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和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竞争的最具实力的中心区域。但是,沪、苏、浙等地方政府行为的选择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是相矛盾的。文章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分析了空间统筹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跨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土地资源协调和产业发展协调对地方政府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协调发展进程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为例提出了地方政府所应该选择的正确行为。  相似文献   

2.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3,(24):10-13
“城镇化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宜居宜业、产城融合、城乡一体。”“边缘贫困地区亟待‘文化扶贫’,地方文化主管部门要走出攀比贪大的误区。”“绝大多数老人还是愿意在家养老,建议政府制定和完善居家养老政策和规划。”……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  相似文献   

3.
在处于转轨期中国的当前经济实践中,地方政府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现象十分普遍,某种意义上说,地方政府的政策行为已经成为很多地区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直接诱因。基于对此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本文引入地方政府行为变量,基于需求分析逻辑,构造考虑地方政府行为作用的企业选址模型,解析地方政府行为影响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并进一步考察集群根植性问题。结合理论探讨与案例辅证,尝试性地解释中国当前产业实践中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集群发展问题,以引起学术界对地方政府造集群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政策试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创新模式。政策试验的成败直接影响我国政治社会发展的前景。本文认为政策试验运行失效的直接原因在于政策试验机制与政府间纵向权力运行机制、政府间利益激励机制、领导干部晋升机制等相关机制的关系失调。因此,机制调适和创新是走出困境的出路,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法治化分权机制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制度化协商机制建设、基于利益相容的激励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熊烨 《群众》2019,(18)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变迁和政府治理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的发展能量。地方政府主导的区域性、局部性政策创新成为推进政策变迁和国家治理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与此同时,政策创新的高成本与高风险特性以及地方政府政策供给能力的差异,促使地方政府青睐"跟进式"的政策转移,从而降低政策制定成本和治理风险。当前,政策转移已成为我国地方政府的一种重要政策供给方式。政策转移研究起源于政策扩散研究,早  相似文献   

6.
常健  郭薇 《人民论坛》2013,(3):62-63
在现有体制下,"人走政息"实际是政策选择和淘汰过程的一种后续方式我们需要建立一种符合法治要求且具有政治可行性的规范化的地方政府创新机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创新实践推动了体制改革的进程。然而,近些年来,地方政府创新中的"人走政息"现象也引起了政界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对此,许多研究者将分析的焦点集中在地方政府领导者视创新为"政绩锦标赛"的重要内容上,再加上地方官  相似文献   

7.
外刊     
《小康》2006,(11):15-15
不要对中国心生恐惧;地方攀比阻挠经济降温;诚信考验中国人;中国大学丢失人文精神;中国应有国际新形象。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激励制度与科学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激励。这种激励制度促使地方政府利用其地方优势和资源等进行获取经济发展所需的稀缺资源和规避发展成本的激烈竞争,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以实现科学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对财政政策的执行策略: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偏离现象已经受到理论界普遍关注,但既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某种特定政策执行过程的描述与解释,缺乏对不同类型政策执行策略的整体性分析。本文以国家财政政策执行为视角,依据财政政策的模糊与冲突程度,将国家财政政策类型分为四类,同时将各种政策类型执行及其影响因素置于整体性框架中,进而分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针对不同政策类型的执行策略以及应对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中央与地方政策执行方面的政策性含义。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定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中央政府政策制定的全局性和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的针对性,使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产业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政策差异,反映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政策运用的目标、思路和手段的不同。近年来我国半导体照明(Light Emitting Diode,LED)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珠三角、闽三角、  相似文献   

