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安研究》2009,(3):91-91
沈木珠在《法学杂志》2008年第6期撰文认为,网络载体名誉权侵害与纸介载体名誉权侵害在侵权方法方式及后果上有诸多不同,以网络版权侵害的服务商责任标准套用于网络名誉权侵害,是对被侵害人的不公正。在网络名誉侵权活动日趋隐秘,手段日显恶劣的今天,我国网络名誉权侵害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均存在一些未曾廓清的问题,法制的缺漏也需尽早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吴文芳  张琪 《理论月刊》2004,(1):113-115
“如何对名誉权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尤其是在与新闻自由发生冲突之时,问题不仅仅是刑法与侵权行为法的具体规定,且涉及宪法上权利均衡原则,本文通过美国、德国及我国对名誉权保护的具体规定出发,构建以私法保护为主、刑法保护为辅的名誉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网络个人信息的侵权行为也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文章从网络个人信息的概念入手,通过网络个人信息在网络新环境下被侵害的表现方式,探索出我国网络个人信息保护不足的原因。结合网络个人信息被侵害的现状、原因及我国对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研究现状,文章提出了完善法律制度与倡导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4.
关于名誉权法律保护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誉权是我国民法确立的一项重要人格权,由于立法起步较晚,对名誉权保护及相关权益表述笼统,制度、体系尚待完善,致使理论和实践均存分歧。本文试从名誉概念的二重性出发,分析侵害名誉权后果的复杂性;并就名誉权及相关领域几项权益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公民名誉权的保护应包括死者的名誉权,对死者名誉权的司法救济程序只能由死者的近亲属提起诉讼。要准确地把握侵害死者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区别对待生前不同身份的死者名誉权。只有存在侵权行为人侵害死者名誉权的行为,死者确有名誉被损害的结果,行为人的行为指向死者,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才侵犯了死者名誉权。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刑事法律确认了单位犯罪及其刑事责任,这是顺应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然而,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管理和运作的单位主体机制,既要用法律来约束单位主体行为,又要充分保障单位主体特别是市场运作单位主体机构的活力。这就要求在强调用刑法制裁单位主体犯罪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用刑法来保护单位主体的合法权益。名誉是指“个人或集团的名声”。在现代社会,单位人格名誉的作用日渐重要。特别是企业单位的名誉是社  相似文献   

7.
名誉权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一项重要的人格权 ,现实社会对名誉权保护的法律制度比较完备 ,人们的保护意识也比较强。但在网络空间这个虚拟的世界里 ,网络主体特别是虚拟主体是否享有名誉权 ,则颇有争议。笔者认为 ,网络主体同现实主体一样享有名誉权 ,并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萌 《前沿》2010,(9):74-77
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技术性使得网络时代的隐私权保护变得异常脆弱,网络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的一种延伸和扩展,伴随着网络隐私权侵权的多样化及复杂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国网络隐私权的防护能力较弱,存在于我国互联网上的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主要是对于个人信息的非法侵害,而且有关网络隐私权的立法目前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面对我国网络隐私权的现状,其立法完善和保护成了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隐私权的保护制造了很多问题。通过立法保护网络隐私权是一种很重要的保护方式,但我国现行的针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还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本文针对立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0.
美国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隐私权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美国作为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又是隐私权的发源地,是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国家之一。网络隐私权问题主要有:个人数据的非法收集、使用和交易;干扰个人网上通信,包括垃圾邮件泛滥和监看私人电子邮件。美国在保护网络隐私权的过程中,采取了立法、司法、行业自律等多种方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姓名权与名誉权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互相依存保护关系。只有正确理解两种权利的内涵及侵权构成要件,才能深刻理解姓名权对名誉权的协同保护关系。应深入研究两种权利的保护范围和执法尺度,建立人格权的协同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7月24日在京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彻 《前沿》2005,(10):141-144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我国,加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笔者欲进行一番有益的探讨。文章介绍了隐私权、网络隐私权及当前网络隐私侵权的主要形式,比较分析了以美国为代表和以欧盟为代表的两种国外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模式的优点及缺陷,并于文章最后,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现实的基础上,提出完善隐私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个人资料的搜集和使用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导致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一般理论的论述,指出了互联网上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基本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方式,并分析了在法律保护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我国有关法律对网络交易的监管滞后、经营者消费者之间关系不平等等诸多问题,侵害消费者安全权现象严重。为此,文中探讨了完善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对策,社会和政府负起其应有的责任与义务,把建立和完善网络交易安全的立法提到议事El程上来,才能减少和避免纠纷的发生,才能提高人们网络购物的积极性,才能促进网络购物的健康发展,进而对我国国民经济作出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梅 《青年论坛》2008,(2):109-111
随着网络的出现与发展,虚拟财产成为现实。虚拟财产有自己的特征与价值,应当作为客体加以保护,虚拟财产应归入无形财产范畴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7.
文维 《人民论坛》2010,(9):80-81
近几年来,借助网络侵犯隐私权的案件激增。如何更有效地保护网络隐私权,成为目前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隐私权与网络隐私权的界定与范围着手,分析了网络隐私权的侵权形式与我国目前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缺陷,并对如何完善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有关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不断增多,网络虚拟财产保护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我国就虚拟财产的保护却面临法律难题.为此,笔者建议应尽快完善和出台有效的法律,维护网络世界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吴午东 《人民论坛》2020,(11):110-111
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桥梁,在给我们提供足不出户,知天下事便利的同时,对公民的名誉权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名誉侵权问题屡见不鲜。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尚未形成一套专门针对名誉权的保护体系,而是把媒体侵犯名誉权案件当作一般的司法案件进行处理,未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对此,应整合网络立法,建立责任审查制度,强化网络执法,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付春艳 《人民论坛》2015,(5):113-115
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有关虚拟财产的案件也呈现出多发趋势,且已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和妥善处置的实际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网络虚拟财产欠缺法律的明文保护。文章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特征入手,分析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的现状,并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