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内容中国化,一是形式中国化,即话语中国化。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首先通过译介产生,译介话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初始形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与国民革命话语、苏联话语的争竞,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革命"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第一次理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经验",用"建设"、"发展"代替了"革命",逐渐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中,常见以朴素语言表达深刻道理的民间俗语、谚语,其中就包括"猫论"。但与其他俗语、谚语不同的是,"猫论"在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中应用广泛、影响深远,包括侧重于革命斗争的"猫捉老鼠",偏向于党际干群关系的"老鼠见猫",盛行于改革开放前后的"白猫黑猫"等,形成了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特话语。"猫论"在不同层面的运用,总是与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相联系,并非信手拈来、任意使用,因此应当全面地、客观地来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对五四运动的纪念和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五四"纪念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五四"纪念话语也随着历史变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内涵主旨。从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人民日报》"五四"纪念文本的词频分析可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五四"纪念话语主要呈现学习与建设等主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五四"纪念话语进一步凸显斗争与劳动等主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五四"纪念话语则着重强调现代化建设与五四精神等主题,而新时代以来的"五四"纪念话语尤其宣扬青春与奋斗。  相似文献   

4.
从缔造新中国到建设新中国,一代代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书写了一幅激越沉雄的历史画卷,矗立起一座共和国历史的不朽丰碑。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构筑起共和国的雄伟大厦,用智慧和  相似文献   

5.
话语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的重要载体,是其影响思想引领实效性的关键一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思想引领的主导话语基本实现了从革命话语到治理话语的历史性转换。从革命话语的角度出发,这种转换的必然性在于革命话语自身的斗争性与党思想引领的"和谐"意向相悖,且革命话语难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支撑党思想引领的先进性。从治理话语的角度出发,则在于治理话语本身对于党思想引领重心转换的适应能力及其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引领先进性的有效夯实。革命话语到治理话语的转换仍在进行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正确对待革命话语为总的前提,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为总的原则,以构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引领治理话语体系为总的任务,使话语转换沿着正确的进路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6.
本期导读     
《春秋》2013,(1):1
人民政协的发展和曲折总是同共和国的命运相关联。每到重要关头,都会遇到空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新中国成立前是这样,粉碎"四人帮"后亦是知此。在这两个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魄力,谋惊天动地之计,做力挽狂澜之策,将共和国带入新生。人民政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这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做出了巨大贡献。《新政协召开前后琐忆》是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沙里先生亲身经历的见闻;《1976-1978:人民政协在徘徊中前进》为荣言先生广泛搜阅史籍整理而作。  相似文献   

