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钺 《人民论坛》2020,(3):38-41
西方民粹主义越来越以反全球化为旗帜,凸显了西方社会的深层次矛盾,虽然中国尚未解决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但民粹主义在中国似乎并不流行,主要存在于学术界的探讨中。因此,西方社会的民粹主义值得警惕和反思,但不能简单把西方流行的民粹主义现象拿来对照中国。中国要走出以经济思维、站在经济立场、用经济数据来衡量国家战略安全问题的定势。  相似文献   

2.
民粹主义兴起带来的政治局势不确定是导致欧洲产生"选举焦虑"的直接原因,各种危机的叠加效应是这种焦虑产生的深层原因。但究其根本,则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民主制度的固有缺陷造成了"选举焦虑",乃至"欧洲焦虑"。  相似文献   

3.
民粹主义的形成暴露了西方民主的无奈与终极危机,因为政党只代表部分人的利益,选举制度决定了民众只有选择的权利,没有把自己的意见融合进实际治理中去的权利。少数人士看到了西方民主的问题所在,希望能改变这个制度,但实际上,这种变革在西方现在的社会里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4.
算法民粹主义是代议制民主在算法技术的裹挟下发生偏离的产物,代表着一种无价值立场的工具理性。在数字时代,算法技术通过与民粹主义共谋成为西方政客们的政治游乐场,对西方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政治结构造成了重大影响。算法民粹主义拥有平台性新特点,其基于算法的个性推介、平台的空间蔓延、网络的直接民主助推着算法民粹主义的传播。算法民粹主义在政治传播中会导致情感极端化、非理性行为、后真相困境等问题的发生,加剧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乱象。故此,对算法民粹主义的纾解,需要从算法民粹走向数字民主,才能让算法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数字化社会。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上世纪90年代开启的新一轮全球化的主要推手,但这场由新自由主义所主导的全球化,在促进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带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国内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产业空心化等一系列问题,引起西方国家内部对全球化的抗议。由此而产生的民粹主义成为西方政客操纵民意的工具,贸易保护主义成为民粹主义政治领袖的旗帜。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从发达的美国和欧洲,到正在快速上升的俄罗斯和印度,再到第三世界的拉美地区,民粹主义都在社会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思潮和运动正深深地影响着世界政治的发展。时至今日,民粹主义全球化泛滥仍在周期性地进行,而且不仅未有减弱之势,反而愈演愈烈。在欧洲,各种民粹主义政党全方位崛起,竞相在国家、地区以及欧洲议会选举中实现突破,挤压和占领传统政党的生存空间。在欧盟的政治版图上,已出现了北部民粹主义右翼和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由于内贾德推行强硬的反西方政策,西方国家对其既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由于历史上美国中情局曾在1953年通过策动街头抗议,成功颠覆了当时的摩萨台政府,因此西方希望这次故伎重演,借此次选举将其赶下台,而让号称"伊朗甘地"的改革派代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7,(34)
正在长达40年的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极为深刻的结构性变化。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的一系列政策引发巨大争议,社会分裂加深;中东难民大规模涌入欧洲,搅乱了欧洲国家的政局;英国公投脱欧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持续的不确定性;逆全球化趋势和民粹主义思潮迅速蔓延,右翼势力在很多国家开始崛起;西方国家遭受的恐怖袭击空前频发;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福利危机等导致多数百姓的实际生活长期未得到改善。西方之乱已经成为世界不安全不稳定的一个主要根源,西方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7,(33)
正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一个时代的开端。什么时代?中国的时代。或许,这样一个表述放在新世纪之初,还很少会有人相信。自2008年以来,中国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从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各个方面都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和猛烈的发展势头,开始缩短与西方之间的差距。反观西方,金融危机、选举乱象、难民问题、民粹主义,以及种族歧视引发的社会骚乱都让西方尽显疲态。也由  相似文献   

10.
选举制度是当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石。300多年来,伴随着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成长和发展,选举制度不断完善,日益规范化。发展到今天,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选举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法制化水平,从选举机构、议会规模、选区划分、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到正式投票、选举监督等,  相似文献   

