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期望。马克思、恩格斯曾多次论述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城乡关系问题,揭示了城乡分离的原因和后果,并指出城乡融合代替城乡分离是历史趋势。文章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为指导,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要加强党对城乡融合发展的领导;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强化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优化城乡产业结构,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马骏 《求索》2023,(2):119-129
共同富裕诠释了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价值追求,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目标下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呈现出城乡资源要素双向能动融合、城乡经济形态互利共生融合、城乡物质精神系统有机融合的特征,并以人力资源赋能、绿水青山赋能、规模资本赋能、财产要素赋能、数字乡村赋能作为主要动能,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数据变效能、产能变产值等价值转化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因此,共同富裕目标下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应不断提高乡村资源变现能力,促进城乡功能需求互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富裕协同共进;破解城乡要素市场阻隔,促进城乡经济循环互补;消弭城乡设施服务落差,促进城乡生活品质均等;弥合城乡发展数字鸿沟,促进城乡治理高效同步。  相似文献   

3.
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释放乡村活力的迫切要求,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山西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三篇光辉文献"精神,以规划一体化促进城乡空间融合、以产业链重组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以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促进城乡社会融合、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乡要素融合,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促进数字社区和数字乡村深度融合,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方向。在经济层面,数字平台推动社区与农村、消费者与厂商、城乡要素深度融合,可以为数字经济发展拓展空间,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供载体,激活经济发展潜力;在社会层面,数字创新场景助推城乡全面数字化发展,在提升城市社区生活质量的同时,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成为数字生活入口。对此,应加快城乡数据共享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政务服务平台与商业平台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城乡融合的数字生活场景、强化城乡居民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的培养与教育,深刻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与势,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乡关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主轴。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下,城乡融合需要加强外部的联系影响和内部的融合渗透,促进城乡之间达到深层次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和功能耦合关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近年来,梯面镇借力城乡统筹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积累了一定经验借鉴,但对标新的战略要求,也存在明显的体制机制障碍。如何从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方式、城乡资源要素、人才队伍建设和城乡基层治理等六大方面破解相关难题,寻找优化路径,仍然是今后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北京观察》2020,(8):19-20
生态涵养区建设用地对于城乡融合发展尤为珍贵。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做好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是保护生态涵养区和促进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保障农民利益的核心问题,在诸多要素中应首先得到破题。  相似文献   

7.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城乡融合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是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在保持城市与乡村各自特色的同时,在发展水平上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8.
唐琼 《湖湘论坛》2020,33(2):88-98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我国城乡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涉及城乡内部外部等诸多现实因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融合,空间融合和要素融合,打破城乡二元促进业态新生,目标是城乡互动城乡互有城乡互通,达到城乡要素全方位自由流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均衡、共赢、包容的城乡融合发展体系,更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指出要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切实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江苏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是城乡融合发展。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问题。缩小城乡差距要发挥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做好"城乡空间""人""地""钱"等  相似文献   

10.
张玉荣 《小康》2023,(29):24-27
<正>新时代新征程,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新的实现形式和载体支撑,“百千万工程”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现实途径。通过“百千万工程”牵引,广东省在百县的点上、千镇的线上、万村的面上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尽管近年来,广东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已取得重要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目前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相似文献   

11.
高帆 《探索与争鸣》2022,(9):67-77+17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农村劳动力大规模非农化流转、进入城市就业而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现阶段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三大历史性趋势——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下降、城市化的相对减速、数字和绿色经济的快速崛起,它们分别从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这三大趋势相互交汇,对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城市化相对减速影响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转的规模和速度,而数字和绿色经济崛起则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了“双刃剑”效应。新时代我国应基于三大历史性趋势的交汇特征,因势利导地完善和改进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方向、城乡劳动力流动基础、城乡空间分布、城乡部门产业特征、城乡部门功能定位等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2.
杨军 《北京观察》2022,(2):32-33
进入新时代,北京要继续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也面临一些难点,需要大力破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发展格局,需采用新的思路举措破解城乡要素融合难点,促进北京城乡走向共同繁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近些年,首都北京从城乡统筹发展到城乡一体化发展再到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提速,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87.5%,城乡融合发展进程综合实现程度达到89.5%。  相似文献   

13.
特色小镇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驿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打造特色小镇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应突出特色小镇建设的融合性,依托区域优势加强系统设计,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的科技含量,完善配套法律服务与保障,将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服务体系进行了深层次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改革政府与社会关系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毋庸讳言,国家对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的构建下了很大力气,在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了城乡社区社会运转体制。创新适应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需要的新体制,不断协调好城乡社区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激活城乡融合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构建城乡社会生活共同体发挥  相似文献   

15.
“城乡中国”时代的资本下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已由乡土中国时代进入城乡中国时代。进入城乡中国时代,只有促进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城乡融合,才能实现产村融合。工商资本下乡对城乡中国时代社会的发展有利也有弊,一方面促进了由城市到乡村的要素流动,另一方面也可能侵蚀国家目标和农民利益。因此,我们要通过农村的再组织化,使乡村社会与工商资本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保护农民权益,增强农民主体性,推动乡村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6.
肖万春 《湖湘论坛》2009,22(4):84-86
要促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城市统筹发展,必须进一步创新体制:一是建立健全长株潭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体制,加快以扩大县权为目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是进一步改革城乡分治的各种制度;三是建立支持性多中心新型城市化体制促进长株潭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优化;四是建立健全城乡产业融合体制;五是建立完善城乡资源环境一体化管理体制;六是着力防范和化解城乡统筹体制创新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危旭芳  张婷 《岭南学刊》2023,(3):104-115
如何有针对性地缩小城乡差距,对于在新发展阶段重塑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前人研究,本文构建了包括居民生活差距、基础设施差距、公共服务差距和产业发展差距等在内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使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对东西部七省(云南、甘肃、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山东)的城乡差距进行了测度和比较。在此基础上,从着力推动城乡各类要素双向流动融合、加快补齐乡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以产业振兴为重点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探索差别化城乡融合路径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的举措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战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当前我国的脱贫攻坚应在生态文明视域下进行制度创新。应通过合理的确权颁证,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基础性制度条件;通过村两委主导的综合性合作组织,完成村级脱贫攻坚任务的纲领性制度创新;通过促进"资源下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多元地域性的文化复兴,激活乡土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反思和检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城乡发展的伟大实践,可以发现城乡土地制度改革不到位、户籍制度不适应农民工市民化新要求、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亟待更大创新、金融资源配置还需进一步体现普惠性特征、医疗卫生和科技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程度仍显不够以及城乡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亟待加强等问题,仍然在不同程度上构成新时代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制度性约束因素。未来时期,必须明确不同类型新型城乡形态的特殊发展状态及其对于不同区域城乡一体化顺利推进的重构作用,进而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协同推进的战略体系中,以顶层设计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科学支撑机制与多元制度创新,最终在城乡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中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充分尊重党员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既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城乡党建加快融合、形成城乡一体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重要内容和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