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强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法治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分量越来越重,标准要求更新更高。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有助于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新时代新征程,要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社会治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标志着我们党从一个革命党真正转变为执政党。法治化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就是法治化的过程。当前,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法治建设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从法治理念、法律体系、法治平台以及治理能力和化解矛盾等等方面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创新,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3.
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现代城市治理法治化直接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城市治理法治化有助于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有助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助于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城市治理法治化应将公平正义、良法善治、平等竞争作为价值目标.提升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应同时着眼于立法、执法、司法、法治思维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法治思维融入社会治理的价值理念,形成对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政治要求.新时代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逻辑体现在丰富的时代内涵、深刻的内在理据和具体的实践路径等方面.中国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时代特色.在内在理据方面,社会治理法治化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国情,具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依据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背景.在实践路径方面,我国理应建设社会治理的现代法治体系,构建法治与党的领导内在契合的社会治理,完善法治与德治相统一的社会治理,健全法治与维护人民权利相统一的社会治理,进而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质量.  相似文献   

5.
张正新 《政策》2013,(5):59-61
党的十八大从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要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法治湖北"建设的目标任务,明确  相似文献   

6.
法治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的法治历程有力印证了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法治现代化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统一实现了法治建设与改革的双轮驱动。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全面依法治国应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法治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通过先行先试发挥试点在法治建设与改革中的价值,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自我完善,实现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相似文献   

7.
推进农村治理法治化进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农村治理法治化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民主机制以及提升村干部法律意识来实现农村治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8.
牛维祥 《群众》2023,(12):41-4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南京市鼓楼区小市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法治思维、培养法治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专业化和社会化法治力量,聚焦问题,聚合资源,倾力打造“依法论市”工作品牌,激发基层治理法治新动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社会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其依法规范发展是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一环,而阻碍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的制度藩篱仍在,所以,完善制度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是社会组织实现规范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在社会治理研究领域中,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主题。"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在于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建设。一、问题的提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顺应了社会治理的现实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法治化的现状及途径□王宗礼一、法治化:标准与价值法治化是由人治导向法治的过程。因此应当从人治与法治的对比中获得对法治基本含义的阐释。法治与人治都是人类治理国家的方式和体制,但两者在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基础,治理国家的理念和方式以及治理国家的后果等方...  相似文献   

12.
方明 《群众》2014,(11):18-1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是对党的十五大以来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与发展,全会不仅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还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内容。"法治体系"和"法律体系"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法律体系是静态的制度体系;而法治体系是立体的、动态的、有机完整地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都纳入其中,体现了法治的整体要求。前者重点在于建立法律规则,后者则强调实现规则之治。实践表明,法治是降低国家治理成本、实现治理价值目标的最佳途径。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就没有国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需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尤其是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和法治化。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以及党和国家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视域下,要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必须不断推进党的领导的制度化与法治化水平。探究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理论逻辑,从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以及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等来把握其有机统一的内在逻辑,进而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推进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5.
商湉 《重庆行政》2020,(1):62-65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脱贫攻坚下的“依法治村”成为乡村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从长远来看,法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基本制度保障。因此,梳理和分析乡村治理法治化的问题以及明晰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法治困境成为探索脱贫攻坚下“依法治村”的基本任务。一、脱贫攻坚下“依法治村”的制度价值(一)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客观需要脱贫攻坚背景下的“依法治村”需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也是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法治既应是人们理性建构的社会治理模式,同时又当是人们实然社会生活中信奉遵守的规则秩序。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丰厚传统人伦文化和民族多元一体的国家,在国家治理的法治路向中,国家政治权力与公民合法权利的相互博弈整合,要求"国家社会化"与"社会国家化"。此图景下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国家法治建设,必然内涵有对西部少数民族民间传统习惯规则的国家法治化归导,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要正确,政治保证要坚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保证,是有效维护人民法治利益、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有序推进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的根本保证,是有效抵御法治西化思潮侵蚀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政府法治化是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民主与法治是其中的精髓。政府法治化的路径选择必须与政治文明建设相契合: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来实现人民民主;通过依法行政、行政的司法规约、完善政府自律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来提高政府效能,保证对社会的有效治理。政府法治化是迈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郭世松 《中国发展》2015,15(3):28-31
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必须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下,遵循法治思维,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要进一步加强道德滋养法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治安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徐汉明 《世纪行》2012,(12):19-20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