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处于城市边缘地区或者被城市包围的农村社区变成了"村改居"社区.这些"村改居"社区"非农非城""亦乡亦城",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问题最集中、矛盾最突出的地域,为社区治理带来诸多问题.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从社会资本视角分析"居站分设"对"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影响,试图为寻找这类特殊的过渡型社区治理途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过渡型社区”治理:困境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的社区生活状态影响着社区的治理状况,高质量的社区生活对完善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低质量的城镇化建设,使得"过渡型社区"在各地区不断上演,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是"过渡型社区"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虽然"过渡型社区"的居民实现了地域的转移、职业的转换和身份的转变,但他们仅仅是实现了"半城镇化":社区意识不足、缺乏归属感和社区认同感,这不仅影响着他们的社区融入程度,而且使得"过渡型社区"的治理陷入困境。随着社会发展程度不断加深,"过渡型社区"存在的治理弊端日益凸显。新的转型时期,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扭转"过渡型社区"治理中的窘境,使其平稳且快速地向成熟城市社区过渡,以实现居民的全面市民化。  相似文献   

3.
李鑫 《学理论》2014,(7):21-2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改居"社区应运而生,这种社区不同于农村村委会也不同于城市社区,这一新生共同体给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困惑和挑战。"村改居"后的社区主要面临社区自身角色的转换,社区自治中如何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发展自组织以便更好地管理社区三个主要方面问题。因此,"村改居"社区建设应该从积极转换角色,鼓励群众积极参加社区事务,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村改居社区是快速城市化的产物,亟需建立起有效的社区治理模式。文章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理论视角,界定了村改居社区的四个治理主体即基层政府、自治组织、居住人群和社会组织,认为村改居社区治理面临政府单一治理模式的特征突出、社区管理体制比较混乱、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等困境,提出基层政府在村改居社区治理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引导其他主体发展壮大并平等参与社区治理,二是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无差别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通过亲情社会的维系来重构社区认同应成为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8)
过渡型社区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新型社区形态,是现代城市向乡村扩张的结果。过渡型社区是自上而下方式推动形成的,伴随着利益格局重大调整和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这使得过渡型社区在治理过程中面对社区治理资源不足、社区认同度不高、自治组织不健全等诸多挑战,破解这些难题成为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过渡型社区各利益主体的分析,探讨在新的利益机制下重建组织行动的契约,以达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实现过渡型社区的良好治理。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33)
基层组织是"村改居"土地改制工作中最前沿最基层的"先头兵"。基层组织的干部时刻与"村改居"的村民、土地打交道,是最了解"村改居"情况的、最前沿的一线管理人员。在法律有待健全,制度有待完善的前提下,要解决"村改居"土地改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及职能是最佳的路径选择。因此,在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完善其相应的职能,是实现"村改居"社区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7.
