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19日,内乡县王店乡临时设置的刑事审判庭门前人潮涌动,3000多群众等待着旁听一起破坏选举案的公开审理。被告人刘国斌、张冬阁在法警的押送下走下警车。经过审理,当庭宣判:罪犯刘国斌和张冬阁犯破坏选举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和有期徒刑5个月,缓刑一年;同时,检察机关认定被告人刘丽姬犯破坏选举罪,但鉴于其行为轻微,认罪态度好,决定免予起诉。2月4日,王店乡刘观村按照《选举法》规定程序,召开选民大会,选举第七届人民代表。就在选民翘首等待分发选票,准备投上庄严一票之际,原村主任刘国斌因对其1992年落选不满,首先发难,以所谓"选举不  相似文献   

2.
1995年下半年至1996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的乡镇政权换届选举,是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修改后第一次单独进行的直接选举。这次换届选举总的讲是成功的,但出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破坏选举案件的增多。据初步统计,全国公开报道的案件就有9起。本文拟通过剖析这9件破坏选举案,探究防止这类案件发生的对策。一、9起破坏选举案的类型(一)撕毁选民公告。四川省江津市几江镇一村民,无视法律规定,将公布的选民名单从墙上撕毁,致使该镇柳林村选区七社选民组不能在法定日期公布选民名单,扰乱了选举工作秩序。根据《治安管…  相似文献   

3.
1996年12月19日是随州市乡镇人大代表选举日。当天,有三个选区发生了破坏选举的案件。这三起案件的案情大致相同:当选民集中后,会议即将开始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冲上主席台,有的声称农民负担过重,有的指责村组财务有问题,有的则散布对个别代表候选人不满的言论,随之部分选民起哄,会场秩序大乱。一些人趁机推翻主席台桌凳,有的还撕抢选票,围攻谩骂主持会议人员,导致选举无法进行。案件发生后,随州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迅即责成司法机关依法查处。查处的结果是:两案三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逮捕,一案当事人被治安处罚。这三起破坏选举的案件虽然依法得以处理,但案件发生的原因,值得我们认真思考。1、法制观念淡薄是案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少数人把选举工作视为"儿戏",把选举会议看成一般的会  相似文献   

4.
宋秀万 《楚天主人》2011,(11):49-49
《选民证》是选举机构依法进行选民资格审查,发给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具有管理国家行为能力公民的法律"证明书"。《选民证》是选民参加选举活动的凭证,须写明选民的姓名、性别、年龄等项内容。在选举日,选民凭证进入选举大会会场或者投票站领取选票。《选民证》只准本人使用,不得转让。  相似文献   

5.
破坏选举行为的主要表现按照选举法所列,破坏选举行为主要表现为:a、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  相似文献   

6.
从陕西的药家鑫案,到云南的李昌奎案……近年来,几乎每一起热点案件发生后,都会形成民意与司法的冲突。当司法"撞"上民意,何去何从?2010年7月,云南"5·16"血案凶犯李昌奎被一审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判处死刑;2011年3月,云南省高院在二审中认为被告存在"自首"情节,改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起发生在一年前的选举案。案子虽早作定论,但由此引出的选举理论问题仍需探讨,尤其是在即将举行县(市)人大换届选举前夕。2002年12月18日为某县乡镇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日。投票选举当日,某镇甲选区部分选民分别在选票的空栏内填写了乙选区选民陈某(非候选人)。结果,陈某在甲选区“双过半”(即应到选民和获赞成票都超过半数)。围绕陈某能否当选为该镇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问题,该镇选举委员会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陈某的当选结果无效。其理由是:陈某不符合代表候选人提名的法律要求。选举法第29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  相似文献   

8.
《辽宁人大》2007,(9):27-27
破坏选举行为主要有哪些表现? 按照选举法所列,破坏选举行为主要表现为:1.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4.对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  相似文献   

