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49年4月,中共中央在赢得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以后.不失时机地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3日,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摧毁了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攻占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为新中国的诞生铺平了道路,在中国革命史和现代史上谱写了辉煌壮丽的篇章.笔者在研究有关渡江战役史料时,对当年4月23日前后一些国内报刊出版的报道"南京解放"的"号外"进行了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2.
南京也霸气     
南京博物院的两件小物,展现了南京的另一面——豪情情、雄心、胸怀、气魄。它们把南京与世界牢牢系在一起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誉,但提到南京的时候,本地人似乎有意回避它曾经的显赫繁华。因为,南京会让人想到秦淮河畔"商女不知亡国恨"的痛切,石头城外"潮打空城寂寞回"的悲凄。人们唏嘘,在这里建都的王朝总是"短命",甚至连它曾经的名字——金陵,都显得绮靡柔弱。烟雨秦淮、江南佳丽、桨声灯影,这些原本是南京的独绝风流,也都常常成为人们在回顾南京历史时惋惜的"硬伤"。  相似文献   

3.
万志海 《唯实》2022,(4):44-46
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从南京情况看,该市农业增加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2%左右,但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性、功能性、战略性地位没有改变.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南京农业发展质量如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南京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影响着南京率先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4.
《党史文汇》2005,(5):9-13
5南京大屠杀真相 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过程中,最沉重、也是最震撼人们心灵的一幕发生在对"南京大屠杀"进行审理的时刻.  相似文献   

5.
<正>2009年9月28日,南京各大媒体均在显要版面刊登"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南京的30位人物"事迹介绍。新四军老战士、原南京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哈尔滨市一家企业打工的刘铁建为了一件事儿闹心不已. 原来,在妈妈的生日到来之前,为了表达孝心,刘铁建花4000多元给远在南京的老人家买了一部名牌手机.这差不多是他一个月的工资. 5月15日,他来到哈尔滨市某快递公司的一个营业网点,向一位工作人员询问:"手机几天能邮到南京?"对方告诉他:"三四天就能到."  相似文献   

7.
1937年底,在日军占领南京与历时40余日烧杀淫掠的几乎同时,日本当局也把罪恶的毒品带到了南京,南京几成烟土世界.身处铁蹄下的南京各高校师生及广大人民群众,不甘心当亡国奴,采取各种办法与敌伪统治者作斗争.终于在1943-1944年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清毒运动".事出有因,这场运动除了日本实施毒化政策外,还有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日伪及汪伪内部的矛盾和当时国际形势等因素所决定的.这场运动沉重打击了日本在中国的毒化活动,振奋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档案馆所藏南京大屠杀档案史料,是满铁上海事务所根据满铁南京特务机关及所属各地宣抚班、杭州特务机关、满铁北支事务局津浦沿线地带宣抚班(女子宣抚班)以及日军大同特务机关(晋北地区宣抚班)等,在1937年12月10日至1940年4月30日间形成的,由日文油印或打印而成共733页.上面盖有"极秘"印章,这部分档案史料记载了满铁特务机关,在南京即将陷落和南京大屠杀发生期间,参与组织清理尸体、清理街道、登记人口、强行征用苦力、推行日本军票兑换和流通等活动.由于这部分档案是当年日本人形成的,因此对揭露南京大屠杀史实、回击日本右翼分子是最有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9.
人们一般认为,松井石根是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战后他被判绞刑.松井石根罪有应得.但当时真正指挥日军行动的不是他,而是天皇的一位亲戚——朝香鸠彦亲王,这一点却被后人所忽略.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在进攻南京之前训诫士兵,南京是中国首都,攻占首都是世界性事件,故须慎重研究.可见,这时松井并没有做屠城的准备.但是,朝香鸠彦12月8日抵达战地听取报告后,立即下达了"杀死全部俘虏"的密令.他还指令下属违背松井命令,让所有日军入城,自行安排住宿,使大屠杀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冲同志的百年诞辰。回顾其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从1938年前往南京郊县开辟抗日根据地到1954年调任江苏省委秘书长,从1955年就任南京市市长到1974年就任江苏省委书记,他在南京工作、生活长达20多年,可以说他将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南京与江苏大地。作为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参与者,南京地方工业的奠基人,"绿色南京"与"文化南京"战略的先行者,南京"一大一小"建设的领导者,与  相似文献   