居于城市边缘地区的"村改居"社区是一种特殊的城市社区,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形态。抽样调查表明,"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总体较好,但也存在社区文化形式单一,质量不高、参与意识淡薄、发展不平衡等不足。加强"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应该从社区和谐文化理念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文化工作队伍建设、社区文化活动的可持续性、社区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导致了"过渡型社区"的出现,其中暴露出来的社区居民对重建社区的认同问题也越来越显性化。对此,可以用"时空"、"记忆"与"意义系统"所构成的三角模型来加以分析。而正是因为"压缩的社区时空""断裂的社区记忆""缺失的意义系统"造成过渡型社区的认同危机。因此,过渡型社区认同需要新的意义系统确定,需要在"时空伸延"的策略下展开构建,需要通过一种构建社区记忆的方式实现最终的社区认同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村改居"作为中国独特的城市化过程,一方面城市区划面积得以扩展,聚集了可观的土地资源,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国家统一的政策指导、政府政策有诸多失误,使"村改居"居民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和难题。因此,构建以可行能力建设为导向的村改居政策体系,通过完善行政官员政绩考核标准体系、制度创新,确立村改居居民产权主体的地位,使村改居居民成为城市化进程的收益主体、加大对村改居居民的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村改居居民政治参与、社区参与的扩大发展其自主发展能力等,才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2)
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分析城镇化产生的系列社会治理问题,探索基于产城融合的社会治理创新路径,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力图破解城乡结合类区域的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带来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实践促使"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转变。介于城市社区与乡村社会之间"村改居"社区共同体形态已不同于传统乡村共同体。"村改居"社区的"居住空间"与"交往空间"的变革直接导致"村改居"社区共同体的社会资本流失、社会记忆离散及社区关联断裂等实践困境。为此,强化社区治理主体能力、借助市场力量辅助推动、凝练共享型社区"新传统"等成为再造"村改居"社区共同体的三个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31)
政府治理理念自中央政府正式提出以来,它的使用将给中国政府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方式带来巨大转变。各级政府将以开创型的思维突破前一个发展时期积累起来的发展瓶颈,具化到当前的新型住宅社区发展中也是如此。新型住宅社区担负着实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功能,由于种种原因在当前的继续发展中无以为继,问题频现。运用政府治理视角可以有效突破当前新型住宅社区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助推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发展。因此本文运用政府治理思想的主要特点,针对当前城镇化现状中新型住宅社区发展的瓶颈问题,探讨有效的破解办法,以期对实践活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村改居"是中国独特的城市化路径。围绕城中村改造、城郊结合部改制、农村的撤村并居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四种空间形态和实施方式,学界对何为"村改居"社区及其存在问题、如何治理应对,给出了颇具启发性的思考。"村改居"社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借鉴城市社区中"单位向社区"转型的理论,总结村庄向社区转型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启示,构建"村改居"社区从"转型社区"的样态描述到"社区转型"的城乡共生之路,是弥补"村改居"社区研究学术细节和理论空隙的一条可行路径和视角。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29)
以新型城镇化为分析视角,对城乡接合部社区安全治理的现状、问题、安全社区认证指标体系、社区安全盾进行描述,指出在后工业时代网络化的社会结构下,亟待转变传统治安管理思路为安全治理思路,积极探索政府、NGO与公众等多元主体相互合作的新型[1]社区安全治理模式,确保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16,(9)
正【提案背景】江苏省"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紧紧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强富美高’新农村建设推进行动,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格局,努力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先导区、示范区"。  相似文献   

16.
社区是城乡的重要基层治理单位,是家庭的基本落脚点,是个人的重要朝夕相处之处,也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单元与社会共同体。"社区精神"的缺失,"村改居"社区的出现,社区"碎片化"问题等使社区司法公正意义更为重大。社区司法实践中轻视司法程序、社区司法程序违法制约机制不够健全、社区司法自由裁量权相对草率、社区立法不完善、社区司法腐败等问题严重损害了社区司法公正,需要完善立法先行、司法实践公正、司法监督有力、错判承担后果、司法结合调解,以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与五位一体新局面提供必要的社区司法保障与社区治理范式。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9,(11)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快推进"过渡型"社区治理是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天津市武清区蒲瑞馨园社区通过创新实施"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提升了基层党建战斗力,在过往的工作中不断完善组织管理,构筑服务阵地;延伸服务触角,转变工作作风;丰富活动载体,促进社区和谐。今后在推进"过渡型"社区党建工作中要找准着力点持续发力,使"过渡型"社区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随着内外部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传统粗放型的城镇化模式呈现出诸多弊端,这对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到2020年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天津加强社区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彦 《求知》2012,(7):31-33
继工业化之后,城市化目前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强大动力。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也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天津以"三改一化"(即农改非、村改居、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和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治理是一个制度创新、社会重构、工作格局改革的系统工程,有一个培育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对深圳一个“村改居”社区的分析,剖析了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通过社区利益共同体构建、社区自治组织权威再造、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社区居民参与机制建设等重构社区治理格局,促进社区发展与和谐社区建设,实现社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