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3.
袁芳  汪拥政 《群众》2014,(8):28-28
<正>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在社区。玄武区是全省最早开展社区建设的地区之一。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玄武的社区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7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事业取得很大进展,总体上呈现出从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转变,从单项救助向政策配套衔接转变,从差别化救助向一体化救助转变,从政府主体责任向政府主导与非政府组织广泛参与转变的趋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统筹面临较大差距,社会救助政策衔接仍不协调,社会救助工作社会参与度不高等。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已经初步构建起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尤其建立健全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以及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基本实现了救助范围覆盖城乡、操作程序明确规范、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救助水平逐步提高的制度目标。尽管如此,社会力量在参与社会救助方面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完善与提升空间。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6.
正一、我国社会救助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1.社会救助程序法制化不足,实践中轻程序现象突出。一是专门的救助程序法规极少,"重实体、轻程序"。据统计,自1999年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以来,国务院共出台社会救助相关法规、政策近五百余件,地方性规范性文件数以千计,但专门的程序性规定只有两件(2006年修订的《民政部应对自然灾害工作规程》、  相似文献   

7.
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社会救助制度在过去几十年里很好地发挥了兜底性民生保障作用,对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托底作用。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条件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社会救助制度面临防止返贫和解决相对贫困任务叠加、人口老龄化、走共同富裕道路、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等带来的挑战。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合理的覆盖面,构建全面的救助体系,达到恰当的救助水平,形成精准的救助效果等。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中国贫困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社会救助体系面临转型升级的新挑战。新时代社会救助,必须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突出责任政府意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发展之路。社会救助是我国民生保障体系的基础,也是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治理机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救助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迁,取得了巨大成就。新时代,社会救助正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为中国未来发展筑牢保障民生、稳定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民政部门围绕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充分发挥民政职能优势,坚持创新发展、注重资源整合,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着力构建社会大救助格局。目前全市已基本建立起以城乡低保、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以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司法、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当前农村社会治理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必须推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长效机制的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可以通过良性的互动协作机制、人力保障机制和动力机制来实现,其中,优化制度环境、集合内外部力量是增强协同治理长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2,(11):88-88
曲绍旭在《社会保障研究》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由于对救助对象及环境认识的不足,灾害致残者救助现有主体在资源配置、力量平衡以及项目融合等方面存在弊端。福利多元主义以去中心化、决策参与等价值观,逐渐成为灾害致残者救助与主体建构的理念基础,并使得各主体朝着综合化、多元化与制度化方向发展。在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  相似文献   

12.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治理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管理这种治理机制目前在公众意识、政府理念和制度三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公众应树立参与意识、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政府应树立多元参与理念、开放多元参与,健全多元参与制度、拓宽多元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3.
龚俊  杨廷文 《人民论坛》2011,(11):172-173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治理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管理这种治理机制目前在公众意识、政府理念和制度三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公众应树立参与意识、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政府应树立多元参与理念、开放多元参与,健全多元参与制度、拓宽多元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4.
正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彰显党组织力和战斗力的基础。深圳龙华区立足区情,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治建设,不断改革创新,有效发挥社区党组织核心引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全面领导作用,在打造全区多元共治、共建共享、和谐有序的社会治理格局方面,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正一、城市救助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改变了以往收容遣送制度的弊端,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基本权益。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浪乞讨人员的成分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现行的救助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一定程度上的价值分化有利于破除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旧观念,有利于激发社会创新,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当社会出现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悖的价值观时,如果社会对其失去统合能力,就会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致使社会的离散程度加大,影响社会团结。面对价值观领域里各种纷繁复杂的新变化,执政党必须借助于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整合功能,确立为全社会各社会群体、阶层所认可的共享价值观。价值整合问题就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7.
18.
社会救助政策的"碎片化"主要表现为管理的分散化、项目的割裂化和区域的差别化。社会救助政策的"碎片化"状况将给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带来严重的危害: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加大制度运行成本;使得政策的瞄准出现偏差,令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社会救助发挥社会保障安全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增强民生兜底保障功能,需要从加快社会救助制度法治化建设、扩大社会救助覆盖范围、健全专项社会救助、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放管服"改革等诸多方面着手,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救助     
《中国民政》2020,(11):14-15
<正>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只有强化社会救助,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落实到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民生保障工作中,才能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实现民生稳,人心稳,社会稳。为此,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围绕社会救助建言献策,以夯实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让困难群众生活更有保障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鹰潭市市长于秀明:保障困难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