7.
话语是思想理念的语言表达,是传播给舆论场并影响甚或控制其受众思想理念的行为过程,是不同的意识形态主体之间或相异的学术派别之间的博弈方式或交往方式。伴随中国思想史的展开,中国的学术话语史也绵延至今。中国古代学术话语体系,以"内以修身、外以治国"为基本内涵、"直觉理性、短言隽语"为表达方式,直到明末清初,才转向革新创进的呼吁;中国近代学术话语体系,在"西学东渐"的环境中展开,以"变革社会、振兴中华"为基本内涵、"古今联结、中西配合"为表达方式,直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变革;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体系,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建构,以"观念转型、道路探索"为基本内涵、"经验清理、思想批判"为表达方式,直到"南方谈话",才明晰建构这一学术话语体系的方法论,并奠定当代学术话语体系的基础;这一当代学术话语体系,已在十八大后明确其建构方向,走上了自觉创建的道路,它在"文化复兴"和新鲜经验的学术总结的结合中,加快创造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宣传话语是中国共产党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利器,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解放战争时期,在科学把握政治局势走向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加强舆论宣传力度,以报刊为阵地,从社会主要矛盾、使命任务、政治主张三个维度建构了一系列具有共情动员作用的宣传话语。从社会主要矛盾之维来看,中国共产党建构起关注中国人民自身处境认知的阶级矛盾话语;从使命任务之维来看,中国共产党构建起聚焦中华民族自主性发展的民族解放话语;从政治主张之维来看,中国共产党塑造了专注于中国人民主体性建构的消灭专制独裁话语。三重维度的宣传话语有机统一,共同致力于推进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未来新中国建设,展现宣传话语在社会领域的显著效能,为新时代党培育和建构宣传话语体系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今日浙江》2011,(11):74
2009年9月,为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中央批准,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组织评选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今年2月9日起,新华社陆续播发"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缅怀传播马克思主义、创立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驱,讴歌创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共和国英模和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0.
"不忘初心"是十八大以来党的显性话语,它鲜明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初心"作为这一显性话语的核心酵素和思想灵魂,在理论维度,其概念内涵就是"为人民谋幸福",这从根本上是由党的性质规定的;在历史维度,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话语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成长和演进;在实践维度,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人民的"幸福线"、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加强历史教育以及提高执政本领;在价值维度,中国共产党提出"初心"话语,有利于增强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在国际社会树立良好的政党形象。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外交独立自主的70年。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念与实践,曾经和正在经历着从谋求国家发展空间到把握国家发展机遇,再到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和贡献中国智慧的历史过程。从"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念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保持着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天下观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2.
乔姗姗 《理论月刊》2015,(2):99-104
在西方话语霸权的时代,新概念的出现仿佛都根源于西方话语体系,但是,群众路线和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则是完全从属于中国语境的解释框架,是中国共产党依靠自己的实践智慧实事求是地提出的解决我国问题的方案。这两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词汇,经过实践证明,成为我国社会治理的主导性方针,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形成了内在的"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首先,群众路线确立了群众的行动者角色,从政治立场赋予社会参与自治的合法性是"前因"。其次,社会自治行动的理性实现需要服务型政府中引导型职能的保驾护航,则是"后果",两者相互交融、缺一不可,成为了我国政治话语体系的核心词汇。  相似文献   

13.
《新东方》202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这是保证共和国行稳致远、永不变色的关键。共和国颜色的"红"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建了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及其进行的事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其二,从历史的、世界的视野观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其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民主自由。其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1949年新中国成立,翻开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60年风雨同舟,60年共创辉煌,在共和国发展的历程中,我国各民主党派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半个多世纪以来,人民解放军在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能,保卫了共和国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实践语境下转化、形成和发展的话语体系。从历时性考察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包含以阶级解放为目标的革命话语(1921-1949)、以生产方式解放为目标的建设话语(1949-1978)、以人的解放为目标的改革话语(1978-2012)、以梦想实现为目标的复兴话语(2012年至今)。从共时性考察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始终以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为轴心,积累了一系列"代言"经验:从话语"内化"来看,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辩证统一;从话语原则来看,要坚持党性导向、人民导向、问题导向辩证统一;从话语"外化"来看,要坚持历史视野、时代视野、世界视野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话语体系构建十分必要和紧迫。福柯话语理论的构建取向、葛兰西"文化霸权"的"大众的同意"、拉克劳和墨菲后话语理论的多元主体"接合",为之提供了视角和切点。大众化了的马列文论话语、中国化了的西方文论话语、时代化了的古代文论话语和实际化了的比较文论话语"接合"起来,构成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再与创新的非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话语二度"接合"起来,就能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的"有机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70年来,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主题,时刻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展开,持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坚持为马克思主义代言,承载理论创新;为党代言,宣示领导地位;为人民代言,回应人民关切;为时代代言,发出时代强音;为中国代言,讲好中国故事,以此构成了我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发展的基本向度,积累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的若干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性使中国文化话语体系中的自由思想表达处于隐性和被遮蔽状态,梳理、辨识和阐释中国文化中蕴涵的丰富自由思想,对于赢得在自由问题上的话语权意义重大。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多维的自由思想,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无产阶级解放为主旨的革命文化赋予自由以解放的蕴涵,十八大以来作为"国家表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价值观,内含着"许多规定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是中国文化语境下自由观话语螺旋式发展在内容深刻性上实现的一个完整"圆圈"。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5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我们倍受鼓舞。在人民政协65年的光辉历程中,各民主党派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48年"五一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