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新媒体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改革提供了可行性发展平台。因此,高校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政教育渠道,优化高校思政教育环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00后"大学生具有个性鲜明、勇于竞争、亲近网络等特点,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不小挑战、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要精准把握"00后"大学生的特征,优化思政教育内容、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为"00后"大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将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高校辅导员必须立足当前、紧跟形势才能打破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瓶颈。本文旨在分析网络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从而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进行深刻的分析,进而为网络时代下辅导员的思政工作寻找到一条新路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精准思政既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所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使然。从问题逻辑看,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精准思政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时空灵活度和供需匹配度;从理论逻辑看,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精准思政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要求、发展规律和价值追求;从实践逻辑看,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精准思政必须树立“技术为育人所用”的理念,警惕技术异化,不忘共性的价值引领,同时注意数据使用伦理。  相似文献   

5.
高校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是为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认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共青团的本职主业。在"大思政"的格局中,在新媒体背景下,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年特点,分析高校共青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机遇,探讨安徽警官职业学院警察系"思政教育融媒眼"平台的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共青团发挥思政教育的路径,不断加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  相似文献   

6.
杜凡 《前沿》2014,(7):175-17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纵向推进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日益重视人本化原则,将学生作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对象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诸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路径选择的基本;同时面对来自社会的诸多影响因素,创新构建思政教育工作方法显得客观而现实。本文以和谐发展的视角,对高校思政教育方法路径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深层次厘清高校思政教育方法路径选择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具体化。  相似文献   

7.
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洪剑 《前沿》2010,(12):173-175
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挑战与新的形势下继续发挥和增强其实效性,必须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引入"人文关怀"的模式,并将此模式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本文在对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加强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5,(6)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秉持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的理念,根据高校思政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才能使高校思政工作顺利发展。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为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思政课教改的深化,"大思政"教育观应运而生,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然状态的描述。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而思政课教师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主体。高职校若能在大思政背景下,从道、学、术上充分挖掘专任思政教师的潜力,充分发挥其在关键主体中的排头兵作用,可以助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积极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履行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力量。虽然都从事德育工作,但两者的交集并不多。当前,国内很多高校在尝试实行书院制模式改革,构建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机制,这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思政"五人工作小组"平台、科研合作交流、制度保障等措施,可以实现两支队伍的同向融合建设,从而发挥两支队伍的最大合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政治要求、思想组织观念、道德行为规范,进而利用多种机制与载体,对受教育的主体积极施加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良好影响,而由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组织进行的各种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实践活动。公安院校的思政教育不仅要"育警"更要"育人",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仅有《弟子规》、《三字经》这样的蒙学读物,更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涌现出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要求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要依托大数据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利用大数据的"私人订制"教育方式,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个性化、精准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效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必然从传统的思政教育话语方式向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方式转变。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仍存在以单向灌输为主、更新不及时、情感不深入等问题,需及时更新观念、了解学生需求、加强人文关怀,构建平等的话语沟通关系,营造轻松愉悦、富有趣味的话语环境,在开阔高校学生内心世界的同时,构建一种让大学生更乐于接受的话语沟通方式,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高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必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统领作用。在当前互联网正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况下,探讨高校网络思政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网络思政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文章通过对网络思政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有关形式创新的"四化"建设的思路,以扬长避短,使网络思政在现代大学生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触角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互联网思维已成为当前主流思维方式之一,它不仅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感情等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赢得引导、服务、教育学生的主动权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引导互联网思维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过程中,高校面临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想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必须通过互联网思维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着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与性与科学性,让高校思政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最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微博”网络生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的“微行为”对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微博”网络生态下的网络思政的“危”与“机”,探索网络思政的新方式、新视角和新理念,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课程思政为核心,守正创新,铸魂育人,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工作动态     
教育部:召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探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6年10月16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在中南大学组织召开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教育部思政司司长杨振斌、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李军在会上作了讲话,来自全国47所高校主管研究生思想教育的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冯刚主持。会议强调,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发挥思政课政治引导的基本功能,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依托思政课价值塑造的关键作用,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借助思政课实践转化的重要指向,自觉投身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实践。为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高校既应当科学规划教学内容,促进高校各门思政课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知识串成系统连贯的“珍珠链”,又应当守正创新教学实践方式,形成理论滋养、价值铸魂、行动自觉互促共进的“动力链”,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质量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生动图景。  相似文献   

20.
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相关教育内容缺乏足够交流,新兴媒体技术的即时性、便捷性、互动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改善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缺乏沟通和交流的问题,在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形成的合力下,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