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人们对日本社会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日本社会的一些现象也越来越引起国人的兴趣。比如,在日本各个工作场所,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超过65岁的老年人还在继续工作,有很多日本老年人"退而不休"。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数据,2016年,日本大约有23%的65岁以上老年人还在继续工作,其比例是七国集体首脑会议(G7)成员国中最高的,超过了美国的19%。那么,作为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比全国提前1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14年老年人口14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9.98%,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四化叠加"趋势明显。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严峻形势,回应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2010年杭州市就提出"9064"的工作目标(即到"十二五"期末。  相似文献   

3.
<正>截至2014年底,杭州市老年人口14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9.98%,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四化叠加"趋势明显。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严峻形势,回应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2010年杭州市即提出"9064"的工作目标,即到"十二五"期末,96%的老年人享受以社会化为支撑的居家养老(其中6%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群体乃至个人的较高层次的文明需求,这种形而上的追求在物质需求充分满足之前就萌发存在,更在物质需求以及其他需求得到一定满足之后勃发升华。对残疾人群体而言,文化反映的是精神追求,是素质的提升与人格完善的阶梯,是抒发心声引起社会关注与共鸣的文明载体,是群体利益与核心价值的有形体现。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老龄化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可以说在世界上都前所未有,我们国家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老龄化及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问题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感慰藉,这是最基本的;二是生活照料,这是不可或缺的;三是医疗护理,这是不可替代也是最为关键的。理想的养老模式,应该同时满足老年人以上三大需求。当前我国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以居家养老  相似文献   

6.
<正>7月1日起,一批新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始实施。其中,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家庭成员的"常回家看看",原本属于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道德问题,随着新法的修订,如今变成了必须遵循的法律规定。消息甫一传出,网上顿时热议纷纷,称其"缺乏现实操作意义"者有之,疑其"推卸社会尊老责任"者有之……有争议,说明了公众对"修法"的重视;而我更想说的是:不应过于质疑"常回家看看"的法治善意。一度以来,"常回家看看"的简单需求,何以成了许多老年人的"热门呼声"?归根到底,说明在  相似文献   

7.
许建良 《桂海论丛》2010,26(3):64-68
日本人具有浓厚的"恩"的伦理意识。从感恩的对象来看,有天地自然之恩、父母之恩、师恩和社会恩;感恩与施恩是互动共存的,由施恩、受恩、感恩、报恩组成"恩的行为链",构成了日本人的"恩的伦理世界"。为了使外在的规范变成个人内在的自觉,日本人重视"恩"的伦理实践和报恩意识的培养,从而为日本伦理和谐设置了牢固的心理机制,对于社会稳定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一、养老需求及其经济学分析(一)养老需求的种类老年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既有生理性的,又有社会性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穆光宗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六个老有"的政策目标框架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具体概括为:第一层次,老有所养需求、老有所助需求、老有所医需求,就是要满足老年人在衣食住行以及健康、卫生和安全等方面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这是最低层次的需求;第二层次是老有所爱需求、老有所伴需求,就是要满足老年人在亲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姜后村茅明姬老人,以前最大的乐趣就是在村口的大树下打瞌睡、聊天,如今她喜欢"乐龄学堂"的健康课、体操课,尤其喜欢组队比赛柔力球,身子骨也更加硬朗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不再简单满足于吃饱、穿暖等物质层面,而是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特别是在农村,文化娱乐活动较少,一些老人除了田间劳作,基本无所事事。如何满足农村老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福建省早在5年前就开始探索的乡村"乐龄学堂",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丁心镜 《前沿》2009,(8):24-26
马克思幸福思想认为人的需求是人的本性需求,劳动创造实践是需求满足的保证,幸福是分层次的,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辩证统一是科学幸福观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幸福观的最高价值追求。要以马克思科学幸福思想建构高校德育,对高校践行幸福观教育的方法进行思考探究。  相似文献   

