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日本女性M型就业模式的出现,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与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对女性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相结合的产物。M型就业模式在不影响女性完成其家庭角色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女性参与社会的意愿,逐渐成为日本女性的典型就业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变化、未婚女性的增多和已婚女性就业率的提高,女性M型就业模式的底部逐渐上升,并呈现出向倒U型就业模式转化的趋势。今后这种趋势将会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以"谁是日本社会女性的人生赢家"为议题分析了现代日本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评价标准。日本社会对成功女性的评价存在"家庭角色(妻子、母亲)+α"这样一个模式。文中对该模式的形成及其反映的女性性别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日本社会对女性"赢家"的评价表明了家庭角色实现是女性成功的首要条件,其次才是女性社会性贡献及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巨额的赔款,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转折点。日本女性地位也受此影响,日本资本主义工厂的增设提供了女性就业的岗位,免费初级教育的实施增加了女子教育的机会,但是女工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教育敕语》渗透在学校教育中,女性家庭地位更加低下,无参政权。  相似文献   

4.
2010年,日本"无缘死"纪录片播出以后,日本学界将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指向了传统共同体的解体。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的单身和独居人口不断增多,这似乎印证了日本的传统共同体解体一说。然而,深入分析这些数据发现,日本社会的主要单身群体并不是由离婚造成,而是由未婚导致。如果婚姻关系的成立意味着家庭共同体的再生,那么未婚就并不意味着家庭共同体的解体,而意味着家庭共同体没有再生。除了血缘以外,以地缘和业缘为基础的日本传统共同体也因为"无缘死"现象而暴露其面临的问题,但是否能称为解体则需要重新商榷。通过对日本官方数据的重新整理和分析发现,日本的"无缘死"现象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传统共同体的解体,而在于共同体再生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女人艺术》是1928年7月由长谷川时雨创刊的综合文艺杂志,由于从编辑到撰稿人全部为女性而被评论界批判为"女性王国"。这个"女性王国"的建构,不仅为昭和初期的女性作家提供了发表的平台,将林芙美子等一批新人推上文坛,同时也为日本女性在政治及文化领域争取权利提供了言说的舞台,在昭和文学史及昭和女性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如若围绕《女人艺术》上登载的评论文章及文学作品等主线透视"女性王国"从建构到崩塌的整个历程,不仅可以从中管窥到昭和初期日本女性的精神诉求及社会追求,同时还能勾勒出当时日本女性主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明治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仅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岛崎藤村在长篇小说《家》中描写了各种女性形象,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贤良型"知识女性、"屈从型"传统女性、"谋生型"劳动女性、"卖身型"贫困女性。通过这些女性形象可以了解当时日本女性的生活状况与社会处境,进而了解她们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7.
"无缘死"现象经日本NHK电视台传播以后迅速成为日本社会学界关注的热点,其相关研究在近五年来也层出不穷。日本学界将"无缘死"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结于共同体解体,即包括家庭功能的衰退导致的家庭的解体、雇佣制度变革带来的大规模失业等,日本正迈向个体化时代。从这些研究结论不难看出,日本社会学界并未摆脱共同体主义意识形态预设,依然将共同体看作是稳固、静态、有凝聚力的集团,认为"无缘死"是日本家庭、村落、企业等共同体凝聚功能失效的后果。然而,这一意识形态预设不仅在理论上存在矛盾,也与日本社会的经验不相符。  相似文献   

8.
日本历来重视女性公务员特殊保护制度建设,并明确了日本女性公务员特殊保护的宪法和法律原则。历经二战之前、二战之后、新世纪以来三个阶段的探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女性公务员特殊保护制度。日本在女性公务员"入口"管理、"在职"管理、"出口"管理三大环节的实践探索,对于健全中国女性公务员管理制度,彰显性别平等的价值目标,制定反对性别歧视的法律法规,提高女性公务员家庭—工作平衡技能,增强女性公务员的心理调适能力,构建人性化的服务保障体系,发展先进的性别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是 196 4年成立的 ,从此我们就开始了日本经济的研究工作。从 70年代末起 ,我先后参加出版的著作有 :《1973~ 1975年日本经济危机及其特征》、《高速发展的日本工业》、《日本垄断资本》、《日本经营管理体制概况》、《战后日本财政》、《战后日本税制》、《战后日本物价史》、《1973~ 1989年日本经济发展史》、《当代西方经济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史纲》;现正在研究的课题有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和日本经济发展前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已合作出版的译书有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0.
关于日本主妇再就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社会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浓厚的传统性别分工意识,男主外,女主内,这是日本人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也可以说是日本大众一般的生活模式。但是近年来,各种资料显示,日本女性的就业队伍正在不断扩大,她们的生活模式似乎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已婚女性中中年及中年以上再就业主妇的显著增加。所谓主妇再就业,指的是女性以结婚为契机,辞去工作,步入家庭,在一段时期内专心于家务及养育子女。等到孩子们基本自立,可以独立生活时,再次重新参加工作。据日本总务厅统计局昭和57年的劳动力调查统计,就业女性中,35岁以上层占女子就业总数的58.9%,超过半数。昭和62年的《就业构造基本调查》表明,从事计时零工的女性中,35-59岁者居多,占全体的63.5%。另外,平成元年进行的对受雇用女子有无配偶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就业中女子中,已婚者人数远远超出了未婚者,占68.2%。从这些事实来看,近年来,日本女性就业的主力军可以说是那些再就业的主妇们。  相似文献   

