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文明进步史观是基佐史学思想中最为绚丽的部分。这一思想的形成既有其自身的天才因素在内,但更主要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现实和自身学术成长历程。“欧洲”观念、“文明”观念的广泛认同,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社会现实是基佐欧洲文明史观生成的基础和动力;吉本、孟德斯鸠、伏尔泰、康德、赫尔德、圣西门等人的史学思想则为基佐文明史观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滋养。基佐将欧洲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动态性、持续性、和谐性等进步特色,以文明事实的方式陈列了出来,充分展示了欧洲社会文明史的进步过程、趋势和方向。他对欧洲文明的分析充满了哲学的蕴意,既显示了他的史家功力和现实关怀,又使得他的文明史魅力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2.
战后,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法国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战后报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所谓报纸的“非政治化”,这一现象有两方面表现:一是舆论报的衰落,二是新闻报政治性内容的减少。这两种表现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战后法国  相似文献   

3.
战后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運动空前的高涨,从根本上动摇了荷兰帝国主义的殖民統治。美帝国主义为了挽救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向荷兰殖民当局提供了大量的軍火和物资,帮助它对印度尼西亚人民进行血腥的鎮压。当印度尼西亚人民英勇抗战,荷兰殖民者无力继續进行殖民战争的时候,美国便对印度尼西亚政府施加威胁和利誘,廹使它簽訂了奴役性的圓桌会議協定:同时又打着“援助”的旗幟,在帮助印度尼西亚“恢复和发展經济”的  相似文献   

4.
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近代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日本之所以能够奇迹般地通过明治维新、借助西方文明迅速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资本主义先进国家,与福泽启蒙思想的巨大促进作用密切相关”犤1犦。“文明史观”犤2犦作为其启蒙思想的主要方面,有其一定的进步性,但特定的历史环境决定了其“文明史观”具有民族主义因素的主要基础。(一)福泽谕吉出身于德川幕府末期中津一个下级武士的家庭,深受封建领主的压迫,深刻体会到了封建制度的反动腐朽,同时又目击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下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受到的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之一的匈牙利被纳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此后至1947年秋,与多数东欧国家相类似,匈牙利经历了对"人民民主"的短暂尝试。把人民民主制度作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国家形态,在当时是符合包括匈牙利在内的东欧各国历史与现实的一种正确选择。然而,随着冷战在欧洲大陆拉开帷幕,匈牙利的"人民民主"道路被迫中断,转而向以苏联为样板的社会主义模式全速迈进。伴随着以高度集权、高度集中为特征的苏联模式在匈牙利的全面植入,匈牙利原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一切为其后匈牙利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发展埋下了深重的伏笔。  相似文献   

6.
7.
《东南亚古代史》一书是北京大学梁志明教授带领的优势团队多年合作的结晶。该书详尽地论述了东南亚殖民时代之前的发展历程,全书资料丰富,脉络清晰,架构完整。该书是中国学者在发挥中国古籍资料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关于东南亚历史研究的新成果而完成的。东南亚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中国从政府到民间也越来越重视东南亚,这就需要更加全面地认识东南亚——当然包括东南亚的过去,而《东南亚古代史》一书就是关于东南亚过去的论著,恰好有助于各界更为全面地认识东南亚。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前苏联国内出现了一股诋毁和否定列宁与列宁主义的倾向,有人将其称之为“非列宁化”现象。“非列宁化”的表现形式从贬低列宁的历史地位,否定列宁的思想学说和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直到烧毁列宁的画像,捣毁与列宁名字有关的象征物和纪念物。 1988年5月,一位名叫瓦西里·谢柳宁的经济记者在《新时代》杂志上刊载了一篇文章,明确提出强迫劳动和集中营制度早在列宁领导的“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就已建立起来。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非列宁  相似文献   

9.
杜幼康 《美国研究》2012,(3):77-90,4
劳伦斯·萨默斯在担任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期间提出"孟买共识",并勾勒出其性质、特点、发展前景和影响。从深层次看,此举着眼于美国国家利益,是为了配合美国内政和外交的需要。因此,萨默斯的"孟买共识"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同时暴露出其诸多不足之处:在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上以偏概全,对未来发展模式的预测和推断草率失慎,对印度模式的总结和归纳言过其实,并刻意将"北京共识"和"孟买共识"置于对立面。萨默斯提出的"孟买共识"既不成熟,也难以令人信服,但其动机和这一动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针对2008年至2010年爆发的世界粮食危机,美国政府出于人道主义和本国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推出了面向贫困国家的"粮食喂养未来计划",开展了向受援国增加农业贷款和粮食供应、与受援国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改善受援国粮食贸易体系等一系列援助活动。尽管该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美国国家利益的局限、私人企业的趋利性和转基因技术引发的争议影响了其实施效果。由于无法解决土地等资源分配不公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且美国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和霸权地位而推行贸易保护政策,该计划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受援国面临的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英国政府不希望日本经济复苏过快,并且不愿看到日本经济过多地染指东南亚。1954年英国促成日本加入由它倡导的科伦坡计划,以便把日本在东南亚的活动尽量纳入其可控范围之内。除此以外,在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英国对日本在东南亚的企图进行了重重阻挠。但是进入60年代中后期,随着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力日渐增强,英国已无力阻止日本进入东南亚。英国在日英首脑会晤的场合,不断敦促日本加强对东南亚国家的援助,而日本却一再敦促英国维持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  相似文献   

