攀升、影院建设风生水起,电影企业成功上市,资本追捧意愿强烈……2010年的中国电影用数字大跃进向我们昭示,中国电影产业正在由产业化初  相似文献   

4.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社会主义中国第一位女导演王苹和她的主流代表作品《柳堡的故事》(1956),重新定义女性作者概念并着力质疑和批判现存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和中国电影研究中两个重要结论:女性电影是个体边缘实践并自然具有颠覆性;社会主义电影是铁板一块的政治宣传品,没有艺术价值。具体地说,这篇文章首先勾勒对中国现代女性电影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早期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公共/官方空间的形成;然后通过梳理多重历史背景,简要揭示对女性电影发展不容无视的社会主义早期电影的公共生产模式和能动实验性;最后通过分析王苹的电影重审社会主义时期女性文化实践的多维主体性,将其视为镶嵌于多重历史力量互动作用中的一个具有机动/偶合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5.
尹鸿 《北京观察》2001,(9):49-53
应该说,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威胁,中国电影业目前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虽然中国电影具备某些生存和发展优势,但是这些优势目前基本上只是作为一种潜力而存在。所以,“生或者死”这句无数次被人们重复的疑问,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并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一个现实困境。随着 WTO 的临近,当中国电影真的被纳入世界电影的整体格局中,中国电影将如何参与全球的文化竞争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青春、青年和青春期成长一直被人们赋予诸多肯定性的文化价值.20世纪以来,其文化含义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以当代中国大陆电影对青春的影像表达策略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时代语境中电影表述青春经验的文化策略,指出大陆电影将青少年神化和妖魔化的两种倾向,剖析<独自等待>等影片在青春表述策略上的重大转变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评述由头     
正近年来,"文化自信"成为中国文化领域中的一个流行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探讨。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就是集视觉、听觉、触觉为一体的表现中国文化自信的鲜活形态。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一直以来都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历史重任,充当着彰显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  相似文献   

8.
电影在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中居于非常特殊的位置,是国家文化综合实力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电影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中国电影发展至今,正处在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发展和调整时期,已到了是进是退的关键时刻了。  相似文献   

9.
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边界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价值。本文通过构建植入边界变量的贸易引力模型,运用2001-2015年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边界效应。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边界效应处于由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转化且中介效应逐步占据主导的阶段。据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战术层面应更加重视同陆地毗邻国家合作和内部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政策层面应从影响边界效应演化的因素入手,加强政治互信和认同、加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民间交往和文化沟通、提升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相似文献   

10.
吕青  吴妍妍 《求索》2008,(7):179-181
文化传统促使一个民族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特定人群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及文化认同感,这是我们认识自我、理解他人的文化根基。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德性文化是当代中国道德重构的文化源泉和底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在完成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现代转换中,积极参与全球伦理的构建,共建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新文化语境。实现在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文化境遇下,建构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背景相契合的人文伦理范式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1.
刘信言 《传承》2011,(20):60-61
电影诞生百年以来,一直被看作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主要载体,更是各个国家进行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有力武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影是最有效的传播文化方式,电影所营造出来的虚拟声画世界是电影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从一些优秀电影入手理解和阐述电影国际传播的现象和本质,探讨中国电影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走出国门,让中国文化为世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中苏文化》是中苏文化协会的机关刊物,本文针对刊载于《中苏文化》中的戏剧文献进行研究,在大后方戏剧与电影深度交切的特殊情况下,通过《中苏文化》杂志这个窗口来研究苏联电影理论对中国的影响时,不仅应该包括其中的电影文献资料,也不能忽视戏(话)剧方面的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主品牌建设已突破传统的经济价值与经济意义,正在政治和社会文化领域展示中国的实力与特长。中国应推动自主品牌高质高速发展,构建中国发声的合理渠道,彰显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助力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形象通过《战狼》《流浪地球》《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一批新时代主旋律商业大片,聚焦中国崛起的宏大主题,从而在国际社会有了新的塑造,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这些主旋律大片表达了当今中国的文化自信和中国人崭新的世界观,融主流文化、商业价值及大众传播等为一体,为电影创作注入一股清流,反映了当前中国电影创作的新风向和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5.
“她经济”视角下解读小妞电影的女性凝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妞电影是好莱坞创造出来的一种电影类型,被中国的电影产业引进之后发展很快,甚至在短短几年之内改变了中国电影观众的性别比例。与传统电影的男性视角不同,小妞电影提供了大量女性凝视的机会,这也是中国流行文化中的一个较新的现象。本研究从"她经济"的视角来分析,揭示出这种女性的凝视是在"剩女"的语境中基于消费力的基础之上而实现的,小妞电影因而体现着浓厚的消费主义,并且延续了传统的性别主义。但在理解这些电影文本的时候,女性观众是被动地受着文化工业的操控,还是有着强大的自主性,这有待进一步的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余习惠 《求索》2015,(1):178-182
中国武侠电影作为在国际电影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类型片,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新世纪武侠电影的文化国际传播以影片中特有的人物、景物画面为载体,以侠义文化、江湖文化、儒家文化等中国本土文化以及英雄主义、自由、爱情与和平等在内的普适文化为传播内容,使影片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特征,这使得武侠电影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现代文化走出国门的条件。同时,追求东方内核与西方形式的完美结合,兼顾中西观众的共有情感及审美习惯,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并为世界观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历史所能提供的条件,创建、改造、传承下来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五千年泱泱大国孕育出的传统文化,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是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精神纽带。但如同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的两重性一样,中国传统文化同样是精华与糟粕并存。正因为如此,它对于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是双重的,既具积极效应,也有消极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要从这一特点出发。一、传统文化的积极效应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宝藏,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时代发…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重视其中国本位的价值取向。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三次"文化宣言"到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和《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一以贯之的主题是中国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中国本位的认识与再认识。其主要意义在于关涉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态度,提出了构建中国本位的思想文化的路径和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品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从中汲取养分和力量。  相似文献   

19.
近期以来,中国电影对于世界与中国的想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其实说明了中国本身已经发生的变化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中国电影文化开始和自己的传统有了深刻的转变,这恰恰是一个"新新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的新的表征.  相似文献   

20.
张清林 《桂海论丛》2021,37(2):108-113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新时代语境中,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诉求包括:激活乡村文化的生命活力;推动乡村文化的新陈代谢;为乡村振兴战略固本铸魂;满足乡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建设文化强国夯实根基。振兴乡村文化,一要构建政府、文化工作者和乡民“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二要构建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三要构建乡村旅游、文化市场培育和文化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四要构建家风文化、乡俗文化与新时代公民道德为一体的文化建设机制;五要构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的文化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