9.
选民登记是国家确认公民的选民资格的必经程序。选民登记的目的,是使公民通过登记这道程序,从法律上确定其是否拥有选举与被选举资格,进而确定其是否享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10.
台湾政党再次轮替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在2008年出现第二次政党轮替的深层原因是民进党未能解决政治贫腐和经济衰退这两项选民最关心的议题.2005年"三合一"地方选举是民进党"由盛转衰"的分水岭.2008年1月的"立法院"选举,初次采取以小区单席为主、政党比例代表为辅的制度,放大了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得票悬殊,在"立法院"形成"一大一小"的席次格局,为台湾政党的再次轮替埋下了重要伏笔.在2008年最高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既无法有效整合内部的派系结构.也无法摆脱扁案和激进"台独"路线的困扰,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从而导致了台湾政党的再次轮替.  相似文献   

11.
人大代表向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述职,接受评议,是人大代表接受选民监督的重要途径。选举法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代表法也规定:"代表应当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将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的选举单位、选区称为"原"选举单位、"原"选区,不利于强化人大代表履职责任感。若使用"原"选举单位、"原"选区选民,显然在心理上让人大代表与选举产生他的选举单位、选区选民有隔离感。一个"原"字,生生疏离了二者的关系,不利于强化人大代表"受委托人"角色或者说"代表"的角色。从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这几部法律规定看,在涉及人大代表与选举产生他的选举单位、选区的关系时,使用的都是"原选举单位""原选区""原选区选民"等用语。如地方组织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人  相似文献   

13.
正选举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据此有人认为,只有选民提出要求时,选举委员会才应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如果选民没有提出要求,选举委员会就不应主动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笔者认为上述认识有失偏颇,甚至是错误的。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目的是为了使选民更加了解掌握代表候选人的有关情况,从而能够选出满意的人大代表。无论选民是否提出要求,选举委员会都应主动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介绍相关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1983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规定:"选民在选举期间临时在外地劳动、工作或者居住,不能回原选区参加选举的,经原居住地的选举委员会认可,可以书面委托有选举权的亲属或者其他选民在原选区代为投票。""选民实际上已经迁出外地但是没有转出户口的,在取得原选区选民资格的证明后,可以在现居住地的选区参加选举。"随着我国流动人口中选民(以下通称为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三合一"选举方式(即将提名初步候选人,确定正式候选人和正式投票选举三者合并进行),在今年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再受基层"热捧".与传统的选举方式相比,"三合一"优势在于:一是节省时间."三合一"选举将提名初步候选人、确定正式候选人和正式投票选举三者合并进行,如果参加投票选民超过选民总数一半,每项职位都有选民得票过半,选举就一次"搞定".  相似文献   

16.
民主选举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大活动,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选举进展顺利与否,选举结果人民满意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大局。为了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地、充分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选举,不受他人干扰和支配,体现选举的真实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必须坚决查处破坏选举的违法行为。为此,《选举法》作了明确的规定: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刑事处分:(一)用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二)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  相似文献   

17.
正选民登记16.选民在哪里参加选举?答:选举县乡人大代表,由选举委员会将本行政区划分为若干个选区,代表名额分配到选区,按选区进行选举。选民在选区进行选民登记,参加选举,不能在两个以上选区参加选举。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17.如何进行选民登记?答:选民登记是由选举机构对依法享有选举权的公民进行登记、确认其选民资格的必经程序。没有登记的选民将无法参加人大代表选举,也不能成为代表候选人。选  相似文献   

18.
《浙江人大》2011,(11):44
"不与选民见面的人大代表候选人,选民坚决不予选举。"前不久,平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南贵在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动员会上严肃地说。选举法规定,"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2003年瑞士联邦议会选举中,议员候选人和选民首次使用了一种新型网络投票辅助工具——"明智选举"。2003~2006年,"明智选举"在联邦、州和市镇的20多次选举中得到广泛应用。2007年10月,联邦议会再次进行换届选举,"明智选举"在竞选活动中又一次受到候选人和选民的青睐。  相似文献   

20.
委托投票是直接选举县乡人大代表时采用的一种投票方式。选举法第三十八条规定:"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但是,随着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