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自信有助于理想信念的树立和坚定,是培育理想信念的基石和支撑,与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这种内在的关联性对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从而塑造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上,高校要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引领,使大学生激发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立志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传统历史与现代科学思想的结合,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课题。新时代我国要实现文化自信,必须坚定走自主发展之路,同时以开放包容态度,吸收其它文化精华为我所用,为中国文化提供新动力,同时妥善处理传统与当代、国内与国外的文化关系,以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当代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三大基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发扬光大革命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脊梁,繁荣当代先进文化是呵护文化自信的命脉。规避"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陷阱,捍卫意识形态安全,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4.
冯瑞 《传承》2013,(6):44-45
高校将地域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红色文化与教育教学、生活与社会实践及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可以切实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正>公安工作的基础在教育,公安院校的蓬勃发展和大学生的淬炼成长,文化育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公安院校“大思政”教育的核心要素,是坚定青年理想信念,筑牢忠诚担当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遵循。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  相似文献   

6.
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权利意识、竞争意识及心理健康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对此,应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根基,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革命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战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需要厘清育人和育才相互统一的关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互动转化的关系、内化和外化辩证统一的关系、守正和创新有机结合的关系、人化和化人相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些大学生遭遇"价值观困境",具体表现为理想信念不坚定、过度凸显个人价值、过度彰显工具主义思维方式等。当代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价值观、西方价值观的冲突会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其陷入"价值观困境"。教育者要夯实和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增强理论的生命力;要发挥各类教育平台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占领意识形态新型传播阵地;要塑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帮助大学生走出"价值观困境"。  相似文献   

10.
王琳 《传承》2010,(21):99-101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问题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了解及掌握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研究。调查问卷分析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意义和必要性认识情况的认识。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问题方面的特点与不足,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情况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中国的未来与发展。以东北林业大学本科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提出高校在新形势下对于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该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问题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了解及掌握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研究.调查问卷分析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意义和必要性认识情况的认识.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问题方面的特点与不足,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认为,文化自信最为重要,起到决定性作用。他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充分表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获得文化自信的三条途径。一是继承和弘扬。习近平  相似文献   

14.
宋国英 《前沿》2010,(8):192-194
风险社会语境中的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养成是一个尚不为学界关注但却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时代课题。大学生主体意识是大学生在对象性活动中形成的对自身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以及自身地位的认识和觉悟。从面向未来幸福生活的历史维度,以传统文化的扬弃为基础,以市场经济文化的积极元素浸润与引导大学生当下对象性活动的自然展开,是大学生主体意识养成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马艳华  张改娥 《传承》2014,(9):126-127
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大学生培养和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各方面具有深刻的影响,近年来,部分学者认为中庸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和提高。但是,通过深入分析中庸思想的文化内涵及中庸思想与创新的关系之后,发现中庸思想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不能仅靠自发形成,也不能单靠教育灌输,只有真正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才是坚定的、强大的、自信的、进步的。要引导青年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担当起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视野中大学生主体性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也会阻碍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根基,烙印在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心理中,对国人始终具有影响力。大学生作为青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心灵发展,一般高于其他社会青年,但其主体性的发展仍然受到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天人合一"的思想孕育了中国伦理本位文化传统、群体本位的倾向,以及整合思维方式,这对大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但同时传统文化中也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资源,因此,可通过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同时培育创造性思维文化,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促进大学生主体性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必须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坚定自信,明确抵制文化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和精华,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的特点,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承继传统文化:现状、需求与日常生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主体.当前大学生承继传统文化呈现出认知匮乏、道德缺失和践行危机的现状.为此,需要借鉴文化濡化思想将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与现代观念进行濡化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创设濡化载体与空间.  相似文献   

20.
诚信思想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深厚道德底蕴,是立国之道、做人之本及修德之基,也是当代大学生立身处世必备的重要品质。当代大学生群体出现诚信缺乏的问题,其原因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群体自身有重要关系。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需要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发挥社会的道德教化功能、高校的教育功能,同时倡导大学生的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