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在繁衍生息中延续本民族的历史,并在历史延续的过程中形成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它包括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礼仪习惯以及各种物质载体和符号系统。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的精神写照,是民族生命中的智慧之花。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力源泉。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生产方式下,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直接现实而存在,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以及思维方式。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于凝聚和调动全民族的力量,实现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总目标,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从历史上看,儒家思想就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在当前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交流、碰撞的背景下,我们需要积极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时代价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让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相承接,从而不断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价值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它内在地包含由"公忠、仁爱、自强、和谐"四个基本价值观念构成的有机整体。这四个基本价值观念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被前人普遍认同和实践,同时又有着鲜明的时代价值,能够结合时代的要求予以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价值观念是中华文明演化过程中反映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的思想观念形态。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既有历史的、阶级的特殊内容,也有民族的、人类的普遍价值;既有糟粕,也有精华。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不仅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而且也是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重要实践问题。面对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以及反传统的现代性的冲击,中华传统价值观念陷入了重重困境,然而,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价值共识、文化契合的内在规律以及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向为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提供了现实可能。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必须立足于中华文化土壤,与马克思主义深度融合,汲取世界优秀文化中的精髓,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和发展的内在关联性,使之更好地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佘静芳 《人权》2010,(4):48-53
作为藏民族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的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是藏族人民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出来的集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趣味性、民族性、艺术性于一体,体现民族精神,深藏丰富文化内涵,涵盖了民族心理、气质、哲学思想、文化艺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是西藏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赵壮道 《人民论坛》2013,(11):183-185
从宏观文化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整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市场经济文化而形成的;从文化基因层面看,集体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观念,它是社会主义文化基因.文章从社会主义文化基因的角度,提出用社会主义文化基因来保护中国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8.
徐焕文  杨岱庆 《前沿》2011,(22):142-144
伊斯兰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和人口、广袤的传播地域,在人类文明史中有过非凡的建树和成就,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对话、交流、融合历经千年,使回族穆斯林即保持了伊斯兰文明独特而鲜明的文化属性,又接受和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念,最终形成独特的中国回族二元一体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9.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伦理价值观念,并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现在,当历史的车轮驶上了21世纪的起跑线上时,中国企业文化的创新将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挑战,二是规范市场经济的挑战,三是知识经济的挑战。这三大挑战将使中国企业的文化更加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对警队组织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队组织文化是警队在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普遍遵循的具有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等。要完善现代警队的组织文化,转变管理理念,就必须研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警队组织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富的优秀的内核,也有封建的糟粕,需要加以研究和区别,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建设现代优秀的警队组织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王平 《理论月刊》2003,(10):32-34
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凭借其政治、经济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儒家传统为底蕴的中国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冲击和挑战。在批判西方文化中心论及其文化霸权的扩张的同时,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2.
杜学文 《前进》2014,(11):15-18
<正>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不仅要有经济实力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样需要有文化实力的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国际话语权。他特别强调,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在不久前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  相似文献   

13.
杨帆 《前沿》2012,(16):179-180
设计是在人类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的创造活动.这里所说的语境是指某一群体所共有文化背景的总和,它包括群体所在的地域、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设计色彩正是在这种特定文化背景下生成意义和实现传达的,可以说,设计色彩的运用是一种基于语境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民族凝聚力思想: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是共同的精神家园;爱国主义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大一统观念是传统文化的群体意识;贵和尚中的和谐思想是传统文化重要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民族凝聚力的现实意义:传统文化民族凝聚力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国家统一的文化支撑;是联系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5.
文化观念整合程度越高的国家,社会越稳定;整合程度越低的国家,社会越不稳定。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加快文化观念的整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人们的价值观念;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有机整合,使其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统一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16.
雷锋精神熔铸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炼和结晶,并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从深受儒家文化为主干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影响、牢牢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充分汲取毛泽东对儒家心性修养和民本思想批评和继承的思想精髓等三个方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雷锋精神的思想文化源流,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思想精髓、精神品质、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优质基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深入挖掘和提炼传统文化有益价值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包含着不断发展的基因。常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园林城市,具有近三千年历史,以仲雍、言偃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丰富的常熟文化,塑造了常熟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当前,特别要深入挖掘常熟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和  相似文献   

18.
社会风气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历史阶段,特定社会的各个阶层民众整体思想意识和行为与该社会所倡导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特别是人类普遍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相一致的程度和状态。任何社会都会倡导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而且不同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之间既有特殊性也会有共性。不同社会共同倡导的那些价值观念,就成为人类普遍的社  相似文献   

19.
商品文化是指人们在商品经济活动中所积淀的思想意识形态 ,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促进了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由此构成了商品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和商品文化是从奴隶社会的自然经济中破土而出的 ,它的产生和形成 ,对当时和后世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鲁宁 《前沿》2014,(11):119-120
社区的传统习惯、区位风情和治理模式,社区居民的心理特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社区建设就是诸多文化因素在社区居民共同生活中不断积淀的社会实践过程。文化是社区整合和共生的核心,文化为社区变迁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