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部署中,亚洲国家(地区)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亚洲各国在经济环境、政治制度和要素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影响着日本跨国公司制定和调整企业内部管理方案和对外投资战略决策。采用2007—2018年间对亚洲11个国家(地区)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1 242家日本企业的微观数据,利用logit模型和计数模型,从投资动机视角研究东道国特征和行业异质性对日本在亚洲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日本更偏好选择制度环境较好的亚洲国家(地区)投资,其中,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投资表现明显,而战略资产寻求型投资较为缺乏。第二,从国别看,日本对中国和印度的投资更偏向寻求市场,对东盟五国的投资更侧重寻求效率,对"亚洲四小龙"的投资更关注制度环境。第三,从行业看,日本制造业OFDI更追求效率,采矿业OFDI突出寻求资源特征,服务业OFDI则对东道国市场规模更敏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根据日本太藏省对外直接投资的统计资料,历史地概观日本对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东盟直接投资的动向。其次,拟根据各国接受投资的统计数字。概述日本以这些地区的制造业为中心的投资,特别是在五大国财政部长会议(G5)以后飞速增长的日本投资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I认)于2印2年4月12日指出,韩国2001年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达21.5亿美元,比2仪幻年增长科.3%,成为中国的第五大投资对象,直接投资的增长幅度仅次于日本的48.9%,居第二位。据统计,2(X)1年中国引进的外资直接投资额为468 .8亿美元,比2〕汉)年增长巧.1%。从投资规模来看,香港以投资167 .2亿美元位居榜首,其余依次为美国(料.3亿美元)、日本(43.5亿美元)、台湾(29.8亿美元)等国家和地区。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在金融危机爆发的1997年到1999年有所减少,但从2(X刃年恢复增长,增长率达到了17.3%。 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有关…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以来,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重点转向亚洲国家。特别是1985年日元升值后,日本更是加强了对“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国家的资本输出。其间对香港的直接投资呈跳跃式增长,尤为引人瞩目。日资大举进军香港的动因如何?在港投资的结构有何特征以及今后前景怎样?本文就此主题做一下研究。 一、日本在香港直接投资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贸易关系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理论分析 日本一桥大学的小岛清教授于70年代提出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亦称切合比较优势原理),其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部门,即边际产业部门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这些优势不能被利用,因此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就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日本企业加速对越南投资及越、中、泰投资环境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日本企业对亚洲直接投资的头两个国家是中国和泰国.但是,近年日本企业不断加大对越南的投资力度.越南将成为继中国和泰国之后,日本企业在亚洲直接投资的最热对象国.本文结合中国、泰国的投资环境,探讨日本企业选择越南投资的原因,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研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之一,也是目前向亚洲提供资金最多的国家。80年代中后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是北美和西欧,投资于亚洲的比例不大,投资于中国的数量更为有限。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对欧美大规模投资告一段落,随着亚洲经济、特别是东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及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日本对外投资的重点已从欧美开始转向亚洲。日本的对华投资也随之急剧增加,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由于具有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与法律制度,其作为投资目的地对中资企业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但发达国家的外资准入审查制度是中资企业所必须应对的政治风险。文章介绍了2007年以来澳大利亚外资准入审查制度的演变过程,并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收购莱纳公司案、五矿集团收购0Z矿业案以及山东如意集团收购库比农场案为案例,提出了中资企业投资发达国家的应对策略,具体包括:在国家层面,应积极推进签署高水平的国际多边和双边投资条约;在企业层面,应充分了解东道国的多种诉求与顾虑,寻求东道国本地的合作者,深入了解当地社会和政治环境,直面东道国临时更改投资条件等突发情况,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9.
法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经历了三个阶段:探索阶段(1992年以前)、快速发展阶段(1993-2000)、波浪式增长阶段(2001-至今)。法国企业在对华直接投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借助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带动相关和支撑行业企业,以多种进入方式投资中国市场。法国企业在华FDI对我国企业国际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我国企业要擅于识别东道国的区位优势,注重相关和支撑产业的发展,可以以多种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与欧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对外直接投资,亦称国际直接投资,是指在本国范围以外组织与发展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以寻求将自身的优势同外国的要素投入结合起来的行为。简单的说,就是一种资本输出行为。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一规律在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在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上,日本与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大相径庭,提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本文拟就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欧美国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当时仅为1400万美元。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对华投资虽然有较大的增长,但与欧美国家相比增长的速度缓慢。在“广场协议”以后,日本为了应付日元升值压力,开始大量购买外国的企业或在外国开设工厂,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也包括加大了对华直接投资力度。这一时期对华投资大都集中在非制造业上,例如饭店、宾馆等回收较快的非工业性生产领域;对制造业的投资仅限于小规模试验性投资。1984—1985年以及1988年曾出现了两次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高潮。  相似文献   

12.
