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媒体因其强大的传播效果已成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其传播主体的去权威化、去中心化导致价值主导之危;其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多元化导致价值选择之惑;其传播过程的数字化、隐蔽性导致价值践行之弱。为化"微"为"机",教育者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术为用、以律为基的新理念,构筑微阵地、建设微生态文明、拓展微教学,以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2.
一些大学生对政治关注的宽度、高度、深度和频度不够;对政治教育、政治学习、政治活动存在抵触心理;易在不良思潮的影响下引发政治认同和政治立场的缺失和偏差。对于一些政治认同不高的大学生体现出的种种表征,我们一方面不能忽视和搁置,另一方面也不必过于敏感和焦虑。  相似文献   

3.
政治认同是共同体成员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政治决策的承认、认可和赞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历史记忆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提供文化基因、历史底蕴和政治图景,是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现实场域。以"纲要课"教学的课堂叙事为核心,建设历史记忆的主渠道;以网络载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为重点,拓展历史记忆的新阵地;以社会展演的要素组合为契机,创设历史记忆的大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政治认同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微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微传播已成为我国主流传播方式。信息传播的重大变革,带来了传播方式的显著变化,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必须努力在"微"字上下功夫,构筑寓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微内容",打造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于一体的"微队伍",建设融时代特色、情境体验与人文关怀为一体的"微生活",着力构建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互联网+"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蒋荣  戴均 《社会主义研究》2013,(3):88-95,169
本文以政治支持理论为支撑,并以重庆市高校为例,对政治认同的结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政治认同具有层次性,执政价值认同与国家责任感是政治认同的最高层次,执政效能认同是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借助国家归属感这一中介,对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感与执政价值认同发挥正向影响。第二、当代大学生对国家高度认同,对执政党的执政效能低度认同,对执政价值中度认同。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错误思潮,在当下呈现出学术政治化、历史娱乐化等时代表征。在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历史虚无主义宣扬"告别革命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形成冲击;污名化党史国史,侵袭大学生对于中共执政合法性的政治认同;诋毁传统文化,腐蚀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研究表明,大学生迷惑于历史虚无主义,与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环境变迁影响密切关联,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相对不足"密不可分,而历史虚无主义欺骗性、鼓动性的话语逻辑也相当程度上契合了大学生求新猎奇的认知心理特点,借助新媒体手段,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显得更加肆无忌惮。抵制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时代是移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是网络时代发展的最新时代。微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同时也给大学生的主流文化认同带来危机和挑战。当前,应通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微课堂"模式、培育校园"微文化"平台、提高大学生"微媒介"素养、优化主流文化"微传播"环境等路径来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者为受教育者以某种形式提供一种价值观,从而让受教育者对这一价值观产生认同。价值观认同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价值的经验认同、价值的理性认同和价值的情感认同。经验认同是以生活世界的伦理习俗为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基础;理性认同则以逻辑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教学"的基础;情感认同是以审美活动为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6,(11)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政治社会化程度直观反映出国家政治体系的发展水平。在新媒体时代,在网络传播自由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质影响下,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认知模糊、文化自信弱化、实践行为无序等问题日益突显,大学生国家认同日益呈现多元化、矛盾化和盲目化的趋向。因此,需对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国家认同弱化的原因进行剖析,探索培育大学生国家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夯实党组织建设基石、铸造党组织之"魂"、弘扬党的文化等价值。为此需创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方法,秉持价值认同等原则,落实提高党组织向心力、影响力、文化传播力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目标,推动党组织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政治认同代表着当前大学生群体对政治系统的认可、赞同与支持程度,是特定政治系统构建发展与功能实现的重要群体性心理基础。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大学生政治认同对政治系统起着导向、凝聚、实践、支撑、变迁五个方面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引导政治价值、加强政治稳定、提升政治互动、促进政治发展和推动政治变革等作用。政治认同与政治社会化紧密相连,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理性达成与功能实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与社会稳定贡献大学生群体的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在湖北省10所高校进行"中国梦"主题教育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提升的调查,大学生对"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效果持肯定态度,普遍认为这一主题教育活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以国家认同和政党认同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认同。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要因材施教,分类引导,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教育体系,多维度渗透,丰富主题教育内容;传统与现代互补,创新主题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5,(6)
微时代的来临使大学生总体政治认同感不断提升,但也呈现出互动性、多元性和从众性等特征,使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面临重大挑战。因此,必须优化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环境,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效果,搭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平台,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力量,创新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政治仪式在唤起历史记忆、具象价值理念、营造情境体验、实现精神再生等方面的功能价值,使其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中具有独特优势。政治仪式的边界模糊、内容异化、形式陈旧、传播运用不够等现实挑战,要求从合理挖掘时空资源、建构历史记忆,应对媒体传播挑战、提升传播效能,科学运用仪式操演、凝聚中国力量等方面充分发挥政治仪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媒体时代到来和全球化进程加速,国家的政治安全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状况成为影响国家政治安全和维护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关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状况,探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及其应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转型背景下,政治绩效的缺陷、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传统教育模式的缺失以及互联网广泛传播西方文化所造成的无序挤压,对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面对这一现实,教育者需顺应大学生性格特质与思维模式,加强大学生文化认同应对,通过政治文化认同教育与强化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观塑造,重塑核心价值认同,从而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重塑一代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导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发挥着引导、规范、凝聚和检验作用。推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展,应当促进目标总体指向一致性和具体内涵创新性相统一,观照党的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国家人才培养规格和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等核心点位,以"有理想信念"、"有核心价值"、"有中国精神"、"有能力素养"为"四有新人"内涵创新方向,构建全覆盖、有重点、分阶段的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并根据认知—认同—内化—外化"新四有"模式来展开目标体系实践。  相似文献   

18.
宪法爱国主义观念最初由德国政治科学家多尔夫·施特恩贝格尔提出.哈贝马斯是宪法爱国主义最强力、最具扩散效应的鼓吹者,他将宪法爱国主义构建为一种关于"后传统认同"的观念.他认为国家认同应当不过多地聚焦于某种历史认同,而是更多地关注于权利和民主协商的程序.宪法爱国主义创新者米勒认为,国家认同与政治认同应当立基于体现着自由民主宪政的规则和价值,塑造培育一种调和普世主义与特殊主义的特定的宪政文化,促进公民政治归属感的养成.只有这样,才能带来正当的公民忠诚和公民团结,从而促进国家长久的稳定、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价值确证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之一。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时间不长,其组织形态上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价值确证的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的确证困境主要有社会贡献价值认可困境、高等教育认定困境、自我价值认同困境等。走出这些困境的主要举措有:整合志愿者证书,细化志愿者服务的要点与贡献值;建立志愿服务社会价值认同机制,高等教育认同机制和网络确证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以价值认同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时期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以价值认同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就是要唤醒党员个体价值认同感,形成教育、制度、执行"三位一体"的党建合力;努力构建、培育党内核心价值认同,就是要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自觉自愿履行党的纪律与政治规矩,从而提升和优化党的纪律建设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