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蕴涵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一定程度而言,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不仅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而且给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展开了深刻的批判,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和世界观方法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宗旨和目的是要实现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彻底解放,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次为人民自我奋斗、建立人民政权指明了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是对资本主义认知和反思的理论范式,时间和空间则是资本主义借以实现资本增殖和经济修复的重要理论向度。对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时空机制的不同探析,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出场方式,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显性视域、空间转向、现实进路的发展逻辑。在这一过程中,它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当代变迁中接续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从而推动我们从社会批判理论的视域认识和理解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应然性与必然性。从社会发展的价值与伦理尺度来看,共产主义社会解除了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时间和空间的压迫形式,创造了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时空形态,具有其实现的应然性;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当代资本形态的创新、“时空修复”机制的运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且最终会导向资本过度积累危机的爆发,进而彰显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正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文明形态。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出发点,以资本的无限扩张为手段,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的破坏。马克思主义用自然辩证法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指明了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一个生态和谐的  相似文献   

5.
批判资本主义的拜物教,扬弃原子式个人的存在状态,达成人类社会"感觉共享"的自觉状态,进而实现人的"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归。以"和合"取向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感觉共享"的文化因子,这种文化上的心理契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马克思关于"感觉共享"实现路径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拓展了"崇德不崇力"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视野,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指明了方向。当前彰显"感觉共享"这一文化理念,有利于恢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使其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批判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的揭示,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始终在争论中不断凸显其价值和世界历史意义。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面对科学技术的新进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情况,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其时代性、民族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我们可以坚定地说,马克思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引领现时代的科学真理。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实现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是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并对当今社会主义具有重大影响的命题。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继承并发展了这一重大政治命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8.
惠风和畅,祖国山河春色满,社会和谐,神州大地气象新。一个人类千百年来追求的美好理想,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今天,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着亿万人民正在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脚踏实地地勤奋工作。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目标。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飞跃,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显示出无可辩驳的科学性、真理性。包括社会和谐在内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克服了资本主义及其他社会形态文化的一切弊端和缺陷,它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的世界观为指导,体现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为养分而不断创新发展,代表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总趋势。社会主义代表了当今人类社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全球范围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对资本主义及其主导的世界体系的现实批判。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能力。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充分认识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张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矛盾依照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态的逻辑线索展开的观点,不仅在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视野,而且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从理论逻辑看,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起点;从历史进程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批判实现了从主要批判资本主义、批判右的机会主义向主要批判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批判左的教条主义的嬗变;从现实需要看,继续批判封建主义残余思想、批判资本主义的消极思想,批判大众化中的教条化、庸俗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批判的逻辑、历史和现实的统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观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詹姆逊,创造性地构建了以晚期资本主义为研究对象的"晚期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吸收了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范畴,把资本主义理解为一种"生产方式",视"资本"为资本主义社会最大的总体化力量;在承认资本主义制度的"弹性"并深入分析20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新特征的基础上,强调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在"国家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历史分期论视野中,把当代资本主义定位为"晚期资本主义",晚期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最纯粹的形式,后现代则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主导".  相似文献   

13.
詹姆斯·奥康纳(James O'Connor)是美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领军者之一。奥康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分析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指出了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的产生原因,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尔后,奥康纳从"保护第一""生产性正义"以及国家民主化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国际化等层面,阐述了如何消除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奥康纳对于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的提出和消解途径的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缺乏自身稳固的世界观,对国际关系研究没有理论贡献。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具有观照共同体演进的思想传统。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洞察现代国际社会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演化逻辑,指出人类社会的理想形态是“自由人联合体”,明确了共同体演进的目标与归宿。此后,苏联把建设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作为共同体演进的实践原则,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学者则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国际霸权凸显对共同体演进的价值关怀。为广泛凝聚共识,推动实现共同体演进的时代跨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方案,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化进程,为构建具有世界历史普遍性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筑牢了本体论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1848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他们在深刻分析、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内在发展规律、周期性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的成长斗争基础上 ,阐明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马克思恩格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指明了奋斗目标——社会主义 ,也指明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斗争方式——暴力革命。在马克思指导下建立的巴黎公社可以说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的第一次伟大实践。以后 ,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学说 ,并在 1917年亲自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推翻…  相似文献   

16.
必须承认,资本主义确实没有完全按照马克思所预料的那样发展。欲问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究竟有没有过时,最要紧的是要探讨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的一些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资产阶级"执行"了马克思的理论才导致的,而另一些新变化则主要是由科技革命带来的,并不是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还有一些新变化,则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具有了客观基础。而资本主义的这一变化那一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始终没有变。对此,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人们看得更为清楚了。资本主义的本性不可能改变这一点,决定了金玉其外的资本主义,灯油已快熬干,熄灭是迟早的事。目前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世界的"王者归来",预示着回归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走出危机的唯一出路。马克思和恩格斯给资本主义下达的"死亡判决书",延期执行了,但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和批判,揭示了劳动者异化的真相。经过宗教批判的过渡和推动,在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之后,马克思指明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的基础是人的劳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发生了极大的异化。人只有摆脱了一切阶级关系和阶级差别,在普遍的世界历史中彻底实现自身,才能进入到"自由人的联合体",人将实现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徐晨光  黄殿中 《湖湘论坛》2001,14(5):23-24,27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杜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剥剥劳动的秘密,阐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从而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人类的历史发展到今天,这“两个必然”不但没有实现,反而资本主义体系已经形成,而要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在经历了最初的发展之后,却遭受了历史性的挫折。如何正确地认识今天的现实,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一、“公平与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 早在18、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就从“公平”、“正义”、“平等”、“善”、“理性”等抽象的概念中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认为社会主义是公正、善的化身.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指明了社会不公正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只有在对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公平.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自己追求的崇高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说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就是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本质上也是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历史。从人类文明形态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新篇章,实现了对中华文明的创新与发展、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批判与超越、对苏联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转型与升华,为世界文明向何处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