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军 《今日浙江》2011,(2):14-17
民生是社会和谐之基,科学发展之要。近年来,我省坚持民生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步伐不断加快。在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以民生改善推动改革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努力开创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民生工作,事无巨细。大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小到一米一粒反对浪费……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监督工作延伸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聚焦热点、难点、痛点,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推动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的民生意识就是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生计问题的认知和反应。领导干部有没有民生意识或民生意识强不强,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要把民生问题放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发展、维护人  相似文献   

4.
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体现在经济建设上,就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在政治建设上,就要健全政治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文化建设上,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体现在社会建设上,就要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就要坚持  相似文献   

5.
渠慎坤 《群众》2023,(23):25-26
<正>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扛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责任,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莱芜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第一责任,突出重点,强化监督,关注改善民生,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推进完善城乡共享的民生保障体系。近年来,莱芜市人大常委会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  相似文献   

7.
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中央‘基本民生投入确保只增不减’的要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集中力量搞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扎实推进民生改善和脱贫攻坚,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8.
在正定工作的三年时间里,习近平怀着对基层群众的拳拳情意,深入探访百姓疾苦;以人民利益为先,减轻征购粮负担;大力推行改革、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增加人民获得感;超前发展教育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提升群众幸福感;招贤纳士,重视育才留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习近平在主政正定时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与民生发展实践,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民生观得以形成的重要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根据这一要求和现实民生的实际,迅速改善农村牧区民生势在必行。并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理念,并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报告的独立部分进行了系统阐述,响亮地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在我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充分彰显了我党执政理念的新调整、执政方式的新变化和执政重点的新转向,标志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下面,我就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谈点个人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主动顺应民心期盼,强化宗旨服务意识,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形成了具有丰厚意蕴的重民、爱民、惠民、富民的民本思想。在理论向度上,集中体现在民众为基、民众为先、民众为力的认识视角和高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深化了人民利益至上的理性认识;在价值向度上,集中体现为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关系和意义的高度认识,提升了以人为本理念的价值认识;在实践向度上,以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为导向,集中体现为在推动社会建设和改革发展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实践成效。科学认知、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有利于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精深内涵,增强人民利益至上意识,着实增进人民福祉,积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徐铮 《人民政坛》2012,(2):18-19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今后五年,三明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将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建设幸福三明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履职中,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领域调查研究,加大对民生问题的监督力度,把推动实施"加快建设幸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的清明,肩负着新时代的新使命。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殡葬事业在群众幸福指数中的占比越来越大。2018年伊始,民政部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以推动殡葬改革为牵引,以满足人民群众殡葬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殡葬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保障,以创新殡葬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整合资源、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深化改革,推动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增  相似文献   

13.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发展决定民生. 近年来,浙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摆在优先位置,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众增收"、"公民权益依法保障"等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着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着力改善群众就医条件、促进就业、保障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确保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4.
建设森林城市:民生之需,发展之要建设森林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改善民生的基本途径和必然选择。(一)建设森林城市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落实好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浦东新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成立九年多来,始终坚持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人大工作的立足点;把体察民情、反映民意,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人大工作的切入点;把建立健全表达、平衡、调整社会利益的长效机制,实现不同群体社会利益的共同发展作为人大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我很荣幸见证了浦东人大工作在探索中不断发展的整个过程,感受到人大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协调不同社会群体关系,推动地方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珞佳 《群众》2021,(4):54-5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通过社情民意调查获取满意度指数,可以推动政府和民众之间信息互通,有效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高质量的满意度调查,既要用真实准确数据来衡量群众的主观感受,同时...  相似文献   

17.
不管是怎样的改革和发展,一切都要指向民生。如果危害了民生,改革就要调整,发展道路就要调整,经济增长模式就要调整。因此,绝不可以为了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为发展房地产业而发展房地产业。  相似文献   

18.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是前提,人民期待是动力,改善民生是目的,党的领导是保证,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民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民生民政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对民政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决策部署,引领和推动我国民政事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民政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提出坚守  相似文献   

20.
民生是一个大课题,不仅是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涉及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劳动就业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共十七大把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