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湄潭在贵州的中部,是个风光明媚的小城……杭州之美在西湖,湄潭之美在湄江,湄江是一条不太宽的河,环绕在县城的周围,河水清澈,岸旁青翠欲滴……傍晚的时候,人们总是三三两两出城到湄江散步。”这是当年在湄潭浙江大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正>湄潭县是贵州茶叶第一县,2014年当选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并获得全国重点产茶县第2名。如何扬湄潭茶之名,打造黔茶航母,引领黔茶出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一、充分发挥湄潭茶产业在贵州茶产业发展中的优势(一)茶文化优势湄潭茶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清代湄潭眉尖茶成为贡茶。1939年,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开创了近代贵州乃至中国茶科研的示范。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带来  相似文献   

3.
有山皆青,有水皆绿. 湄潭县城东北部,永兴镇坐拥万亩茶海,古韵民居星罗棋布,美不胜收.凭借这方得天独厚的山地特色好风景,该镇围绕"茶海湄潭·古镇永兴"发展定位,着力在新城建设、古镇修复、棚户区整治和村庄区域景观改造等方面下功夫,加速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湄潭茶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1.茶产业发展优势陆羽《茶经》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经茶史专家考证,当年《茶经》所载的行政区域应在隋唐时期设置,地域遍及黔北、黔东北等范畴。所指"其味极佳"的茶叶,包括现在湄潭、石阡一带的苔茶。明洪武年间,设容山长官司治理湄潭境地,其间有韩、张二姓每年将本地所产  相似文献   

5.
刘青  郑官怡 《当代贵州》2008,(18):60-61
著名学者苏步青曾在湄潭作《水调歌头·劝饮郑公晓沧》,词中写道:“湄潭好,鱼米国,可淹留。”在世人眼里,湄潭魅力足见一斑。今年八月,我们有幸参观了生机勃勃、初具规模,对本县乃至遵义市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的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对湄潭的印象才由此深刻起来。  相似文献   

6.
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的湄潭,被人们誉为“贵州小江南”。湄潭不仅拥有高产农业、生态农业的良好基础,还拥有“湄江茶”、“茅贡米”等一批知名品牌和优质烟叶、桑蚕等市场畅销的农产品。湄潭不仅是全国商品粮、油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生猪基地县,还是全国优质烤烟基地县、上海烟叶供应基地县。   “湄潭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这种特殊的县情,决定了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首位。”当我们就“西部大开发,湄潭怎么干”这一问题采访中共湄潭县委副书记鞠洪时,鞠洪爽直地作了这番回答。   鞠洪说,西部大开发是加快湄潭…  相似文献   

7.
正湄潭农商行紧紧围绕"改制不改向、改名不改姓"的理念,紧扣"守定位、扶支柱、助脱贫、创特色"发展思路,强力助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3年4月,湄潭农商行由湄潭农合行转型并挂牌开业。此后,湄潭农商行紧紧围绕"改制不改向、改名不改姓"的理念,紧扣"守定  相似文献   

8.
当前,湄潭正高举发展、团结、奋进的“三面”旗帜,唱响“快字当头,扩充总量,提速赶超”主基调,创造性提出并大力弘扬“敢于创新、敢于担待、敢于碰硬、敢争第一”湄潭时代精神,大力提振干部精气神,构筑湄潭“精神高地”,为实施“四大战略”、打造“六大湄潭”、建设“文明中国茶城”提供强大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湄潭翠芽     
正湄潭翠芽产于贵州茶产业第一县——湄潭,是贵州扁形名优绿茶的典型代表。产品选用湄潭苔茶、福鼎大白茶等国家级良种的单芽至一芽二叶初展优质鲜嫩茶青,通过20多道复杂工序加工而成。外形扁平直、匀整、黄绿润,栗香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叶底黄绿明亮。富含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水浸出物高达40%以上。"湄潭翠芽"于2005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湄潭文化一直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原生状态之中,虽有“历史悠久”和“文化厚重”之说,盛名之下,其实难负。进入九十年代,湄潭人才对自己的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对自己的现状进行认真的审视,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严肃的思考,义无反顾地从井底之中跳出来,克服浮躁情绪,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社会实践,重新塑造湄潭形象,追求超越。在这种背景下,中共湄潭县委书记黄天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湄潭文化呈现出大发展的趋势。黄天俊响亮地提出“文化也是生产力”,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县直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把文化工作作为一项产业来抓紧抓好”,同…  相似文献   

