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子纯 《创造》2021,29(4):54-59
在网络空间中,"泛娱乐化"思维入侵了新闻、教育、文学等各个领域,对正处于价值观塑造重要阶段的青年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a为避免青年在娱乐中迷失自我进而形成不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理性分析网络"泛娱乐化"背景下青年价值观现状与归因,立足现实提出可行性引导策略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泛娱乐化庸俗化的文化生态成为当前网络社会的"文化景观"。网络社会与风险社会的叠加,容易使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陷入信仰风险的困境,青年信仰风险问题突显。本文试图从泛娱乐化庸俗化的视角,探讨网络社会青年信仰风险的文化表征,剖析青年信仰风险的现实成因,进而提出破解网络社会青年信仰风险的文化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泛娱乐"大有愈演愈烈的倾向,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泛娱乐"分散和掠夺了受众大量的注意力,动摇了人们尤其是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导致宣传思想工作被边缘化、弱势化。因此,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要破立结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多出精品和力作,及时引导和纠偏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培育文化自信,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4.
资本与娱乐的结合催生了泛娱乐主义。泛娱乐主义导致娱乐离实现人的本质的存在意义愈加遥远,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价值功利化、价值碎片化、真实幻象化。在泛娱乐主义的影响下,青年价值观亦显现出碎片化、肤浅化甚至有些低俗化,出现娱乐狂欢中的精神缺失、深陷娱乐下的道德失范、盲目尊崇中的自我迷失等消极现象。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从强化娱乐市场尤其是网络娱乐空间的监督与管理、培养青年的娱乐鉴赏品位、涵养娱乐本身的人文精神素养三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提高娱乐行为边界自控制能力、青年娱乐主体性自生成能力以及全社会理性认知娱乐价值自辨析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欣 《重庆行政》2019,20(2):57-59
在网络技术发展和消费主义的助推下,自媒体在信息发布内容和发布形式上都呈现出泛娱乐化倾向,这种泛娱乐化背后隐藏的风险对我国主流价值观产生了强劲的冲击。本文通过对自媒体泛娱乐化风险的表现、成因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多元化的风险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提供了新的文化土壤与传播语境,但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对传统价值的销蚀与冲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产生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商业化操控的大众传媒助推了网络文化的"泛娱乐化","泛娱乐化"以"娱乐"来解构价值、消解价值,而其背后的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造成严重影响。对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此引领多元价值、凝聚价值共识,抵制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从而为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创造良好的价值生态。  相似文献   

7.
技术变革使社会进入"媒介化"阶段,也使个人化的休闲娱乐演变成社会性的"泛娱乐"。在资本力量和商业利益的推动下,娱乐产业与互联网深度结合,导致"娱乐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娱乐信息的泛滥。应对和化解"网络泛娱乐"现象,关键是采取加强媒介管理、优化媒介环境、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弘扬传统文化精华等多方举措,培育和壮大主流文化,让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信息观念和娱乐观念。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的美国,泛娱乐化现象进一步凸显,主要体现在美国社会政治泛娱乐化、社会生活泛娱乐化、个人生活泛娱乐化等方面。泛娱乐化给社会生活和公众理性价值观念造成负面冲击。对于泛娱乐化的治理,需要明确泛娱乐化内容界定和题材界限,加强对泛娱乐化市场的整治,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同时,媒体需要加强文化自觉、道德自律、媒体自觉,以社会共同记忆和基本价值规范为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网络直播作为依赖网络新媒体所出现的一种"应用服务",在为网民提供个性化消遣与娱乐方式的同时,也因泛娱乐化问题而触发一系列乱象,潜在地误导了大众价值观、降低大众思想道德水平等。深入解读网络直播泛娱乐化乱象的根源,寻求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成为推动网络直播健康发展乃至于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所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主管部门需要立足于网络直播泛娱乐化乱象形式制定更加细化的规章制度,发动网民的力量加强对网络直播平台与主播的监管活动,为平台运营商设置有效的巡查与信息过滤机制执行标准,而且还要着眼全局,联合各级学校,提升广大网民的媒介素养,以彻底解决网络空间中存在的泛娱乐化乱象。