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学懂弄通,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总体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金融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治理金融风险,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金融体系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显现出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王小艳 《岭南学刊》2020,(3):124-128
持续推进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为指导,在分析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从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结构失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对接不畅等问题入手,提出通过平衡金融防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关系、均衡发展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精准匹配金融供给与融资需求等措施,推进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推力。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正式提出"高质量发展"。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立足新方位,面对新矛盾,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广西发展难题。全面推进投资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要提高投资有效性,特别要着力补短板、调结构,推动培育发展新动能。去产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等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由此产生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要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这个重点,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口,有利于加快破解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加速助推新动能的培育和加强体制机制的完善。但高质量发展阶段所呈现的新特征和新问题,诸如外部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内部体制机制的不通畅以及产业自身的结构性问题,也会给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一定的挑战。为此,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路径应为: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进而完善制度供给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加快技术创新来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来实现经济结构优化。通过这些突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有力支持,然而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出现了金融供给脱实向虚、有效金融供给不足、无效金融供给泛滥等问题。为此,应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指导金融市场发展,在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不断完善金融供给体系,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实现金融供给和实体经济需求之间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现阶段金融业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环境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屋建领的统领性战略部署,核心是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为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由于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资金"脱实向虚",出现"资金空转"等金融乱象。为此,需要从平衡社会融资结构、营造良好金融生态、严密防控金融风险三个方面入手,加快金融市场建设步伐,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重构高效率金融市场需重点打造"四大体系",一是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构建多元融资体系;二是要扶持各金融主体协同发展,健全金融组织体系;三是要贯彻市场化思想,培植健康的政金生态体系;四是要深化"穿透式监管",打造全方位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徐志明 《群众》2020,(2):26-27
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现代化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相比需求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更侧重于经济长期增长和提升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1,(7)
正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百年变局、开拓发展新局的主动调整,也是重塑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更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从国内看,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发展条件深刻变化。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我们既要从需求端着手,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更要从供给端发力,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使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金融强国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3.
十九大报告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体制保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4.
热词     
曰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专家分析称,加快需求侧改革,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发展动力充足和持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徐飞 《北京观察》2018,(3):30-31
正当前,我国经济正进入一个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新常态不仅表现为增速放缓,也表现为结构调整以及风险显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巨大压力,股市、汇市、债市的异常波动,影子银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问题突出,导致经济金融运行新老问题叠加,金融体系潜在风险进一步显现。党的十九大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  相似文献   

16.
刘伟 《群众》2018,(17):11-11
有效破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既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深化改革,突破利益藩篱和路径依赖,抓实做细民生建设各项任务,促进公共服务供给的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17.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体现在城市美好生活的直接载体上,就是需要建立形成与市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相匹配的公共产品。具体来说,"不平衡"主要体现为领域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意味着城市公共产品需要建立新的"空间公平"导向,与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侧改革相伴,变"空间失  相似文献   

18.
<正>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现了新的变化,人民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更加丰富多样,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不够高、数量不充分、结构不平衡的矛盾愈发突出。对标海南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管理职能部门要积极思考如何解决文化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问题,如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海南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繁荣文化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键。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县域经济需要县域金融提供资金聚集、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成本管理,以实现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提升县域经济增长的活力。在过去近30年的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金融业形成了中央金融高度垄断、地方正规金融高度压抑、民间金融高度脆弱的发展格局,而县域金融改革始终遵循了外生供给型的发展路径。这种外生供给型金融制度安排必然导致基层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20.
《前进论坛》2021,(4):63-63
当前,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矛盾凸显,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人民美好生活的空间供给不充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不充分等问题。一是人口、资源与环境不协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人口众多,高质量生活必然对资源提出新需求,而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二是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报告,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