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府文化具有超越时间的丰富内涵。新时代的天府文化,更强调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它是在成都建设西部文创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孕育而出的一种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强烈的建设取向、未来取向、世界取向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7,(18)
<正>历史文化是城市永远搬不走的"不动产",观之当下,成都对于文化的尊重与保护是值得推荐的,成都人对于文化的自信与敬畏更成为了天府文化广阔前景的最大优势。在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上",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内核已然深入人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许愿说,如果有一天他能够亲眼看到一座坚固的大楼,供读书人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是城市之魂。古往今来,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和引领。天府文化在古蜀王国开始孕育,在先秦时期萌芽,在秦汉时期逐渐定型,在唐宋时期走向鼎盛,在改革开放后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其中既包含了历史上天府之国文化的总括,又囊括了现代成  相似文献   

4.
12月26日下午,成都天府新区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在我校多功能会议厅圆满召开。成都市文化局文化产业处处长熊成高、成都管委会科技发展和宣传策划局宣传策划处副处长李劢、我校副院长肖必恒,以及来自天府新区的文化企业负责人代表出席大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协会章程并选举产生了协会第一届领导机构,我校当选为常务副会长单位。肖必恒代表学校对协会的成立表示衷心祝贺,他指出,协会的成立是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在国家、省市倾力发展天府新区的宏观背景下的重要举措,为此,协会应立足天府新区,形成合力,搭建政府、企业、学校、研究机构交流合作平台,助推天府新区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5,(12)
<正>天府画派,是对中国绘画门派的融合与创新。在走出了多个艺术大家的同时,天府画派年轻的艺术家也在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在延续四川成都文化特色的同时,也体现了独特的当代个性。对于艺术来说,个性意味着生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历史底蕴深厚,书画氛围浓郁。这里吸引和诞生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艺术名家。这些名家用手中的笔墨,将天府之国的魅力尽情展现,彰显了天府之国的文化特色,呈现了天府之国的艺术底蕴。这些被打上了艺术家鲜明艺术烙印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7,(28)
<正>天府绿道建设工程并不是简单的景观提升工程,它将建成大量的河道、水系、公园、绿地、湖泊、湿地和森林连续成片,形成一个巨大的生态体系,并延伸进城市城镇。成都有许多文化遗迹,天府绿道建设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将是天府胜景的再现。落地成都,最大的感受就是目光所及,处处是绿。作为"全域增绿"项目中的浓墨一笔,天府绿道将串联起成都城市生态体系的每一个部分。今年9月,天府绿道首  相似文献   

7.
郭煦 《小康》2019,(13)
正天府绿道是成都市慢行交通、运动休闲、文化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绿道沿线拥有丰富的体育运动资源可供布局规划,以推进天府绿道成为高品质运动休闲平台,绿道赛事体系也因此应运而生。4月13日,在成都市区的东西两翼,依托天府绿道体系而举行的两项大型健身赛事活动同时启动,分别是在龙泉驿区举行的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暨天府绿道登山徒步活动、在大邑县举行的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车迷健身节首站比赛。  相似文献   

8.
正7月7日至14日,第七届台湾学生天府夏令营在四川成都举行,120多名来自台湾的大学生以及屏东县、苗栗县等地的中小学师生和30多名四川师生参加活动。四川省台办主任周敏谦在开营仪式上向大家介绍了四川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及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情况。他说,台湾学生天府夏令营活动已经举办了七届,和以前不同的是,这一届的学生除了中小学生,还有大学生和研究生。四川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经济发展也十分迅速,创业创新蓬勃发展,是一片开放的热  相似文献   

9.
<正>川办函[2019]30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天府旅游名县、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和文化旅游产业优秀龙头企业评选办法,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评选了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和文化旅游产业优秀龙头企业,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名单予以公布。希望各候选县、特色小镇、优秀龙头企业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2)
正6月4日,"台湾南鲲鯓代天府文化摄影特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30位台湾摄影家的90多幅作品参展,反映了台湾形式多样的宗教仪式、祭祀仪典、民俗活动和人文风情。大牌楼、灵霄宝殿、黄金玉旨牌、拜亭、轿式屋顶,以及庙会上的舞龙、八家将,躜轿脚祈福、进香,通过一幅幅照片,人们不仅欣赏到南鲲鯓代天府宏伟、古色古香的庙宇建筑,还了解到台湾传统进香的民俗文化。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曾于去年访问南鲲鯓代天府,"当时触动我心的是这个地方的文化火种一直在燃烧",王离湘在致辞时表示,南鲲鯓代天府传承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台湾摄影家创作的摄影作品展现了美,充满视  相似文献   