11.
价值取向是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之魂,也是决定政府绩效管理高度的软件要素,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深层结构,体现了该政府是什么样的政府或者将要建设成为什么样的政府。当今各地方政府构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绩效观贯彻始终为价值导向,主要包括以民为本、科学发展、服务公众、注重责任和关注效能。用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和发展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工作,这样有助于地方政府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绩效观,推动行政观念从管制向服务转变,对科学构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推动政府绩效评估实践的深入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项勇 《求索》2012,(6):9-11
文章简述了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五个阶段,分析了房地产政策调控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商以及购房者的行为。利用联盟博弈理论构建了四种主体联盟博弈收益函数模型。通过对博弈主体和收益函数分析得出了我国房产调控政策效果不够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金融机构会形成联盟来应对各种调控政策。因此,中央政府须选择最优管制联盟模式,加强政策调控力度,通过降低调控成本,降低房地产价格上涨给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带来的收益来增加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世纪来临之际 ,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阶段 ,其成败将最终决定这次改革能否最终圆满完成。由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难度更大 ,困难更多 ,因此引起不少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 ,对此次改革提出了不少好的对策和建议。一、机构改革应遵循的原则谢庆奎认为 ,地方政府机构设置上 ,应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对于必设机构 ,要坚决执行 ,“自行确定”机构就是各级地方政府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确定 ,不能攀比。对精简指标 ,也应实事求是 ,如果一个地方市场发展不健全 ,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 ,精简机构和分流人员的指标就要酌情考虑 ,不必“一刀切” ,否则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根据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三项职能 ,首先要加强宏观调控部门 ,提高人员素质。其次要设立基础建设、社会保障、资源保护、资讯传播部门 ,最后是大力压缩和精简专业经济管理部门 ,留下少数人实施行业规划 ,制定行业政策 ,进行微观规制。戴均良和吕雪枫分别撰文从另一个角度对减少行政管理层次和调整政府间规模两个方面对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发表了看法。戴均良认为我国行政区划依宪法为三级制和四级制并存 ,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最终主体不是中央政府、也不是地方政府,仍然是企业和市场。虽然现阶段,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更多地发挥政府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等于说政府可以主导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政府应该通过制定良好的法律、规划和政策来引导企业发挥主要作用,为最终的企业主体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5.
唐睿 《人民论坛》2013,(8):86-87
自21世纪以来,昆山、江阴等中国东部县级政府开始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发生了从服务型政府向引导型政府的转变。这一转变,是由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的政治和经济激励、政府与企业间相对谈判能力的变化所造成的,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地方政府通过出台当地产业调整与升级的规划与政策,影响、规约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地纷纷推出公职人员异地回乡政策,鼓励在外公职人员回乡工作。各地推行的公职人员异地回乡政策受制于中国地域性发展不平衡的大环境,既可看作是地方政府人才战略的一项创新机制,也可看作是地方政府迫于人才竞争的严峻情势下的应对策略。异地回乡政策的成效需要时间检验,既不应盲目效仿而大面积推广,也不能忽视其对公职人员管理体制所具有的一定积极作用。异地回乡政策引发的"蝴蝶效应"和"鲶鱼效应"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7.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要建立"三级互动"模式:各地政府要正确把握精准扶贫的政策方向,加强与中央政府的互动,真正做到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地方政府应与广大贫困户深入互动,提高贫困户自我脱贫的能力;地方政府应加强与社会力量的互动,鼓励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8.
温孚江 《中国人大》2010,(13):36-37
目前我们存在一些隐性债务,地方政府举债发展,体现了一个政绩观的问题,但是这造成了举债者本人不负责,而让下一任来买单。对于隐性债务的问题,中国高等院校的欠债,还没有统计到政府债务中,这也是一个隐性债务。这种隐性债务是一个潜在的风险。怎么来统计高等教育欠债的问题?我认为国家当初提出的扩招政策是正确的,但是这几年我们高等教育的招生趋于稳定了,特别是地方高校的毕业生,以及高校本身的科学研究成果,对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应该说起到了主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城投债的性质入手,分析了城投债对地方政府的危害,并结合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城投债市场规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土地流转:地方政府如何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利好政策的鼓舞下,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悄然兴起。在"叫好"的同时,最大的顾虑仍是地方政府的操作尺度。如何引导土地规范、透明地流转,让农民放心,是基层政府应着重思考的问题。首先,要有大局意识,要认识到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是建设中国现代农业的关键。农业生产模式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型向规模化转变,既是土地流转的结果,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