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临终遗言有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我对方正和计算机研究所的未来充满信心,年轻一代务必“超越王选,走向世界。”作为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他主持的中国出版印刷行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杰出典范。难能可  相似文献   

2.
政经人物     
<正>王选:“当代毕昇”辞逝2月19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同志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王选因病于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王选出生于1937年,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相似文献   

3.
王选,由于他以及他的团队在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方面的非凡贡献而享誉海内外;王选,也由于他是九三学社北京大学委员会的一员而使九三学社北京大学委员会增色生辉,更使每位北大九三人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在北国初春的寒风中,突然传来王选老师仙逝的噩耗,北大九三人深感万分悲痛。中华民族痛失了伟岸英杰,九三学社痛失了擎天巨柱,北大九三痛失了精神领袖。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王选科研团队研制的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跨越相关领域流行的二代、三代技术,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发明了汉字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输出等引领性原创技术,实现了汉字信息处理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引发了我国报业、印刷出版业以及全球华文报业的技术革命,并出口到世界非华文领域,实现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自主创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最近联合作出在广大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中开展向王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决定说,王选同志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生前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王选同志一生执着追随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他创造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他衷心拥护和坚定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始终注重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不断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增光添彩。他…  相似文献   

6.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第一人范建“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流的”,这是王选的雄心壮志。1994年4月,台湾阳明山的花季在欢迎王选。当地报纸在《古有毕升,今有方正》的醒目大标题下,报道了汉字激光照排的首创者、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选夫妇抵台访问的消息...  相似文献   

7.
焦点人物     
《时事资料手册》2006,(2):90-92
王选2月13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王选1937年2月5日出生于上海,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8年毕业留校在无线电系任教。上世纪70年代末,在国家的组织下.王选大胆提出跳过正在攻关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当时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相似文献   

8.
王选智慧     
生命中的两个女性1954年,17岁的王选从上海进了北大,学的是数学,四年后毕业时,时值1958年我国掀起研制计算机热潮,计算机人才奇缺,王选当初选择的正是这个专业,学校正需要用人,于是王选被留校当助教,并成为设计硬件的主力之一。这一时期,王选还作出了一个重要选择:开始每天半小时收听英国 BBC 广播的英语。王选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自己搞这项研究恐怕总还是需要从美国学东西的,因此有必要继续学英语。没想到1961年夏天,饥饿加上连续的劳累,王选病倒了,辗转首都几家医院,持续一年久治不愈,生命一天天虚弱,他不断  相似文献   

9.
王选生平     
《世纪行》2006,(2):11-12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因病于2006年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相似文献   

10.
痛悼小弟王选当之无愧称大家,代有才俊誉天下,毕生心血俱耗尽,昇天寰宇照中华。小弟弟王选是驰名中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发明创造的汉字电脑激光照排系统,使古老的中国汉字印刷技术一举飞跃,跨越了数百年时空,从此用电脑和激光替代了铅字排版印刷,使中国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走进光和电的现代世界,这是我国出版印刷工业的一次巨大革命。划时代的创造发明,使弟弟被誉为“当代毕昇”。弟弟和他领导的华光系统、北大方正系统至今已获国内外重大奖励三十多项,他的一系列成就使许多青年对他的盖世之功崇拜不已,其实弟弟是一个十分谦逊的普通人。…  相似文献   

11.
王选带领科研队伍研制的激光照排系统,让我国印刷业在"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之后,又不断自主创新,相继研制出一系列科研新成果并推广应用,使我国的出版印刷技术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终形成了全新的电子出版行业。他还探索科技体制创新,创立"技术顶天、市场立地"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实现成果应用和产品化、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陈垫鲸从不要什么名利,但我总觉得自己剥削了她。两人的荣誉加到了我一个人身上……”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发明人的王选曾多次动情地说起妻子陈堃銶。青山断处青鸟飞。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代科学巨匠王选离开了患难与共的妻子驾鹤而去,留给人们无限惋异和追忆……  相似文献   

13.
“陈口口从不要什么名利,但我总觉得自己剥削了她。两人的荣誉加在了我一个人身上……”被誉为“当代毕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发明人的王选曾多次这样非常感动地对妻子陈望铼说。青山断处青乌飞,不想,就在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一代科学巨匠王选抛下了曾经共患难的妻子驾鹤西去,留给人们无限惋惜和追忆……  相似文献   

14.
王选于2000年患病后,写下一份遗愿,其中讲道:我对方正和计算机研究所的未来充满信心,年轻一代必“超越王选,走向世界”,希望一代代领导能够以身作则,以德、以才服人.团结奋斗,更要爱才如命,提拔比自己更强的人到重要岗位上。作为面向21世纪科教兴国的先锋人物,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典范,王选自己写下的“超越王选”的遗愿实在令人起敬。  相似文献   

15.
两个万岁     
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会主委左焕琛同志下基层调研时,常被人当成“农工商”负责人,上海某次两会期间,电视台播音员也将她说成是“农工商主委”。这些同志将政党和商界混为一谈了,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一次,物理学家黄昆、汉字排版专家王选,因科研成果杰出而由国家授奖。有多家媒体作了报道,中央电视台还专题报道了王选,但就是不说他们是九三,更不说王选是九三中央副主席。产生这种情形的一大原因,就是有相当多的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自己就不去了解民主党派,也就不可能宣传和向大众介绍民主党派了。我们有一些单位的领导,对民主党派大抵也是不甚了…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大力表彰、宣传科技界的民族英雄和国家脊梁,进而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科学大师,王选的科学家精神带有典范意义,值得深入挖掘总结。王选的人生经历和科研历程是探寻王选成功的内在关键因素,从中可以总结出独特的"王选精神",而这又可以与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产生共鸣,对我国杰出科技人才的精神世界塑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奋斗正未有穷期──记王选戴红[王选,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香港)有限公司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荣膺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奖、首届毕升奖、陈嘉庚奖、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表彰项...  相似文献   

18.
名地传真     
九三学社省委举行纪念王选座谈会 3月24日,九三学社省委举行纪念王选座谈会, 缅怀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两院" 院士王选的光辉业绩和优秀品质。会上宣读了《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关于开展向王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与会同志以各种方式对王选表达了深切的哀悼和追思,纷纷表示要学习他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科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我们要把王选同志的精神化为实际行动,团结和带领全体社员,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议政监督协商的新成果、服务社会的新贡献、自身建设的新成绩,迎接中共十九大和九三学社十一大的召开。这是我们对王选同志的最好纪念。1937年,王选同志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开明的家庭教育和名师云集的学习环境,塑造了他善良正直、诚实宽厚的做人原则和好学笃行、勤于思考的学习作风。1954年,王选同志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6  相似文献   

20.
王选心语     
《民主与科学》2006,(1):2-4
在本刊即将付印之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王选因病于2006年2月13日在北京逝世。王选一生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缅怀王选同志,本刊从王选生前的文章、言论中摘选了一些话语,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从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科学大师的音容笑貌,更能看到王选作为科学工作者杰出代表的追求、思考、品格和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