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锐词     
《群众》2018,(16)
正痕迹主义指做任何事情,都得留下痕迹,不然就等于没有做。近几年,"痕迹管理"在基层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还原干部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供日后查证。但部分基层干部反映,为避免在上级检查时被问责,日常工作中,他们不得不过分在"留痕"上做文章。专家指出,"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成为形式主义新变种,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孙璐  庞昌伟 《人民论坛》2020,(14):60-61
痕迹主义是形式主义的新变种,主要表现为一切以痕迹为中心、有意制造虚痕假痕等。从本质上看,功利主义是痕迹主义的内在动机,检查评比多是痕迹主义的催化剂。对此,应树立标本兼治的治理理念,以加强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等方式整治痕迹主义,消解痕迹主义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3.
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痕迹主义"实质上是"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念歪了工作留痕的"真经"。新时代要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遏止和杜绝"痕迹主义"作风,回归"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9,(4)
<正>"痕迹管理"作为一种过程纪实留痕的管理手段,近年来被普遍应用在机关工作的督查管控和绩效考核之中。然而,在有的地方和领域,由于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痕迹管理"有异变成形式化的"痕迹主义"之嫌,既让基层疲于奔命、苦不堪言,也没有起到应有的管理效果。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痕迹管理"存在的问题,强调"这种状况必  相似文献   

5.
<正>对当前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行精准画像,深刻分析其体制成因,精准谋划治理对策,对防范和纠正党内不正之风、构建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岁末年终,各级党政军群事业单位密集开展考评考核,种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良作风卷土重来,并在新的时代特点下表现为"表格主义""痕迹主义""一票否决""层层加码""一刀切""一言堂"等新形式,这既与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更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6.
"静态痕迹"中的"静态"二字,绝非"静止状态"之含义,它乃是工具痕迹学从日常词语中移植过来的一个借代词."动态痕迹"与"静态痕迹"的最显著区别便是这两类痕迹中由于两客体之间相对位移量的不同而形成的痕迹特征差异."以作用力方向区分线形痕迹及凹陷痕迹"的分类方法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存在许多问题.对于将工具痕迹划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两大类,"单一型痕迹中既包括线条状痕迹又包括凹陷状痕迹,复合型痕迹是单一型痕迹中两种痕迹并存的痕迹"的分类方法,笔者持不赞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伴随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技术治理实现了对科层制的深度嵌入,形塑出技术赋权体制。在该体制下,国家权力支配的方式与过程发生改变,基层政府行为呈现治理流程规范化、指标设定精细化和全面质量管理等特点。村级组织为应对科层制技术治理要求,采取职责履行痕迹化、组织分工专业化和村庄治理事本化等规范化应对措施。"规范主义"成为理解技术赋权体制下村庄治理的核心。村级组织的"规范主义"运作,虽有助于提高基层治理的制度化水平,但也带来诸如形式主义、尾巴主义和行政化等问题。由此,构建规范之下有简约、简约之中有规范的"内方外圆"社会治理格局,成为当前乡村治理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当下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之间难以很好地融合为一体,基层党建往往悬浮于乡村治理之上,基层党建因为缺乏有效的"抓手"而变得空洞,容易演变为痕迹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而乡村治理由于缺乏基层党建对其公共性与主体性进行重塑,从而导致了国家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这种状况难以实现乡村振兴,因此在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之间形成联动互嵌的结构体制,实现基层党建带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确保选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选民这一权力的彰显,莫过于5年一次的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如何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确保基层选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2016年12月~2017年3月30目的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中,鲁山县首次倡导并践行"痕迹化管理",依法保障了62万多名选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选择"合拍"的方法回顾和总结以往的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情况,鲁山县人大常委会认为,如果将"痕迹化管理"的方法引入换届选举,会发挥很好的作用。实行"痕迹化管  相似文献   

