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在我国进入城乡统筹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社区公共服务供给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精准供给是城乡社区融合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数据情景下整体性治理的现实需要,更是对国家智慧社区建设的积极回应。社区公共服务精准供给以需求群体、需求设施、需求内容和需求质量等维度分析为基础,从创新精准供给理念、应用数据治理技术、完善需求识别机制和健全精准供给体系等方面建构实施路径,进而推动社区公共服务精准供给工作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跨部门协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重大。政府作为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负责主体,必须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矛盾。这意味着政府必须在协同和整合上对社会诉求作出更统一和快捷的反应。杭州市上城区对联动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基于整体性政府的理论,此基层试验的设计和建构逻辑、效用及问题所在,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跨部门协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重大。政府作为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负责主体,必须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矛盾。这意味着政府必须在协同和整合上对社会诉求作出更统一和快捷的反应。杭州市上城区对联动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基于整体性政府的理论,此基层试验的设计和建构逻辑、效用及问题所在,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的模式与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对于满足农村公共需求、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完善农村社会管理具有重要价值.为此,必须要创新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着力构建政策参与、资源动员、项目合作、志愿服务、社区自助等多种模式.民间组织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约束和自身特点所限,民间组织应该主要为农村提供较低层次的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个性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这是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边界和限度.  相似文献   

5.
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是提高公共服务共享水平和共建能力的关键路径,可以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侧转型创新和再造。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以参与主体协同合作、纵横互通价值网络管理、生产生活公共服务需求为主要对象,通过网络治理模式提供快速敏捷、精准高效、高质量适配性的公共服务,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和治理责任分散化、组织边界柔性化和需求响应弹性化、合作关系伙伴化和资源优势互补化等特征。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直接目标是公共服务的精准适配性供给,终极目标是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根本目标是公共服务整体价值创造;伴随网络化发展进程,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呈现出目标的阶段性特征。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责任管理实质上是所有权的管理,涉及联动联治责任、分层分类精细化管理、网络平台综合服务以及公信力维护。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治理机制由形成和维护机制、互动和整合机制以及共享和共担机制构成。  相似文献   

6.
基层政府直接面对社会公众,更了解本辖区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能更快地对公众需求变动作出反应.基层政府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提供更全面的公共服务.只有法治,才会真正体现和落实公共服务精神.因此,只有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法治化,才能发挥基层政府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良顺 《湖湘论坛》2018,(6):123-132
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深入推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精准化供给已然成为政策调整的核心趋势。然而,作为后期扶持项目的责任主体,县级水库移民管理机构却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起基于利益平衡和博弈妥协的变通执行策略,导致移民需求被遮盖、资金使用绩效较低、权力配置缺乏制衡、部门协作较难实现等一系列实践困境,项目供给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应以"精准化"为导向,确保后期扶持项目精准匹配移民需求,优化资金配置方式,整合调动多元主体,破除权力分割壁垒,发挥政策叠加优势,进而实现后期扶持项目对移民村庄发展与移民脱贫致富的有机统合和持续带动。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精准扶贫,在贫困户识别、帮扶措施、扶贫效果考核等方面依然存在明显的供给导向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准扶贫的效率。基于此,提出需求导向的精准扶贫,它以贫困户的需求贯穿精准扶贫的全过程,能使贫困户成为扶贫资源配置的主要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需求导向的精准扶贫不仅有坚实的理论支撑,还有显著的潜在优势,应成为未来精准扶贫战略的一种有效模式而推广。构建顺畅的需求表达、识别及回应机制、创新贫困户全程参与机制、建立政府放权的长效机制和构建贫困户与所在社区共同脱贫的机制是推广需求导向型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深入推进,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精准化供给已然成为政策调整的核心趋势。然而,作为后期扶持项目的责任主体,县级水库移民管理机构却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起基于利益平衡和博弈妥协的变通执行策略,导致移民需求被遮盖、资金使用绩效较低、权力配置缺乏制衡、部门协作较难实现等一系列实践困境,项目供给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应以"精准化"为导向,确保后期扶持项目精准匹配移民需求,优化资金配置方式,整合调动多元主体,破除权力分割壁垒,发挥政策叠加优势,进而实现后期扶持项目对移民村庄发展与移民脱贫致富的有机统合和持续带动。  相似文献   