12.
战后初期是斯大林对华政策框架的基本形成阶段。雅尔塔《秘密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基本上确立了战后苏联对华外交的基本框架。在此框架下,为了维护苏联的根本利益,斯大林一方面积极履行在谈判中的承诺,将国民党政府作为主要合作对象,督促中共领导人赴重庆谈判;另一方面出于对美蒋独占东北的忧惧,先是有计划地将抗联部队部署到东北的战略要地,后又对进入东北的中共部队提供积极援助。由此,战后初期斯大林的对华政策体现出鲜明的"双轨"性。在这种"双轨"政策下,苏联与中共在东北逐渐形成了一种战略性的关系,这对中共全国战略的形成与实施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利用已解密的中、苏、美外交档案,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前后斯大林对华政策的形成过程进行考察,可以探寻战后初期斯大林对华"双轨"政策的形成及特点。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经济得以恢复,并在短短几十年实现了国民经济现代化,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其增长速度惊人的巨额资本积累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资本积累过程中,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实施的“贸易立国”战略又至关重要。扩大生产规模,获取规模收益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扩大再生产的最重要来源是资本积累。根据投资乘数理论和加速数原理,投资带动产出成倍增长,而产出又反过来带动投资成倍增长,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使积累增加,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本国经济实力急剧增强。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巨额资本来源于产业工人的辛勤…  相似文献   

14.
15.
匈牙利政府自2010年起推出的“向东开放”外交政策是该国多元化务实性外交的重要一环,该政策不是欧尔班政府短期内的投机性政策,而是对全球“东升西降”发展态势的判断与行动选择。“向东开放”外交政策动因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其中前者与其他中东欧国家寻求新的市场和投资务实性考虑类似,后者则是因为“向东开放”政策具有东方民族性与“非自由民主”政治诉求背景。匈牙利积极开展与东亚、中亚、土耳其、外高加索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并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鉴于“向东开放”外交政策同时具有政治和经济意义,匈牙利反对党将该政策作为欧尔班政府反对欧盟的代表性政策加以批评。虽然2022年匈牙利大选欧尔班政府取得压倒性优势,但是在俄乌武装冲突的影响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价值观同盟压力增强的态势下,匈牙利政府外交的有限自主性势必将进一步被压缩,“向东开放”外交政策可能会出现稍许波动与调整。  相似文献   

16.
仇朝兵 《美国研究》2015,(2):93-111,7
印尼总统苏西洛在2008年提出的建立美国-印尼"战略伙伴关系"的倡议得到了美方的积极回应。自2009年以来,美国-印尼"全面伙伴关系"在民主与公民社会发展、教育交流、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经贸关系、安全合作、能源合作等领域都取得了具体进展。美国-印尼"全面伙伴关系"的发展有几个特点:重视双方多层次的交流与沟通;内容非常广泛、具体,这些具体合作更有助于合作习惯的养成;重视政府层面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层面主体作用的紧密结合;重视充分发挥双边合作的战略性影响,等等。美国-印尼全面伙伴关系体现的特点,能够为其他国家处理对外关系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日本在迅速恢复生产的基础上,确立了加快增长速度,实现明治维新以来长期坚持、但因二战失败而终止的宿愿———赶超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日本根据本国国情,扬长避短,采取“赶超型”战略,通过非均衡发展模式对资源进行最佳配置,以主导产业部门带动整个国民经济起飞。一、非均衡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日本采取的“赶超型非均衡”发展战略是指根据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确定重点支柱产业,通过实现每一阶段的战略目标,最终达到赶超欧美的目的。该国优先重点发展钢铁、煤炭等进口替代产业,以保证生产资…  相似文献   

18.
军事外交和军事合作在美国的东南亚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护美国的主导地位和围堵中国的战略选项。美国军事重返东南亚的战略部署完成于反恐战争时期。在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调整的背景下,美国对东南亚的军事外交强调与盟友和战略伙伴的双边军事关系,也注重在多边场合的战略阐释,通过军事教育与合作项目向东南亚内陆国家实施军事渗透。美...  相似文献   

19.
近来,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连续发表文章,就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提出新的战略思考,其核心是建立新型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继续强调创新发展、确定优先目标等内容之外,梅德韦杰夫突出强调了去斯大林化的现代化思想。去斯大林化指的是什么?去斯大林化的现代化对于俄罗斯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这一新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纳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在寅上台后提出了"和平之轴"与"繁荣之轴"的外交理念,希望在维持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的同时,扩大韩国的外交、安全及经济繁荣的空间。文在寅政府的外交政策充分体现了灵活性和自主性的特征,但也没有摆脱过去韩国外交政策过于宏大的缺陷,在具体策略上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其外交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但能否持续发挥效力仍面临挑战。文在寅政府缓和朝鲜半岛局势的措施使得中韩合作空间扩大,但韩国制衡中国的思维依旧存在。中韩两国应当继续加强互信与合作,共同推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化和地区局势的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