10.
罗芳 《人民论坛》2012,(17):226-227
传统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制度以严格的法定主义为特征,排除法院的自由裁量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和仲裁实践的发展,法定主义在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制度中的地位出现弱化的趋势,可以预见,法定主义将转化为"相对法定主义",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引入则会是法定主义弱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审美主义思潮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悦笛 《思想战线》2001,27(6):55-58
"审美主义"是一种以审美活动取代其它生命活动的价值取向,"生命艺术化"是其思想核心,它要藉审美之途来安顿此岸的生存.从这种新的视角出发,审视中国美学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断代史,立足于中西文化-美学比较角度,考察审美主义在中国的系统化形成,探寻审美主义在中国的接受机制、建构特质和发展理路,将会对理解整个20世纪中国美学有特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政策落实的关键环节。据权威媒体报道,最近一段时间,各地文山会海有反弹回潮的趋势,督查检查考核工作泛滥,痕迹主义代替工作实务……种种形式主义的表现增加了基层负担,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已经严重影响了基层正常工作的开展。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并将2019年作  相似文献   

13.
整体分离痕迹是指一个完整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断裂或分解成若干部分所形成的新界面痕迹[1],它反映了被分离部分与整体之间以及各分离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鞋底作为物体的一种,自然也会形成整体分离痕迹,而鞋底的整体分离痕迹又有其特殊性——既属于分离痕迹,又属于足迹。此外,现场经常留有穿鞋足迹,鞋底整体分离痕迹极强的证据力度有助于案件的侦破和法庭上的举证,因此将鞋底整体分离痕迹单独列出作为足迹和特殊痕迹的结合痕迹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以下对鞋底整体分离痕迹的形成、类别、特征、应用进行论述,并辅之以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除了留下各种各样的物质痕迹外,还会留下潜在的心理痕迹,通过对现场物证痕迹的勘查.动态分析作案人实施犯罪的心理过程,有助于侦查人员明确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弥补现场物质痕迹的不足.同时能够对案件中的物质痕迹起到实质的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互引中的作用,进而促使侦查人员加深理解案情,客观地把握整个犯罪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上,新制度主义与罗尔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新制度主义认为,有效地保障私有产权制度将会带来效率,但是,公平问题影响效率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因而,新制度主义走向了对意识形态的求助,认为意识形态如果能够使人们接受现存制度是公平的,就不会因公平问题而影响到效率。与新制度主义不同,罗尔斯提出的"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通过设定"无知之幕"下的个人选择而在理论上解决了公平问题,从而为效率的实现扫清了障碍。但是,罗尔斯的证明仅限于理论,对于20世纪社会治理的实践却鲜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资源基础观的纵向一体化研究近年来呈现出新的趋势,从看重企业资源禀赋的"原子主义"转向关注资源与环境匹配的"权变主义",然后是将环境因素内生化的"知识网络主义"。通过阐述这种新趋势来勾勒纵向一体化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突破企业自身资源存在于战略联盟和社会知识网络中的网络资源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多层次分析框架,将资源因素和环境因素同时纳入到有关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发现:资源禀赋是影响企业治理选择的重要因素,环境因素不仅会影响资源的开发,还会影响资源的价值,有价值的资源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还存在于企业所处的战略联盟和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17.
贸易霸凌主义不仅会危害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安全,还会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面对霸凌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需要充分认识时局、苦练内功、加强民间投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控地方债务风险,以从容应对霸凌主义。  相似文献   

18.
电磁信息"痕迹"是指高科技犯罪分子在实施作案过程中或者预谋作案时在其使用的通讯媒体、计算机系统或其它具有一定记录保存功能的电子设备上自觉不自觉的留下的种种可供公安机关侦查、了解、掌握作案人犯罪过程、证明案件事实的以电子形式存在的信息与数据。高科技犯罪中电磁信息"痕迹"取证是关键。甚至需要从已被删除、加密或破坏的文件中重获信息。为有效控制高科技犯罪和侦破高科技犯罪案件,必须高度重视电磁信息"痕迹"的提取和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9.
扶贫领域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影响脱贫质量,亟待破除。首先要反对官僚主义,破除责任落实迁移化,其次要杜绝主观主义,破除政策落实空转化,再者要谨防机会主义,破除工作落实形式化,最后要刹止痕迹主义,破除形式内容化。  相似文献   

20.
如何看待当代大学生的功得主义取向?这会构成什么样的影响?青年学生、教育部门争辩的焦点在哪?在"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关注并思考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以新的目光重现审视"五四"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