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技术社会中,泛娱乐主义有其"存在即合理"的一面,表现为娱乐在生活各方面的普及,并催生了斜杠身份,为当代青年政治参与提供行动基础和文化基础。泛娱乐主义也带来了一定的政治隐患,其中后真相主义情绪化表达、忽略事实和理性是最值得担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网络爱国主义是新媒体视域下爱国主义在网络中的表现,以青年群体为代表,具有多样化和泛娱乐化、民间化和有组织化、感性化和弱对抗化等新特征。对此,我们在辩证看待的同时,应着力引导青年网络爱国主义由群体自发向个体自觉转变、由情感向信念转变,通过线上爱国和线下爱国相结合,使理性爱国精神迸发出更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文化"泛娱乐化"的不断泛滥,对青少年形成了很多不良影响:如政治冷漠,信仰缺失;恶搞经典,价值混乱;告别崇高,抛弃理想;道德滑坡,诚信危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是非不分,美丑不辨等,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文化"泛娱乐化"的正确引导,从而使青少年明荣知耻,识美辩丑,追求崇高理想和价值,自觉抵制"三俗"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在"泛娱乐化"背景下,大学生存在审美情感反传统化、审美感受肤浅化、审美理解功利化和审美理想世俗化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也影响其自由全面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审美观透析当代大学生审美心理问题,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着力促进审美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优化,建立特色校园文化打造良好的审美环境,引导大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方式面对学习与生活,自觉抵制"泛娱乐化"对自身审美心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泛娱乐主义似乎很少受到疫情的影响,仍然在网络空间一路狂奔,以多种方式全方位深入人们日常生活,并展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也凸显了一些在认识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把握正常娱乐与泛娱乐化的界线、如何看待对泛娱乐化形式的运用、如何看待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整个社会进入了全新的"媒介化"阶段,"网络泛娱乐"现象随之而生。一个重要表现是,信息娱乐化和娱乐产业化随之扩充,娱乐性、虚拟性、碎片化、媚俗化等因素,无孔不入地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一些现象令人侧目:当红艺人的"官宣"婚讯竟然引起轩然大波,导致微博因用户接入过量而瘫痪;号称"国民老公"的富二代给宠物狗配带一只价格不菲的苹果手表、晒出与兔女郎的合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泛娱乐化"现象在我国愈演愈烈,日益演化成一种社会思潮。在泛娱乐化思潮的裹挟下,娱乐本身作为一种压力排遣方式被异化为带有狂欢特质的生活方式,致使当代部分大学生精神生活出现异化。这种异化集中表现在精神层面,它模糊理想和道德,虚无必要的政治立场,挑战人类的美学底线,弱化社会责任感,解构人的理性思维模式。面对泛娱乐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构成的异化之域,我们可以从加强方法指导、筑牢课程防线、平衡供需矛盾、媒体承担责任四大方面,帮助当代大学生走出异化之域,构建科学合理、丰满厚重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中存在着一些"泛娱乐"的现象,而"内涵段子"的下架、快手的整改、微博热搜榜的改动、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上线等事件,均证明了"泛娱乐"不是文化产业的未来。"新文创"的提出,是在文化维度上的一次全新战略思考,也是在"泛娱乐"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较之"泛娱乐","新文创"更系统地关注IP的文化价值构建,更注重IP方式的升级,体现了行业乃至整个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影响的深入,目前社会生活呈现泛娱乐化的发展态势。泛娱乐化带来的阅读碎片化、表象化和快餐式倾向,都对大学生经典阅读产生很大冲击。泛娱乐化时代的经典阅读面临传统价值观念解构、深度思考淡化和个体化需求增多等问题。这需要学校采取措施引导学生重视经典阅读、回归经典阅读:把经典阅读纳入高校育人全过程;完善经典阅读引导组织和平台架构;构筑新时代经典阅读推广的新模式;发挥图书馆等公共资源在经典阅读推广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体上,政务微博话语呈释放状态,表现为传播主体身份屈微、传播形式的大众话语"狂欢化"以及传播内容的泛娱乐化。价值上,政务微博要通过话语释放达到权力聚合的效益,在传统人治型、法理型官僚行政之外,开辟出一条服务型民主行政通衢。  相似文献   

20.
"娱乐至死"的文化狂潮——2007年文化现象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闳 《探索与争鸣》2007,(12):41-44
"泛娱乐化"是2007年文学和文化界最突出的现象。无论是文化界还是学术界,都卷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娱乐化运动中。一方面,百家讲坛的兴起,标志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新说书运动"正在展开,这是有关古典的时尚消费,虽然赢得了媒体和公众的青睐,但是并不能拯救传统文化,相反加速了传统文化经典的垃圾化;另一方面,出版商和作家的合谋,让文字垃圾快速市场化;垃圾制造者和垃圾消费者,共同造成了文化生态圈的劣质化和粗陋化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