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俄罗斯反恐的国际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俄罗斯积极与各国开展反恐国际合作.合作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上合组织框架下,与周边国家开展反恐合作,这是俄反恐国际合作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第二,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合作,这是其反恐国际合作中的重要方面;第三,与亚洲、拉丁美洲相关国家进行反恐合作,主要是进行一般性的反恐合作,服务于俄罗斯对外政策大局."周边国家-西方国家-其它国家"这三个层次有着鲜明的主次、轻重之分,这是由俄罗斯面对的反恐形势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巨威莉 《东南亚研究》2023,(4):113-131+157
“9·11”事件爆发后,美国将反恐列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届政府基本都将反恐作为开展国际合作的优先议程之一。由于政治、经济与社会等原因,长期以来,东南亚可谓是恐怖主义活动多发地区,并被美国视为反恐的“第二战线”。而选择与域外大国进行反恐合作是东南亚国家进行有效反恐的主要路径之一。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反恐合作主要通过全球、区域和国家三个层面展开,以多边合作、小多边合作和双边合作为主要合作形式,以共同签署反恐宣言与决议、举行反恐联合军演、共建反恐机构与情报共享中心和反恐援助等构成合作的多重途径。历经20余年,这一合作逐渐呈现出以美国为中心的多层网络化架构,并取得了诸多成效。然而,由于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反恐目标与能力方面的不对称性、合作机制的低制度化以及和美国参与的间接性等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仍影响了合作的深化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3.
中国长期面临着各种恐怖主义威胁,并且这些恐怖主义威胁的种类和特征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国将打击恐怖主义作为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立法、健全组织机构等加强国内反恐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双边、多边的国际反恐合作,将其作为有效打击和遏制恐怖主义的必要手段.就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言,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使恐怖主义的根源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以及各国在反恐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和立场使国际反恐合作复杂化,决定了反恐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九一一事件后,公共外交在反恐中的作用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美国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等伊斯兰国家通过各种公共外交项目拓展外交渠道和资源以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公共外交的信息传播、社会接触和增进利益功能,有助于公共外交实施者和反恐怖主义者获得别国目标受众的信任与合作,遏制极端主义思想传播,削弱恐怖组织在地方社区的动员能力,推进情报搜集等任务,以及在国际社会唤起更多反恐共识。同时公共外交在发挥反恐作用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局限,比如公共外交的"柔性"方式与目标受众的信任倾向带来的制约,以及美国政策失误带来的信誉问题致使其巨大公共外交投入常常被当地反美情绪抵消等。实施"可信的公共外交"有助于相关国家增进反恐有效性,团结和动员伊斯兰社会和国际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战胜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5.
2017年底,在多方力量的联合打击下,"伊斯兰国"(IS)在中东的"根据地"丧失殆尽,国际反恐进入"后伊斯兰国"时代。在此背景下,IS向全球扩散开来。基于地缘、人员等因素,东南亚地区并非IS全球蔓延的核心区域。然而,从地区视角看,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威胁正不断上升,并处于地区恐怖主义的"第二波高潮"之中。在"后伊斯兰国"时代,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的发展与IS的网络化、扁平化转型同步,地区恐怖组织结构分散化,恐怖袭击家庭化,招募对象年轻化,招募方式网络化。同时,东南亚恐怖主义与地区问题复杂交织,呈现共生化、扩散化的新趋势。面对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东盟及东南亚各国在多边、双边和国内层面都采取了诸多的应对措施,如海上联合巡逻、情报分享等,但仍显不足。东南亚各国应着眼反恐立场的协调、国内冲突的解决、边境安全的治理、反恐的全面性与针对性等问题,加快推进地区反恐机制的深化,立足"双轨"协调与合力反恐,以更好地遏制地区恐怖主义的滋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国将菲律宾视为一个坚定的盟友,再次发现了菲律宾在反恐战争中的战略价值,菲美以反恐为契机开展了密切的安全合作。2004年7月菲律宾因人质事件提前从伊拉克战场撤军之后,菲美安全合作遭受重创,但随后又有所恢复。这一时期菲律宾在中美之间奉行"大国平衡"外交,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并发展与中国的安全和防务合作,但是中菲之间的外交与安全合作关系未能动摇美国在菲律宾安全合作中的地位。与菲律宾的反恐合作只是菲美安全合作的一个方面,美国更重视发挥菲律宾在其全球军力部署中前沿阵地和安全合作站点的作用,美国的这一意图也反映在2014年菲美《加强防御合作框架协定》之中。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后东盟反恐合作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雪峰 《东南亚研究》2003,(3):23-25,32
