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日是历史文化的结晶。节日具有促进社会协调、整合社会思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历史功能。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很多节日丧失了应有的价值。深入挖掘和继承节日的价值内核,需要政府发挥供给侧的推动作用,对节日进行多重"赋值",实现其从历史功能到现代价值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文献整理、实地调查和质的研究范式,梳理了齐鲁节日体育文化遗存的代表性项目及其特征,分析了这些项目所面临的障碍,并提出了促进项目传承保护的措施,即重构传统节日文化,推进节日体育文化遗存项目转型;加强传承主体保障,促进节日体育文化遗存顺利传续;提高齐鲁节日文化自觉,扩大节日体育习俗的社会参与;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加强节日体育文化遗存实体建设。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传统文化节日却处境尴尬。本文就如何保护中华传统文化节日提出四点措施:通过立法对传统文化节日加以保护;把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增设传统文化节日为法定节日;发掘传统文化节日创造力,促进传统文化节日产业化。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的节日文化,总是会伴着复杂的社会流向而改变其内容的。我们中国人的儿童节时令不长,是由于我们民族的苦难历史,几乎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在真正意义上有了儿童节的一席之地。开始我们的儿童节只是给儿童们做一下表示性的过节,给儿童们放一天假,让他们尽情地玩一天,给他们买一些好吃的好玩的。可是随着我们经济实体的逐渐强大,人们的逐渐富裕,儿童节就慢慢地由"物质节日"渐向"精神节日"方面转型。譬如,现在的大人们都开始为孩子们着想怎么才能让儿童们过上一个物质以外的"更有意义的节日",甚至,已将儿童们专  相似文献   

5.
和文 《创造》2015,(4):67-68
<正>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日,是纳西族的传统民族节日——"三多节",是纳西族群众祭祀民族英雄、保护神、战神"三多神"的节日,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玉龙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十分重视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利用举行"三多节"系列活动,充分展示纳西族民间文化魅力,打造民俗节日文化旅游品牌,促进玉龙经济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3月20日,由玉龙县委宣传部主办的第八期"玉龙大讲坛"举行"三  相似文献   

6.
"洋节"热已成为我国一些大中城市节日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双重影响。它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应对其理性看待,并借此大力发展本土文化,促进城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节日承载着诸多的文化功能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节日的娱乐性功能不断增强,而且多种功能渐趋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目前,辽宁省在发展城市群众性节日文化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及时关注和出台应对策略,以促进辽宁省城市群众性节日文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清明是节气,是节日,更是文化。清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清明节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千百年来,时代虽然在变,但清明的节日文化却一直被两岸人民代代相传并不断丰富着,由清明节衍生出来的各种诗文、谚语、民间口头传说以及各类民俗活动多不胜举,清明节带给我们的是丰盈厚重的文明积淀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汉民族的四大节日,是我们先祖所独创的且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色的节日。但在2005年,韩国将"江陵端午祭"申报为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却被邻国率先在国际上权威的文化组织登记注册。我国对传统文化节日保护工作起步较晚,直到2009年9月,"端午节"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相似文献   

10.
"光棍节"是一种流传于年轻人的娱乐性节日,以庆祝自己的单身生活。"光棍节"产生于校园,通过网络等媒介传播和商业因素的推动,近年来已蔓延到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一种节日文化。如今,这天已成为年轻人聚会、狂欢、购物、相亲或结婚的日子,造就了比传统意义的五四青年节还要深入年轻人心目中的节日。出现这种现象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积极应对、深入分析、疏通引导,帮助青年塑造健康向上的节日文化,树立理性的节日休闲观。  相似文献   

11.
"政治的节日"·"经济的节日"·"文化的节日"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民主高扬、法治进步,人民生活在健康幸福、愉悦自由、平等文明、安定和谐的社会中。60年来共和国前  相似文献   

12.
《贵州自然与人文》对贵州"千岛文化"现象,参照国家非遗分类标准,兼顾高中地方课程普适性原则,把它分为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手工技艺、节日文化、歌舞戏剧等五种文化形态纳入地方课程范畴,并力图通过教材文本及其延伸阅读、以博物馆为第二课堂、倡导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实施路径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节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约定俗成或人们所特别规定的专门时日,是一个民族传播与传承其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构成这一民族特有的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事节日是某种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耕作制度、农耕文化的产物。侗族农事节日具有促进侗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市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方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新转型的根本目的。这进一步增强了人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依法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自觉性。本届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推动"一府两院"工作与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效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6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促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决议,再次体现和诠释了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春节在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史中从来都叫做"过年",而不叫做"过节",所以今天把它叫做"节日",并不贴切。就其文化内涵而论",年"远比其他任何节日都更加深厚,其外延则更加意义广远,就其传统行事的程序而论,它也不是一个‘节日’的单元时间,而是一个‘节期’的系列时段。""年"的体量绝非一个"节日"所能承载。几千年来,中国就在这一个节期里,  相似文献   

16.
民主文化转型可以理解为从一种民主文化类型向另一种民主文化类型的转变过程。社会主体形态转型一方面对民主文化转型构成基本规定,并从总的趋势上作用于民主文化转型,另一方面又对民主文化转型形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中国社会主体形态转型有着自身的特征,相应地,中国民主文化转型就有着自身的表现。当前,促进中国民主文化转型,有待于克服中国社会主体形态转型对民主文化转型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新文创"概念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到文创产业的两个趋势:一是从娱乐到更加注重双效统一的文化内容生产趋势,二是科技与文化相互融合、相互赋能、相互赋值的趋势。未来,我们要构建IP开发新模式,发挥科技对于文化的助力作用,努力用"新文创"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8.
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与功能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文化现象,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内涵与价值元素。传统节日所具有的文化特性与社会功能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和认同、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现代社会转型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节日面临着观念的淡薄化、活动形式的单调化、文化寓意的庸俗化和西方节日的冲击与挑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保持固有民族特色与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推动传统节日的现代转型;要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依托,增强传统节日的群众参与性与文化形式的丰富性;要以政府为主导,推动传统节日运作模式的革新与节日文化品牌的打造。  相似文献   

19.
袁聚录 《长白学刊》2009,(1):154-158
民主文化转型可以理解为从一种民主文化类型向另一种民主文化类型的转变过程。社会转型一方面对民主文化转型构成基本规定,并从总的趋势上作用于民主文化转型:另一方面又对民主文化转型形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中国社会转型有着自身的特征。相应地,中国民主文化转型就有着自身的表现。当前,促进中国民主文化转型,有待于克服中国社会转型对民主文化转型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平安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平安中国"建设的题中之义,是公安工作转型的内在需要。公安机关应以公安文化建设促进"平安文化"建设,注重打造品牌,树立形象,加强宣传,吸收民智,为平安建设汇聚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力量。"平安文化"建设应该因地制宜,寓时代精神于地域文化传统之中;推动公众参与;增进警民关系的良性互动;强化公安信息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