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指出 :“因特网可以迅速、广泛地传播大量有用的信息 ,但也存在大量的信息垃圾和虚假信息。如何区别网上哪些信息是真实的 ?科学技术本身难以做到这一点。”这就是互联网的局限性。故此在代表网络文化先进性的同时 ,其消极面也已逐渐显露 ,主要有 :一是它的无序化、无控制、“无政府”、“自由化”的倾向 ,就互联网的硬件结构与软件程序而言 ,网络总体上是有序的 (在电脑病毒未入侵的情况下 ) ,也是有网络控制中心的 ,无序与无控制将导致系统的崩溃。这是就系统自身来说的 ,而实际上在网络的实际运作过程中 ,却有许多无序现象。如 ,由…  相似文献   

2.
网络世界与网络传播的审美化问题,迄今少有专门论及。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又一审美空间,网民身份的审美包装以及网络功能的审美化是网络审美化的主要表现。网络世界审美泛化是感性魅惑的产物,体现了消费社会的逻辑,冲击着真正的美,导致艺术的非现实化和同质化。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是指网民通过互联网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它直接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执政者不断改善民情状况的一种诉求和意愿。其具有主观性与多元化、突发性与经常化、偏差性与无序化等特点。检察机关应该主动适应网络信息发展的迅猛态势和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从建立机制入手,全面、准确、深刻把握网络舆情,主动引导网络舆论、应用网络舆情,服务于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人格和行为方式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日益普及,青少年已成为网络最为活跃的使用者.在低俗有害信息泛滥的网络环境中,无序、无界、匿名传播的网络状态,对青少年人格缺失甚至形成犯罪型人格起着诱发乃至推进的作用,给个人成长、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对于网络传播有害信息的行为,需要采取严厉的打击取缔措施,要完善网络立法,并从互联网技术上对低俗信息予以过滤堵截,从而使低俗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和侵害降到最低,同时,学校、家长乃至社会各个方面也应自觉承担起责任,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5.
智能传播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传播技术,使网络信息传播呈现自由化与全球化、公开化与迅速化、碎片化与隔绝化、透明化与泛娱乐化等特点,为网络空间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为其带来一系列风险挑战,对网络疆域主权安全、政府公信力、社会信任度、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以及网络伦理生态等方面造成一定冲击。在智能传播时代,可通过共建网络平台、树立网络权威、加强网络引导、整治网络伦理等路径,助力网络空间安全治理。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6,(11)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政治社会化程度直观反映出国家政治体系的发展水平。在新媒体时代,在网络传播自由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质影响下,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认知模糊、文化自信弱化、实践行为无序等问题日益突显,大学生国家认同日益呈现多元化、矛盾化和盲目化的趋向。因此,需对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国家认同弱化的原因进行剖析,探索培育大学生国家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09,(5):91-91
薛可、熊文霞、余明阳在《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互联网结构具有复杂性,互联网信息传播同样具有复杂性。但从复杂科学的角度去看,网络世界并非毫无规律可循,而是在无序中潜藏着有序。而这些有序的因素正是网络环境中品牌危机传播的新特性产生的基础和危机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微博具有操作简单、互动性强、传播迅捷的特点,目前微博正逐步抢占新闻报道的制高点,影响公共舆论甚至左右公共舆论。微博中存在的大量虚假失真言论和信息,使微博无序化、暴力化倾向明显,影响网民对现实世界的理性判断,对正常社会秩序带来冲击。微博中"无直接利益冲突"渐成泛化趋势,无限制的微博网络言论导致"网络暴民"和"网络群氓",极易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应建立网上舆情实时监控机制、负面舆情风险评估机制、负面舆情引导处置机制和网络舆情长效管理机制,理性处置微博负面舆情。  相似文献   

9.
当下的网络内容产业正日益呈现出IP化、场景化、社群化的特征,如何创造出基于中国文化与时代需求的文化IP、提升场景传播能力、在网络社群中形成良性互动,成为提升网络文化品位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转型的自觉意识与自主能力,努力进行适应网络新环境的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0.
加强网络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网络对政治的积极影响。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当前网络政治文化尚面临失衡化、无序化、事件化等问题。为此,应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为网络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保障,同时,通过提高网民素质、释放网络正能量、规范网络行为等措施,保障网络政治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危机动员与管理中,与电视、手机、互联网相比,有线广播是最纯粹的群体化传播工具,它不受时间、空间及使用工具的影响,避免像电视、网络等传与送的脱节和不在场的尴尬,可以实现无缝隙传播;有线传播具有同声传播特点,具有高度的感染性和动员效应;传播方式具有权威性和灵活性,可以做到因地制宜。越是在强调个性化传播的时代,越是需要发挥群体化传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网络电视实现了电视与网络传播模式上的强强联合 ,具有与网络或电视不同的传播文化结构。发散性传播促使了传统电视受众线性思维的解构 ;网络与电视单一传播语境界限的消解 ,使同域或异域文化圈中的不同文化交流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一类传播文化形态 ;多媒体技术使传统电视的大众文化特质进一步向传播娱乐化方向发展 ,使传统传播文化的公信度、厚重度呈弱化趋势。网络电视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王锁明 《群众》2013,(11):23-23
互联网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便利,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但也因网络自媒体的特性存在着无序与混乱的问题。如何用好互联网,传播正能量,让互联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请看一组来自网民的笔谈。  相似文献   

14.
微博在信息传递中的自媒体、草根化倾向明显,微博特有的信任人际群体传播且交互性强等特征,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和条件;微博发布未经证实的信息,信息扩散导致谣言产生,谣言酿成公共危机事件,是网络谣言传播的基本过程;微博用户在网络谣言传播中起到了核心点、中介点和受众点等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湘智 《求索》2012,(9):119-120,26
我国的信息传播已进入"微时代"。在海量信息传输中,谣言信息与其他信息在微传播介质中夹杂,呈现传播主体平民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模式多极化、传播时空即时化等新特点,网络谣言泛滥损害了公共权威、扰乱了社会秩序、增加了社会风险,可通过拓宽证伪路径、建立谣言诊所、增强可信程度、强化集体能力、进行民主操练等形式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6.
彭榕 《人民论坛》2014,(11):135-137
微博在信息传递中的自媒体、草根化倾向明显,微博特有的信任人际群体传播且交互性强等特征,为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和条件;微博发布未经证实的信息,信息扩散导致谣言产生,谣言酿成公共危机事件,是网络谣言传播的基本过程;微博用户在网络谣言传播中起到了核心点、中介点和受众点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公众通过网络积极参与行政执法工作对于行政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有较大帮助,但是也随之伴生了导致政府公信力受到损害、行政权力监督的无序化等诸多问题。因此,应依法建立和完善网络公众参与行政执法工作的借鉴机制和行政机关回应机制,以期实现行政执法工作的法治化、现代化和和谐化。  相似文献   

18.
杨卫华 《人民论坛》2010,(12):70-71
公众通过网络积极参与行政执法工作对于行政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有较大帮助,但是也随之伴生了导致政府公信力受到损害、行政权力监督的无序化等诸多问题。因此,应依法建立和完善网络公众参与行政执法工作的借鉴机制和行政机关回应机制,以期实现行政执法工作的法治化、现代化和和谐化。  相似文献   

19.
电视戏曲节目的栏目化生存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在因应中国电视生态的时代演进与观众审美趣味的岁月变迁中,在传播观念上多有发展,历经专题化、杂志化、综艺化、娱乐化、竞技化、品牌化的衍变,给当代戏曲电视传播实践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语言传播在人类历史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纵观人类传播史,曾经历了五次革命:语言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