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治理视角下涉警网络舆情的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虚拟空间的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当前涉警网络舆情分布空间广泛,舆情传播偏态化增强,舆情的内蕴风险性因素复杂。涉警网络舆情的治理面临多重困境,网络话语环境进入了浮躁、失序的新状态,警察队伍执法规范化问题继续存在,现有治理机制发挥作用有限。为促进有效治理,警方需要转变观念,提高网络治理意识和网络风险意识;需要注重发挥法治功能,构建动态化的涉警网络舆情治理机制;需要积极主动,合作协商,努力形成涉警舆情治理的多重合力。  相似文献   

2.
网络群体性事件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容易酿成舆情风险,进而影响我国社会公共安全。当前,我国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舆情管控团队不完善,加之境外敌对势力的操控等,影响了网络舆情治理工作。为有效预防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酵,亟待构建舆情分级预警保障机制,打造舆情管控行政管理团队,推进网络舆情网格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推动力量。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有助于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对于社会组织在现阶段社会治理中主体地位不够明确、相关制度体系保障作用不够明显、社区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问题,应从当前实际出发,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社区环境,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程度,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探索"人工智能+社会治理"模式,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社会治理方式,将提升社会治理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北京郊区的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数量迅速增加。而在郊区垃圾治理中,大量存在着焚烧,掩埋,乱倒,排入下水道、河流等问题,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引起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以及动植物疾病流行和食品安全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很多人环保意识薄弱,有着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二是农村垃圾处理站点、设施设备和人员队伍不健全,特别是在山区、半山区农村等乡村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垃圾收集、运输、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政府应及时对其进行控制、治理。当前相关网络法律不完善,对网络舆情缺乏有效监控评估,导致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难以根治和管控。为破解困境,政府需尽快推动网络专项立法进程,有效整合资源,建立多元化网络舆情快速干预机制,彻底整治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谈借助社会力量加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一项社会工程,必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一、与业主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二、与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建立快速联动机制.三、与路政、施救单位实行联动管理.四、与高速公路客运单位建立路面信息实时反馈机制.五、争取沿线单位的支持,解决好行人进入高速公路的问题.六、与各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与联系制度,拓宽安全宣传渠道.七、建立多点快速抢救事故伤员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8.
借助社会力量延长工作手臂─-1994年我党地方组织社会宣传工作综述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统战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的特点日趋明显。社会大环境为民主党派的社会宣传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一年来,特别是继我党中央召开的宣传工作座谈会和宣传思想工...  相似文献   

9.
网络暴力之形成,主要是一些网民将现实挫折感和失落感转移到网上进行宣泄,语言文字刻薄、恶毒甚至残忍,已经超出了对于这些事件正常的评论范围,不但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恶意诋毁,更将这种讨伐从虚拟网络转移到现实社会中,给事件当事人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网络空间治理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加强新时代网络法治建设这一时代课题,聚焦当前比较突出的网络舆情问题,以典型案例为样本,研究分析舆情生发演变的规律特点,深入剖析舆情背后的治理之痛,并从高举法治大旗、依法应对处置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治理既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只有让政府、市场、市民三方的手形成合力,才能形成社会共治,让城市秩序更井然,让市民生活更美好。我国的城市治理现代化之路有着自身特质,西方国家的经验不能照搬照抄,但是它们有着数百年城市建设与治理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治理经验也能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2.
13.
《群众》2015,(9)
<正>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改变着政治生态和舆情环境,也给组织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科学处置组织工作网络舆情,是组织工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一、问题分析在实践中,一些地方的组织部门、组工人员对组织工作网上舆情的处置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缺乏应急处置网络舆情的方法和手段,"慢半拍"、"马后炮"等行为使组织部门在应对社会舆论和网络舆论时  相似文献   

14.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一字之差,差在哪儿?最大差别之一就是治理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多元主体参与的基本模式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在这个模式下,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呢?换句话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在哪里?第一,多元治理主体的培育,特别是社会组织的培育是社会治理的关键。北京清河社区的实验,最大问题是社会没有活力,老百姓不愿意参与  相似文献   

15.
黄洪凯 《重庆行政》2021,22(1):59-6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1]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指出网络已是当前舆情斗争的最前沿.掌控网络舆情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2]对此,应从全面提升公民网络道德素养、净化网络空间环境、完善网络立法和管理规范等方面下功夫,以促进网络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毅 《前沿》2006,(10):140-143
互联网为民众舆情表达提供了崭新的空间。网络舆情和政府治理之间的良性互动正成为中央高层领导和普通民众关注的热点。通过对网络舆情以及治理概念和内涵的探讨,引出从舆情视角来审视政府治理,并指出电子治理为政府治理提供了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公信力是公共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不断增强,公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公信力危机挑战,而网络舆情则能为化解公共政策公信力危机提供支持,进而保障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公共利益的价值实现。本文针对网络舆情自发性、零散性和某些非理性等特点,提出需要逐步扩大网络领域的公众参与,培育网民理性参与的素质和能力,规范参与原则,完善网络舆情的公共政策吸纳机制,使其能更好地为提高公共政策公信力服务。  相似文献   

18.
网络为公众拓宽信息来源、提供交流沟通平台的同时,也给政府的公共治理带来了挑战。当前,网络舆情表现出传播机制的复杂化、参与主体范围的扩大化和运行规则的系统化特征。对此,政府应从意识形态领域着手,创新治理理念;应从单一到多元,形成协同治理模式;应从线性到系统,形成生态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张慧民 《人民论坛》2014,(11):65-67
在网络民主化进程不断深化的今天,网络舆情治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逻辑困境,由此导致公共政策公信力处在了危机的边缘。文章以此为视角,首先对网络舆情治理中的路径依赖、政府逻辑以及逻辑困境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讨论了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公信力之间的关联与互动,最后从多个层面给出了重构公信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民主化进程不断深化的今天,网络舆情治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逻辑困境,由此导致公共政策公信力处在了危机的边缘.文章以此为视角,首先对网络舆情治理中的路径依赖、政府逻辑以及逻辑困境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讨论了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公信力之间的关联与互动,最后从多个层面给出了重构公信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