"9·11"事件后,为了配合美国在全球反恐的战略需要,以及出于东盟自身反恐和寻求安全的需要出发,东盟成员国之间,东盟与美、中、澳等大国之间,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恐合作.但由于受到宗教、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东盟联合反恐成效不明显.本文主要分析"9·11"事件后美国与东盟反恐合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安倍第二次执政以后,高度重视与中东的关系,经常出访中东地区。频繁地访问中东,说明了日本对中东地区的高度重视、日本与中东关系的密切和深厚。安倍第二次内阁期间,日本与中东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关注中东和平问题解决、政治与安全保障问题、能源合作、地区与全球等领域的协调与合作。日本深化与中东关系的动因有:确保能源安全、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彰显日本大国影响力、展示文化教育等软实力、奉行平衡外交、居间调停等。鉴于日本自身与地区和国际形势等多种复杂因素,今后继续深化与中东的关系,日本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地区的反恐形势与安全合作努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8月5日印尼万豪酒店爆炸案发生为信号,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袭击在2003年进入新的活跃期.这与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反恐行动",东南亚当地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恐怖主义组织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关系.面对现实的安全威胁,东南亚各国政府在加强地区合作,增强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的能力方面逐步形成共识,并且开始酝酿建立新的地区反恐机制和包括非传统领域的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非洲大陆与近海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非洲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近几年,为了应对国内不断增多的能源需求,同时也为了寻求摆脱对中东能源的依赖,日本逐渐加强与非洲的能源合作关系。日本与非洲加强能源合作关系,除了是为满足能源进口多元化这一显性目的之外,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目的,包括彰显日本的海洋地缘政治影响力,以及为日本继续追求"入常"服务等。不过,日本与非洲加强能源合作,还面临着不少挑战,日本自身的功利性目的、与美欧的竞争博弈以及处处与中国一争高下的心态,制约着日本进一步提升与非洲进行能源合作的水平与速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印太地区权力转移进程的加速,地区安全秩序开始变革,主要国家间的关系也处于重构中.作为印太地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国家,日本与印尼以海洋安全合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密切两国关系.日本—印尼合作既受到亚太乃至印太地区局势快速变化、美国对外政策调整等外部环境的较大影响,也是两国基于各自国家利益和战略取向的主动作为.然而,其合作受到若干负面因素的掣肘.双方不仅对未来海洋安全合作具体设想有所差异,在印太安全秩序构建主导权上也存在"美日印澳"或"东盟中心"的认知分歧,而且印尼等距离外交传统与国内民族主义思潮也会抑制两国合作的深入发展.因此,日本与印尼的海洋安全合作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中泰两军的交往与合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2l世纪,中泰两军关系迅猛发展,两国军队开展的包括"中泰友谊-2005"、"突击-2007"、"突击-2008"、"突击-2010'和"蓝色突击-2010"等各项演训使两军在防务安全磋商、军事训练、人员培训等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加强.未来中泰两军进一步深化交流、加强在反恐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发展趋势是无容置疑的,但联合演训的规模将受其他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战后,由于美军单独占领日本,美国占领当局直接主导了日本的非法西斯化改革,日本的对外政策也被纳入美国的东亚地缘战略框架内。正因如此,战后日本的"国家正常化"进程与美国的亚洲地缘战略密切联系在一起。冷战时期,日本充当美国在亚洲的"冷战"哨兵,日本在"旧金山体制"下获得"独立"和国际空间。冷战结束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战略,日本乘机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扩展自主权。尤其进入21世纪,日本通过参与美国的"反恐"战争,实现了海外派兵。近年来美国实施战略东移和"亚太再平衡",日本借机加快修宪活动和军事"解禁",加速日本"国家正常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为不同国家和地区探索更加适宜自身的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倡议框架。日本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政治和经济逻辑。一方面,日本民族国民性中的实用主义心态和日本摆脱西方大国的政治羁绊、谋求更强政治独立性与多边合作的政治愿景,分别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支撑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另一方面,日本经济经历了近20年的低迷增速,目前受到人口老龄化等供给侧因素的困扰。中日经济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双方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如果日本能够成功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在基础设施投融资和国际劳工流动等领域与中国开展务实合作,就有机会实现中日双方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反恐斗争进入治乱新周期,如何反恐、靖乱和治乱,成为摆在世界面前的全球安全治理难题。2018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随着在叙利亚打击极端组织的战事"取得成果",美军已经打败了臭名昭著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然而,美军撤离叙利亚,并没有让世界获得太平,2019年这一年里,在全球各地此起彼伏的爆炸声和络绎不绝的枪击事件中,国际社会面临的暴恐威变得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16.