11.
发展老年人社会福利,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应有之义。以互助养老组织为基础的社区内生型福利供给模式是适宜农村老年社会福利供给的“第三条道路”。多元化、普惠性的福利供给从不同层面回应了老年人的差异性需求。资源整合、权威再造、规则约束与价值认同构成互助养老组织的运行机制可形塑出低成本、高效益、可持续的内生型老年社会福利供给模式。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应当依托农村社区的内生性资源增进老年人社会福利,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2.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在阐释犯罪原因时,使用了"权力意志(will-to-power)"的概念,"在权力意志"的支配下,人人都有一种羡慕别人、战胜别人、征服别人等追求优越的动机。当这种动机因为受到本身条件以及外界的阻碍而不能获得适当的满足时,就会在个人心理上形成一种自卑感或自卑情结,犯罪就是个人为克服自卑感而进行过渡补偿的结果。因此,"自卑情结——追求优越感——补偿行为"才是犯罪行为最终产生的原因路径。每个人都是受自卑情结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追求自身的优越感,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我们的社会并不会满足每个人的各种需要,不然,也就不会有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5,(9)
我国古代的乡宦大多有过从政经历,或因事遭贬,或告老还乡,从"仕宦"转化为"乡宦"。乡宦归乡后,他们一般退而不休,通过结社集会、兴建工程、限制特权、改革役法等作为,主动参与当地社会治理,对当地发展及中央政府有效控制地方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由于乡宦群体的个人局限,其影响的正面性、持久性均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4.
正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国家养老政策框架下,不论是在政策价值、社会价值还是产业价值上,开展多层老旧住宅建筑的"适老"化改造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年轻型社会,环境建设大多基于年轻人的需要,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考虑不够。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因住房适老化程度低,给老年人带来的生活不便甚至安全风险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服  相似文献   

15.
吴浩 《青年论坛》2014,(6):43-47
"冰桶挑战"以个人的小微力量唤起全社会对罕见病的关注,低廉的经济成本,只是在网络上点击观看视频,却传递出青年群体对弱者的关爱之心,无疑是符合青年群体的价值追求。相较于传统公益文化模式,以"冰桶挑战"为代表的创新公益文化模式,赢得了青年群体的积极响应与参与。创新公益文化模式顺应了青年群体的文化崛起趋势,融合了网络恶搞文化元素,满足了青年群体心理需求,适应了青年群体价值观鲜明展现的需求,值得国内慈善公益组织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杨康  李放 《长白学刊》2022,(3):130-139
在家庭养老功能持续弱化与农村社会养老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背景下,发展互助养老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及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社会资本作为内嵌于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中的特殊资源,与农村互助养老存在着紧密逻辑关联,是农村互助养老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资本匮乏已成为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现实制约,主要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老年人精神需求供需处于非均衡状态,供给远小于需求。基于理性的个人主义假设和公共选择理论,家庭、社会以及政府对于老年人精神需求的供给意愿与供给的机会成本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各方充分供给的主要障碍。这需要通过对观念和制度的重构,增强各方供给意愿,降低供给的机会成本,构建老年人精神需求供给体系,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8.
海安县地处苏中地区,总人口97.7万,其中老年人16.3万,占人口总数的16.7%.1982年,海安县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为了应对老龄化挑战,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近年来,海安县积极开展"夕阳工程",以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星光计划",加强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建设,使点点"星光"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9.
公共管理学重述:需求溢出理论的逻辑思路与基本主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需求溢出理论看来,公共事务源于个人的需求溢出,即个人需求超出其本人及家庭的满足能力的状态。解决个人的需求溢出问题是公共管理的终极使命,而解决个人的需求溢出问题的唯一途径就依靠公共生活中别人的利他行为,因此公共性就是利他性。需求溢出问题的解决顺序应根据需求正义来确定,需求正义应依据传宗人理性来衡量。公共利益是需求冲突中具有压倒性正义优势的一方的需求溢出;御器之术和统术之道构成了公共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公共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核心竞争力在于培养人的利他之心、利他之识、利他之能。  相似文献   

20.
退休官员是一份宝贵的人力资源,应该提倡他们在健康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只是,退休官员与现任官员联系密切,其"退而不休"也易导致权力期权和社会不公现象,因而应对其"再就业"予以正确引导和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