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历史逻辑来看,列宁的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诞生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灵活运用,是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的理论的相关内容的继承和发展,是在领导俄国党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中,对其革命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从理论逻辑来看,列宁从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目的出发,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论述了为什么要灌输、怎样灌输的基本理论和重要依据;从现实逻辑来看,列宁的灌输论揭穿了俄国经济派、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等错误思潮的面目,为工人运动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促进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列宁的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展思想宣传和理论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一般规律,在今天对中国共产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瑞娜 《求知》2023,(6):59-61
<正>20世纪初,面对俄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为了批判经济派宣扬工人运动自发性的机会主义观点,列宁在《怎么办?》中系统论述了灌输理论,对灌输的必要性、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深入全面的阐述,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新时代,需要从列宁的灌输理论中获取思想滋养,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方向保证和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痛斥经济派崇尚工人运动自发性的工联主义不自觉地将工人运动送进了资产阶级的怀抱,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自觉对于工人运动具有重要意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自觉包括三个层次:自觉总结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形成理论;结合本国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用先进理论指导社会实践。他指出,培养一批有理论自觉性的优秀分子向工人灌输社会主义意识,是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列宁为建设俄国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而艰苦工作的重要时期。在同第二国际和俄国国内各种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列宁于1899—1904年间写下了《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1899年8月底—9月初)、《我们的纲领》(1899年下半年)、《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1900年儿月)、《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1901年秋一1902年2月)、《进一步、退两步(我们党内的危机)》(1904年2—5月)等著述,为俄国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建设暨布尔什维克党的出现作出了不朽贡献。这些著述是无产阶级先进政党建设的一笔宝贵的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关于加强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观点,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1917年11月,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列宁第一个提出了无产阶级执政党这个概念。他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短短七年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思想,并努力付诸实践。他的这些重要思想和实践经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芒,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社会主义不能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它必须从外面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这个著名论断,人们是熟知的。然而它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最近,有些文章谈到,“这个‘灌输论’不是列宁第一个提出的。而是列宁接受了考茨基的思想并作了发挥的”。有的专著明确说“是考茨基1901年10月16日在《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纲领的修正》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考茨基在社会主义史上首次提出”的这个论断,“实际上包含着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的思想”。事情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共产党面临着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为战胜仍然强大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并结合俄国实际进行了创造性地发展,形成了系统全面的意识形态安全思想。坚持和改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保证;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加强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满足群众利益,赢得群众信任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列宁意识形态安全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列宁认为,实现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必须靠党的政治领导正确,党的政治领导就是"提高无产阶级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引导非无产阶级转变政治立场。列宁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必须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策略,必须建立健全党的各级领导组织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必须对全党和人民群众"进行原则坚定的社会主义教育和政治教育",善于通过工会、共青团、文化教育协会等群团组织实现党的政治引领。  相似文献   

9.
民主集中制是列宁为无产阶级政党提出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列宁的民主集中制的理论根植于俄国的社会现实中,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是集中,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中国积极地运用了此原则,并根据时代的需要积极丰富其内涵,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更好地进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中共应更加重视民主集中制的现实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文化领导权的思想主要包括构建文化领导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项重要使命,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无产阶级政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主要目标,教育与自觉相结合是构建无产阶级政党文化领导权的基本路径。研究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文化领导权思想,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对列宁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徐善广,居继清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十分重视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他对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过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成为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来领导,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在总结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后曾强调指出:"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165页)列宁在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推翻沙皇专制的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认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以外,没有别的武器".(《列宁选集》第1卷第510页)十月革命胜利后,在组织苏维埃政权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列宁也明确表示:在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布  相似文献   

13.
在创建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列宁对党的政治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在洞察社会发展趋势、领悟党的理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政治领导、从政治上驾驭经济发展、防范党内政治风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这一系列思想观点,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无产阶级从被统治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这是一个翻天复地的变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到列宁时代所出现的新情况。因此,如何提高执政党党员素质的问题,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实际和理论问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执掌了政权,建立了工农苏维埃,首先提出了工人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问题,提出了执政的共产党如何提高自己成员的政治、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求的问题。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的领袖,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第一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明确地回答了和解决了这些问题,从而创造了执政党建设的丰富经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5.
列宁在俄国革命实践中创立了灌溉理论,但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均较早提出了"灌输"概念,对灌输理论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列宁灌输理论内容丰富,论证了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和革命理论的重要性,分析了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和革命理论的必要性,阐述了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可能性。灌输理论不仅对俄国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也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革命》是列宁在生命最后阶段从总体上对俄国革命道路的回顾与总结。孟什维克与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出发,强调落后的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物质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条件,指责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他们主张先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条件成熟后再搞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中提出一种可以概括为“先夺权,后创造条件”的设想,即没有客观条件不能建成社会主义,但是可以先取得政权,然后利用无产阶级政权创造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列宁的思想是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发展,不仅对俄国革命做了科学论证,而且为一切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这对一个多世纪来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列宁创建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开创了共产党在东方落后国家执政的历史。基于俄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列宁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形成了丰富的从严治党的思想和实践经验。学习借鉴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对于新时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组织人事学研究》2008,(11):F0003-F0003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也使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建党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9.
“灌输”一词非考茨基先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不少文章提到“灌输”一词是1901年由考茨基最先使用的。这种看法的形成,可能是依据列宁在《怎么办》中引用了考茨基关于“灌输”的论述,并肯定了这是“十分正确而重要的话”,而发生的误解。其实,列宁在1900年为《火星报》第1号撰写的社论里,总结俄国革命运动的教训,就指出革命政党“所应该实现的任务: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列宁全集》第4卷第330页)但是,列宁还不能算最早使用。1889年底,恩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领导创建无产阶级政党之初,曾与马尔托夫、普列汉诺夫、卢森堡等人围绕纪律建设的原则和理念展开争论。1920年,列宁发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阐明无产阶级政党纪律是在党的领导下的纪律而不是自发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而不是“强迫”的纪律,是“长成的”纪律而不是“做成的”纪律,是来自人民群众中的纪律而不是少数人密谋的纪律。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的话语构建,对推动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纪律建设提供根本方向;实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提升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不断超越资本逻辑,改善纪律运行的外部环境;践行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强化纪律执行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