海事是指关于人和船在何种航行环境下进行哪些水上活动的事务。为了有效应对人类在利用和经略海洋过程中遇到的海洋环境威胁和海上安全挑战,国际社会加强了对于海洋安全的海事保障,并进一步兴起了以海上安保与海洋环保为主要内容的海事合作。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逐步推进,有关各方必然将面临一系列的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中国与相关国家产生了提供充分海事保障与加强国际海事合作的现实需求。对于中国海事来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可以从大国协调与机制完善、规范重塑与标准修订、国际交流与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寻求建立一个涵盖重点港口、支点国家与辐射对象的国际海事合作网络,这将会有利于保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顺利建设,有益于促进中国周边外交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推动大国间的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17.
"印太"战略出台以来,日本与越南不断推进涉南海领域的合作.两国南海防务合作逐步常态化、机制化,涉南海经济合作日益全面、深入,涉南海议题支持配合更加多元、多样.日越南海合作既有提升南海议程设置地位的战略考量,又有利用南海合作牵制中国、谋求对华战略博弈主动权等动机,对地区局势稳定和中国维护领土主权带来切实的负面影响,但受战略需求不同、政治安全互信不足等因素影响,其合作效果会一定程度被削弱.中国在坚定维护南海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应通过地区互利合作化解对华地缘政治竞争,积极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有针对性地与日、越等国开展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18.
九一一事件对国际战略态势的深刻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九一一事件对国际战略态势的影响是重大而深刻的,现实而长远的.虽然它并没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国际战略格局,但却使世界基本矛盾重新排列,恐怖与反恐怖、称霸与反称霸的矛盾再次以政治军事斗争焦点的形式表现出来;战略力量对比重新组合,美国势力明显强化;美国军事战略开始重大调整,"确保美国安全"的战略更加显现;中亚地区地缘政治版图将重新划定,大国在中亚地区已经展开空前的争夺;"反恐战争后遗症"将长期存在,中亚地区有可能出现新的动荡乃至冲突.九一一事件将使中国西部安全问题再次凸显.反恐战争的泛滥化和扭曲化,将有可能扼杀地区和平.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国"是当前世界上最新型的恐怖主义组织,尤以强大的渗透力、狂热的吸引力、广泛的传播力而著称。在泛伊斯兰背景下,"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外溢效应很快波及印马菲泰等穆斯林人口众多的东南亚国家,使东南亚迅疾成为"伊斯兰国"渗透的主要地区之一。"伊斯兰国"通过招募成员、媒介宣传、设立分支机构等多种渗透方式在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严密的扩张网,使该地区面临着严峻的恐怖主义威胁,使东南亚国家的反恐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本研究就"伊斯兰国"在东南亚传播与扩张的主要方式、影响,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应对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本质上看,中国与东盟存在反恐合作的共同利益,双方应当选择正确的合作策略。中国与东盟应当坚持刑事治理的反恐合作模式,遵守联合国反恐国际刑事政策,制定反恐与打击其他跨国有组织犯罪并举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