11.
总统上任,金元券大幅贬值 1927年4月,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了一党专政的全国性政权,全称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经过20年的"训政",到1948年的4月,国民党决定转入"宪政"时期,并在南京召开"行宪国大",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正、副总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改称"中华民国政府",政府机关也就是"总统府"了.总统府大门原有的"国民政府"四个字,是第一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所书,这次"行宪国大"结束后,便请国民党四大书法家之一的周钟岳专门赶写了"总统府"三个大字,用木头锯成,贴上金箔,草草地钉在整修过的大门门楼上.由于总统府寿命太短,为期只有一年,因此人们在习惯上仍称其为南京国民政府,简称南京政府.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人心目中,日本老人东史郎的形象,定格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灰色巨型石碑前、"遇难者300000"黑色大字下,这位黑衣老人双手合十,长跪不起。白发随风舞动,轻拂微闭的双目。他面容低垂而悲戚,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几十年前随军攻占南京并参与南京大屠杀惨烈场景的一幕幕……东史郎和他的"阵中日记"1937年11月下旬,侵华日军兵分三路气势汹汹杀向南京。六朝古都、国民政府所在地的南京很快就暴露在日本侵略军的进攻之下。12月12日傍晚,南京古都上空  相似文献   

13.
1938年1月.在延安.屋外严寒逼人,屋内温暖如春.毛泽东与梁漱溟彻夜长谈……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抗战全面爆发.梁漱溟在山东搞了7年的乡村建设工作自然就搞不下去了.他接到老朋友张群转来的蒋介石邀请自己去南京的电报.当时.国民党政府十分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于是就邀集了一些社会各界有代表性的人物到南京.在最高国务会议之内.成立了一个咨询性质的机构.叫"参议会".其中亦有中共的代表参加.但大多数成员仍为国民党员.梁漱溟是作为无党派的社会贤达被邀请.这个"参议会".就是后来在武汉成立又迁至重庆的"国民参政会"的前身.  相似文献   

14.
李菁怡 《湘潮》2013,(8):39
本文立足南京实际,从系统论和综合社会现代化的视角出发,提出"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是南京社会现代化的外层间接动力,以期对合理构筑和优化南京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动力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曹海连 《唯实》2021,(2):72-74
浦口区地处南京市西北部,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门户、国家级江北新区以及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的重要板块,也是南京重点打造的"新主城".近年来,浦口区发展势头迅猛.在2019年省对县区高质量发展监测考核中,该区在江苏63个县区中位列第二名.2020年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2%,规模工业总产值增...  相似文献   

16.
视野     
<正>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在旧金山举行南京祭活动近日,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和南京大屠杀索赔联盟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行"南京祭"活动,悼念在南京大屠杀中受难的同胞。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领事李培龙、韩裔旧金山市议员金贞妍、库柏蒂诺市议员张昭富、《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的父母、旧金山中华中学校数十名学生,以及各界人士数百人出席了"南京祭"活动,希望能认识和铭记这段历史。活动参与者强烈要求日本政府能彻底承认二战时滥杀无辜平民、迫害民妇充当慰安妇、苦役劳工、建立731细菌部队等等战争罪行,向一切遭受其侵略的亚太国家及遭受其蹂躏的亚太人民谢罪,并给予彻底的赔偿。(据人民网)  相似文献   

17.
蒋介石日记揭秘“九一八”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维城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九一八"事变当时,张学良将军等在北平,一夜之间,十几次致电南京蒋介石请示,南京方面却若无其事地十几次复电不准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冷战"的日益加剧,美国对华政策面临着两难抉择.一方面,杜鲁门政府试图"脱身"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转而对中共奉行一种较为灵活、现实的政策.在此背景下,南京解放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奉命留驻南京,伺机与中共"接触",并未随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司徒雷登甚至决定秘密北上,访问北平,与中共高层领导接触.但另一方面,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美国决策者们继续敌视、破坏中国革命,与蒋介石政权藕断丝连,拒不承认呼之欲出的新中国的合法性,致使美国与中共之间缺乏战略合作的基础.由此可见,司徒雷登欲与新中国接触并不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其"北平之行"的夭折也就在所难免.杜鲁门政府因此错过了一个与中国建立正常关系的大好机遇.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美国在华的势力和利益被彻底清除,华盛顿的决策者们被迫吞下美国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外交实践失败的苦果.  相似文献   

19.
★1934年夏,在当时的中国国都南京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日本驻华副领事"失踪"事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领事"失踪"1934年6月9日上午10时,日本驻南京领事馆通  相似文献   

20.
1946年"六二三"上海人民和平请愿运动是在中共中央南京局主导下进行的。从请愿设想的提出到请愿的准备,再从请愿的开展到善后慰问,南京局始终坚持了统战工作的主线。在南京局领导下,上海工委和上海地方党组织相互配合,引导成立"上海学生争取和平联合会"和"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在此基础上组建请愿代表团并部署游行活动,关注请愿动态并及时慰问被殴打的请愿代表。这一过程中,南京局坚持统战工作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思路,注重与第三方面保持良好关系,坚持公开与秘密统战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团结了以第三方面和学生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南京局统战工作顺应了民意,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民心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