11.
河大学日本研究所是1964年成立的,从此我们就开始了日本经济的研究工作。从70年代末起,我先后参加出版的著作有:《1973~1975年日本经济危机及其特征》、《高速发展的日本工业》、《日本垄断资本》、《日本经营管理体制概况》、《战后日本财政》、《战后日本税制》、《战后日本物价史》、(1973-1989年日本经济发展史》、《当代西方经济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史纲》;现正在研究的课题有:《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和日本经济发展前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通过对日本家庭育儿费用的支出进行数量分析,阐明育儿成本过高给日本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进而导致日本女性少育或者不育是日本少子化趋势加剧的首要原因.日本政府及企业只有对这一因素进行充分认识和切实把握,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才能解决少子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日本PTA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它受到外界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的参与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具有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地位。学校和家长如何密切合作、形成教育的最大合力,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开展家校合作已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从理想的角度看,教师希望能与家长有良好的合作以提高教育质量,而家长也渴望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让孩子成"龙"成"凤"。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家校合作形式成为探索现代教育的一条出路。日本的PTA就是家庭和学校合作进行儿童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文试对日本的PTA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找出可供我国开展家校合作借鉴的经验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日本农业经营以家庭经营为基本单位。这种经营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统一核算所有收入。这种计算方式下无法确定个人对收入的贡献,也没有明确的收入分配制度,由此产生了女性劳动得不到评价的问题。在概观日本家庭农业经营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女性对日本农业的贡献,从家庭经济地位的角度阐明日本农业女性实际所处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平成30年间,日本女性贫困呈恶化趋势,年轻单身女性、单亲女性(单身妈妈)及单身老年女性构成女性主要贫困群体,前者贫困率超过30%,后两者均超过50%,远高于日本平均水平。女性贫困原因在于传统性别分工依然根深蒂固,职场制度性压迫与性别不平等心理仍然较强。因就业环境不友好,贫困女性在职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多从事薪金少、待遇低的非正式雇佣工作。30年来,日本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家庭功能弱化,以婚姻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后于时代,特别是“单身社会”的到来实际上加剧了女性贫困。日本政府为解决女性贫困推出了一系列如男女平权、促进职场女性活跃、育儿扶持等政策措施,不过从效果看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6.
刘迪 《新民周刊》2012,(18):26-26
这些在亚洲区域奋斗的日本女性,给亚洲带来另一种日本形象。今年5月4日,NHK卫视频道播放了名为《大和抚子在亚洲盛开》的大型专题节目。所谓"大和抚子",在日语中意指,日本女子外表柔美但内心坚强。节目中,主持人请来10多名"20代"  相似文献   

17.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全球扩散与蔓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世界多国出现"新冠离婚"现象。为缓解家庭压力,日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治理。论其根源,"新冠离婚"是日本向"去工业化"社会移行过程中所生成的新社会风险的暴露。在这一过程中,少子老龄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促使日本女性地位得以提高,这带动了家庭转型,家庭形态及"家"之意象都发生了改变。但受传统劳动和家庭观念影响,性别差异下的"工作-生活"状态仍显失衡。后疫情时代,新社会风险在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还将加剧加深。为规避风险,日本短期内的实际离婚率应不会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日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日本的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战前的"生多死多"和战后的"生少死少"两个阶段。生少死少导致日本的人口结构日趋少子化和老龄化,并进而导致日本在2005年进入"人口减少社会"。日本人口年龄结构的变迁和人口总数的减少,将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日本经济增长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目前,日本利用经济手段刺激妇女多生育,但见效甚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相互作用。日本只有采取正确、有效、对外开放的政策,使这三种生产协调一致,才能真正为解决少子化问题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日本对北冰洋的战略关注不断升温,并积极行动参与北冰洋地区事务。日本对北冰洋的关注和参与,既有各国日益关注北冰洋问题的国际背景,也受到日本自身国策及海洋战略的驱动。日本对北冰洋战略价值的认识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缘政治与安全、资源与能源、航路与贸易、气候与环境、国际影响力等。日本主动提升北冰洋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强化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科研合作,介入油气开发和航路开拓,策动"北冰洋外交"以增强国际影响力,从而融入北冰洋开发的利益分享和规则建构过程,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0.
韩国女作家申京淑的小说作品中出现了众多女性形象。《寻找母亲》和《风琴的位置》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具有代表性。而且两部小说的情节都围绕着女性角色的"离别"展开。除去"离别"的表面意义,这种贯穿小说全文的行为也表达出了女性对自我、家庭和社会的愿望与诉求。本文将结合荣格的原型分析法,分析两部小说中女性角色"离别"行为及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