11.
论中西选举制度的差异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春雨 《前沿》2003,(10):160-162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中国的选举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比较 ,认为二者的差异不在于形式 ,而在于实质。具体表现在选举制度的产生过程、候选人的提名方式、介绍方式和政党在选举中的作用等方面。笔者认为 ,两种不同类型的选举制度都是对世袭制度的否定 ,是人类政治文明上的创新。我们可以在认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本质的同时 ,从中国国情出发 ,借鉴其为我们所用的东西 ,为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选举制度服务  相似文献   

12.
过去几年,欧洲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欧盟和欧洲一体化,但是,欧洲民粹主义不具有摧毁欧盟和欧洲一体化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缺乏广泛的民意支持和跨国整合条件。随着主流政党的政策调整,欧洲民粹主义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会逐步减弱,民粹主义不会毁掉欧洲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尽管近年来民粹主义在拉美地区的影响逐渐式微,但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在欧洲,其影响并未消退,反而在2017年呈现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民粹主义政党进入了议会甚至是政府。民粹主义的发展对国家层面、国家间层面以及国际层面的政治秩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80年代末 ,台湾政治开始了向西方式的民主转型 ,然而 ,在政治转型的过程之中 ,也出现了民粹主义的泛滥现象。本文比较了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区别 ,指出了民粹主义泛滥的危害 ,分析了民粹主义产生的原因 ,着重指明了“台独”分子的操纵是民粹主义泛滥的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能武 《统一论坛》2020,(1):30-32
台湾2020年大选尘埃落定,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获历史性高票支持而连任成功,而选前看似风头强劲的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则惨败收场。这场本该就更多公共政策辩论的重要选举,更像是一次不同种类民粹主义之间的较量,最终"蔡式民粹"击溃了"韩式民粹"。就所谓"民主"理论而言,选民投票是表达其对某候选人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欧洲国家的民粹主义政党强势崛起。既有的理论解释与研究发现难以区分民粹主义政党在不同国家兴起的不同因果路径。本文基于欧盟28个成员国2012年到2016年的数据,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民粹主义政党兴起的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强民粹主义存在三条稳健的因果路径:高失业率和高反移民率、高失业率和高欧盟不信任率、低腐败和高欧盟不信任率导致强民粹主义。这表明经济衰退、排外情绪和疑欧主义的不同组合是欧洲国家民粹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政治腐败与此无关。前两条路径主要适用于解释南欧国家,而第三条路径可见于欧洲各个区域的国家。应将反欧洲一体化、经济困境和族群文化冲突三个结构性因素加入"人民vs精英"框架以解释当前欧洲民粹主义政党之兴起:在国际层面,它反映民族国家和欧盟共同体的主权利益冲突;在国家内部,它表现为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的经济利益冲突;在人民内部,它凸显基于身份认同的族群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选举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既有优于西方选举制度的地方,也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各国民粹主义思潮势头强劲,而贫富差距扩大、公民意识启蒙、互联网普及、媒体话语权的变迁,则是当代中国民粹主义兴起的现实动因。在现实政治中,民粹主义宣扬平民主义,仇官仇富、反精英、反体制,热衷激进立场与非理性政治。消解当代民粹主义的负向影响,必须准确认识并正确对待,既要将民粹情绪与民意表达区别对待,还要约束和规制民粹主义的极端立场,更要消解民粹主义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民粹主义逐渐成为欧美世界里一股反抗性浪潮。民粹主义既沾染了民主主义的色彩,与民意合法性相依存,又内含着多数暴政的可能性。作为民粹主义的时代新形式,欧美民粹主义具有立场复合性、主题多元性的特点,本质上是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抗。伴随着民粹主义的升温,国内对民粹主义发生机理的研究形成了外部刺激说与内在演化说,这两种解释虽然能够较好的解释民粹主义产生的背景、影响,但都没有注意到民主制度内在结构性因素变化与民粹主义兴起之间的内在关联。由于民主制度内在的精英-大众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出现断裂,导致政党制度的衰落和公共领域的陷落,西方民主制度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危机。民粹主义植根于大众民意的基因,使得其从脆弱的既有民主建制中冲决而出,把自身凸显为大众与社会的真正代表者。欧美民粹主义的泛滥,其实也是欧美民主制度对照自身、重塑现代民主制度核心与精髓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或社会运动在当代中国呈现出了比较活跃、非理性的特征,这是值得警惕和防范的。因此,在转型期,我们应该切实做好应对民粹主义撕裂社会、腐蚀执政党合法性的危险,彻底防范持敌意者假借兜售西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而行民粹主义之实的投机行为和敌对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