10.
当下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以"大数据驱动"为其实践逻辑起点,体现了制度变迁逻辑、目标逻辑以及价值逻辑。基于平台与服务协作的实现方式,大数据驱动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可划分为"搭建平台+委托合作""互联平台+协同共享"和"借用平台+合力互助"三种类型,变革呈现出供给主体多元协同化、供给方式集成便捷化、供给内容精准个性化和供给效果标准可视化的基本面向与整体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作为当前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社会工作在精准识别基层社会需求、统筹整合多方社会资源、有效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有助于加快实现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大数据技术对于拓展基层政府的治理视角、促进基层政府之间的协同合作和完善治理工作流程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基层政府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不断提高公共决策、政策执行、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使基层治理工作更加高效化、精准化。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行政执法从改革试点到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跨部门协作问题,没有高效率的部际协作就没有高质量的综合行政执法。实践中存在的跨部门协作各参与主体协作意识弱,协作制度供给不足与协作程序不规范,信息共享、案件移送、协作工具运用等协作机制不健全,对协作不作为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已成为综合行政执法顺利推进的主客观障碍。深入、全面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必须培养跨部门协作各参与主体的依法参与意识,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并完善对不履行协作义务责任的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14.
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社区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社区社会组织推动了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形成,创新了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大力扶持、完善社区社会组织,为其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一次重大战略创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精准扶贫战略有利于实现资源的精确配置,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但基于L县的实地调查发现,精准扶贫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仍遭遇着结构化困境。贫困的"多元性"与帮扶措施的"简单化"、精准扶贫内涵的"丰富性"与基层实践的"局限性"、脱贫攻坚的"暂时性"与能力建设的"长效性"之间存在矛盾,贫困群体参与的主体性缺失和反贫困实践中的性别盲视等,都导致精准扶贫实践陷入了结构化困境。基于此,从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角度出发,提出要严格执行多维贫困识别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不断进行基层扶贫治理机制创新,并纳入社会性别意识等优化路径,从而帮助贫困人口实现永久脱贫。  相似文献   

16.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我国政府行政改革中重要的制度创新,对减轻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负担、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对城市基层政府的财政支持弱化、政治压力强化以及城市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与公共需求之间契合失衡,是我国城市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购买的现实动因。目前,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购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依然存在公共服务购买的数量有限、购买的流程欠规范、对社会组织的培育不足、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支持和保障等问题,这是我们在进行城市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购买的未来策略设计时,应着重加以考虑的。  相似文献   

17.
解决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思路:第三部门提供公共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公共需求的不断增长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限之间存在的矛盾 ,迫使世界各国对公共服务领域进行市场化改革 ,第三部门的公益性、志愿性、非营利性以及灵活性决定了其在提供某些公共服务时比政府更具低成本、高效率、灵活多变的优势。因此 ,第三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就成为解决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8.
"政党引领的协作生产",是分析优化社区公共服务内在机理的重要视角。详细追踪S市LH区"民生微实事"治理的实践创新图景发现,为了解决党政部门职责不清、供给碎片化、供需失衡和生产质量偏低等难题,需要多元主体协作生产社区公共服务。其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引领作用。根据治理主体的性质差异,可以归纳出三种遵循不同内在机理的协作关系。它们分别是拓展供给职能和改进供给机制的党政协作,革新供给程序和生产供给价值的党政群协作,以及创新供给方式和提升供给能力的党政社协作。  相似文献   

19.
农村医疗保障作为参与精准扶贫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当前中国精准扶贫政策下,农村医疗保障作为一项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政策,其保障水平却在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导致群众满意度降低,影响了精准扶贫政策的有序推进,继而衍生了新的基层治理性问题。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地方政府的运动式治理的惯性思维是农村医保政策的非均衡供给产生的直接诱因。基于此,打破政策供给的非均衡局面,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创造条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并做到"全民参保、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传统观点认为,地方经济或财政实力决定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但是,我们认为公民参与、社会组织、信息沟通、电子政务技术等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更具影响力。在公共治理理论框架下,本文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综合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