11.
湄潭积极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步伐,通过把园区建设成为湄潭"增比进位"突破的新引擎、新载体、总抓手,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  相似文献   

12.
翟红 《红岩春秋》2014,(3):38-40
正也许你不知道,浙江大学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对于贵州省湄潭籍考生免收学费。2008年,浙大在湄潭成立了支教点,每年都会派学生到湄潭支教;2012年,湄潭"浙大小学"落成……这些,都源于浙江大学与乌江流域这座名为湄潭的小县城在70多年前建立的深厚情谊。抗战期间,乌江流域最出彩的是乌江航道的繁荣,它是可与驼峰航线、滇缅公路、川湘公路等齐名的战略通道。乌江发源于贵州西北,全长1050公里,流经贵州省遵义市的赤水市、汇川区、桐梓县、湄潭县,铜仁市的碧江区、石阡县、思南县等40多个县(市、区),以及重庆市黔江区、涪陵区、武隆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6个区县,在重庆涪陵汇入长江。1940年6月宜昌沦陷后,长江航运被日军  相似文献   

13.
田刚 《当代贵州》2008,(10):62-63
湄潭是典型的内陆山区农业县,地下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然而,湄潭充分利用土地肥沃,生态良好,农产品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的条件,走出了一条生态立县、特色兴县、产业强县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湄潭将茶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上下游发力,产业链联动,农文旅融合,以茶产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围绕茶、做足茶、突破茶”的发展逻辑,推动湄潭县茶产业成为遵义市乃至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的典范。近来,一则“三连冠!湄潭再次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的消息在湄潭人的微信朋友圈不胫而走,茶农、茶企、民宿老板等频频刷屏点赞。茶,是湄潭的“饭碗”。全县茶叶种植面积60万亩,“吃茶饭”覆盖了8.8万户35.1万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3,(30):32-33
在贵州北部。有一座风情万端的小城,她就是素有“高原明珠”和“云贵小江南”美誉的湄潭县。 湄潭是贵州茶叶第一县,西部地区唯一获得“中国名茶之乡”称号的行政区域。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位列全国第三位。同时也是全国茶产品最为丰富的地方,“湄潭翠芽”茶40余次获得国家级金奖。湄潭拥有的“中国茶海”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连片茶园,面积达4万多亩。  相似文献   

16.
戴聪 《当代贵州》2011,(26):32-32
在农家书屋学习新知识,讨论交流,已成为湄潭农村一道新风景。  相似文献   

17.
<正>湄潭县积极探索创新乡村规划编制管理,按照“一图一表一说明”推进村庄规划,即一个村寨一张村庄建设规划图、一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表、一份建设要点说明书。提起湄潭县,多数人的初识是从一盏茶开始。近年来,从经营农业到建设城市,湄潭以生态之美演绎发展之变,农村基础设施持续建设,公共服务持续完善。  相似文献   

18.
正"早就听说湄潭的生态好,空气清新,趁着周末,带着家人,来湄潭享受几天慢生活。"来自贵阳的何先生一家在湄潭度过了一个充满茶香的周末。徜徉茶园间,亲手采摘茶叶;在茶艺师的指导下,学习茶艺茶道;在独具特色的黔北民居乡村旅店吃以茶为主料做的茶菜。一家四口,两天的吃喝玩乐,都围绕茶这个主题,花费不到千元,却给全家带来了美好体验。"和一些大景区相比,这里没有人山人海的拥堵,在茶园漫步,聆听虫鸣鸟叫,与自然是如此的亲近,让灵魂  相似文献   

19.
《红旗文稿》2012,(13):43-44
湄潭,位于贵州高原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全县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辖9镇6乡,132个村(居、社区),总人口近50万。近年来,湄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快字当头、扩充总量、提速赶超"的发展主基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建设中国名茶之乡,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编写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材料过程中,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对被列为“近现代重要史迹”的浙江大学湄潭旧址、桐梓天门河水电厂和镇远和平村旧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翻阅了大量历史文献,深深感到,这些富含教育意义和纪念意义的抗战文物,保存至今,弥足珍贵。 浙江大学湄潭旧址 浙江大学湄潭旧址,位于遵义市湄潭县湄江镇皂角巷东侧,原为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的县文庙。 1937年秋,抗日战争爆发,浙大被迫西迁。700多名师生,在校长竺可桢率领下,先后在浙江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青岩等地辗转迁徙,流亡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