11.
产城融合建设天府新区要有创新思维。文章提出了从推进产业文化化、发挥文化先导力、培育文化竞争力等三个方面,对天府新区建设形成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格局的进程中,如何发挥文化的作用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重庆江津白沙,早在5000年前,先民就在此生息繁衍,于宋太宗雍熙四年建镇(公元987年),距今已有1028年的历史。现今幅员面积237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约14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8.0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8.709万人,是重庆第一人口大镇及重点发展的中小城市。文化重镇抗战文化四坝之一白沙素有"天府名镇"、"抗战文化四坝之一"、"川东文化重镇"、"小香港"等美誉,曾是抗战大后方。目前,白沙镇拥有抗战文化遗址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2月21日至2008年1月22日,四川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和台湾新光三越文教基金会在台北共同主办了“锦绣天府——巴蜀文化精品展”,这是四川继2006年“天府之国——蜀文化精品展”之后,又一次深耕巴蜀文化,在台湾举办的介绍锦绣天府独特魅力的跨年度大展。  相似文献   

14.
“天府”本意是天然府库,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在中国,一提到“天府之国”,人们立刻就会想到四川成都平原。然而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最早拥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是陕西关中地区。《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公元前338年,苏秦游说秦惠王时说:“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这是关于“天府”之地的最早记载。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2023,(9):55-56
<正>8月19日,2023“一人一伴·微拍秀”两岸青少年创意微视频交流创作活动结营仪式暨首映颁奖典礼在成都峨影厂1958电影城举行。两岸青少年一人一伴、携手同行,深入成都人文景点、历史名胜和大运场馆,全方位感受天府文化、体验蓉城生活、感知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用镜头讲述成都故事,历经7天研学拍摄,4部优秀作品新鲜出炉。本次活动由成都海峡两岸交流协会主办。  相似文献   

16.
汉代,是四川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素有“沃野千里”、“天府”之称。汉代,也是四川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一个高峰期。距今已2000余年的汉代砖室墓葬,是四川特有的一种葬俗。砖室墓四周以画像碑砌筑,碑上的画像模印而成,均饰彩绘,出土时色彩虽已剥落,浅浮雕刻的画像不少依然十分清晰。画像内容题材涉及当时四川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尤以反映墓主车轿出行、宴饮乐舞和神话故事、风俗民情的题材居多。这种四川特有的珍贵文物遗存,早已声誊海  相似文献   

17.
李颖 《台声》2019,(14)
<正>7月11日至16日,由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台办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台湾学生天府夏令营"在四川举行,来自台湾台北、新竹、南投、高雄等地的近百名师生,分为内江分营、乐山分营、雅安分营,开启了一场以"文化巴蜀美丽天府"为主题的寻踪体验之旅。"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天府夏令营的活动",在去年的活动中,来自台湾的许文彬到了四川阿坝州红原,绵延不断的大草原和成群结队的牦牛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而这一次,他与雅安结对家庭一道,开启了另一段文化体验之旅。许文彬表示,相比于之前关注四川的美食美景,这一次他更开心自己能交到更多的四川朋友,  相似文献   

18.
正川办发[2021]27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深化拓展各地积极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的良好势头,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系列"天府旅游名牌"建设工作。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9.
打扒神探     
小城出了个打扒“名人” 在巴蜀大地中部,有个饮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那里山青水秀,物华人杰,素有“香城宝地”、“天府明珠”之称。 它就是新都,离省会成都18公里,人口约50万,面积也只有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本文结合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建设入手,分析论证了文化因素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强调对待历史文化应该从整体进行保留、维护、建设并予以发展,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进程;在社会文化方面,应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文化氛围;在利用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同时加强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