随着韩国企业在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布局趋于完善和成熟以及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深入,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和产业转移,大规模进入新疆等中国西部地区已成为必然。但目前韩国企业在新疆直接投资的整体规模上一直徘徊不前,相较东西部其他地区的投资额也有明显差距。因此,为了释放新疆与韩国的经济合作潜力,建议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合作和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直接投资的吸引力;通过吸引更多韩国跨国公司,扩大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13.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90年代至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几经起伏,造成这一势态的原因主要在于投资国和东道国两个方面.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贸易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新一轮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兴起,如何合理有效地对其加以利用,在当前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中、美、日等大国陆续推出各自的海外基建支持计划.对此,在大国战略、地区竞争和全球秩序三个层面上的研究已较深入,但对东道国国家层次和次国家层次的影响还研究不足.本文在参考曼恩的国家基础权力概念和索伊佛的三条实证路径(国家能力、国家权重和次国家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基建对东道国国家基础权力之影响的分析框架.据此,本文初步分析了中国海外基建对东南亚国家基础权力的影响,着重讨论了若干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即基建对合法性的影响、融资模式的嫁接、东道国两难处境下的社会动员、佐米亚与国家建构,以及东道国内部的不平等问题,展现了该分析框架在理论拓展和实证研究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都是资本输出大国,但两国的相互直接投资却呈现出规模相差悬殊、行业分布各有侧重、投资方式迥异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中日两国各自的比较优势、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引资政策差异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这些影响因素的改变,未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将在稳步增长中进行结构调整,由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以及非制造业转移。而中国对日直接投资则将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在增加对旅游、房地产等非制造业投资的同时,对制造业的投资也将呈增长之势。长久以来两国相互直接投资规模严重失衡的局面将得到一定的改观,两国间的相互直接投资或将迎来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在议论,世界的经济中心(或重心)正在从大西洋移向太平洋。不管对这种论断有多少同意和反对的意见,太平洋沿岸多数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经济正在迅速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当人们论及环太平洋各国时,主要指的是美国、日本、“亚洲四只小老虎”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大洋洲其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很少把苏联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韩国在天津滨海新区投资企业整体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优势分析理论,选取投资规模和企业经营状况相关数据指标(2002~2005年,2006年相关统计数据尚未公布),采取实证比较的研究方法,对韩国在天津滨海新区投资企业整体的发展变化以及与日本、美国、中国香港投资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实际投资额累计居前的日本、美国和中国香港作为与韩国比较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8.
法国总统奥朗德就任之后,对外交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全面加强亚洲外交。"经济外交"显然是奥朗德对外政策中最重要的部分,外交为经济服务的目的更加明确。法国与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的关系也是在稳中求变。法国外交的新战略将是通过加强与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新兴国家的关系,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德国是制定双边投资协定的先驱,很多国家以其协定为范本。在双边投资协定中纳入"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已成为多数国家与地区的共识,德国及欧盟也不例外。近年来,由于德国在国际投资争端中的角色转换,德国兼具了资本输出国与输入国的双重身份。尤其,在"大瀑布"案后,德国开始反思该机制的负面影响,对其态度发生了变化。随着《里斯本条约》的生效,在欧洲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德国及欧盟越来越认识到了"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的负面影响,立足于保障东道国的国家规制权与公共利益,对该机制表达了反对意见,提出了投资法院制度这一新设计。如何平衡好投资者个体利益与东道国公共利益,也是兼具资本输出国与输入国双重身份的中国需要应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在亚洲有广泛的政治、商务和战略利益,为此,美国提出了对亚洲的商务外交策略,即通过积极推进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和投资协定的签署,提升与亚洲各国的政治和外交关系,并通过发挥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中的领导作用,保障其在亚洲的战略利益。美国在亚洲的商务外交策略还包括:通过东盟企业发展动议积极参与东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全面实施新时期的对华战略,在军事和亚洲事务上与日本保持合作,并把印度作为制衡中国和日本的战略伙伴国,从而巩固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